浅谈家校沟通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4173956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家校沟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家校沟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家校沟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家校沟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家校沟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家校沟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家校沟通沟通能增进了解,沟通能更好地合作。学校和家庭是一对不可分离的教育者,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家庭教育需要学校给予科学的指导。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步调一致、相互补充、形成合力,教育才能成功。搞好家校合作,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家校合作,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从而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学校有很多工作都要求家长支持,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只有学校和家庭联合起来,扎实地开展家校联系,拉近了学校老师与学生家长的距离,赢得了家长对学生工作的支持,才能起到事半功果。 以下是我就家校沟通的案例分享。刚步入初中的孩子与家长都

2、不免出现过度紧张的心理,遇到一点点学习的问题难免会将其无限放大。在孩子出现一些细小的问题时,易产生过度担忧的情绪。记得我班有一个孩子他在行为习惯上存在一些问题,会经常出言不逊,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在处理这类事件时,我常会把几个出现问题的孩子叫到一个没人的办公室,这样做极大程度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然后发给孩子两张纸,让孩子分别写下事情的经过,之所以用书写的形式而不是直接问,是因为现在的孩子有时在面对直接发问时不敢表达,甚至会为了取得老师的“不生气”而不敢表达真实的情况,而写下来就极大规避了这样的问题。在双方写完后我并不会看纸上都写了写什么,而是让两个孩子直接彼此进行交换,在对方的纸

3、上在对于发生的事情或问题进行补充。之后彼此在进行交换,对补充过后认为不全面或过于片面的地方加以调整,而后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想对对方说的心里话。最后再一次交换互诉是否理解、是否原谅、是否宽待及再次想说给对方的话。其实在这样反复交换几次后孩子之间的问题基本也就迎刃而解了。而我只是提供了一个方式一个空间,让孩子们能通过纸笔平心静气的交流。在问题处理好之后我会就此事让孩子先进行总结和反思,而后我在给出一些小建议。这样的方式我觉得会比直接写检讨效果好得多。当然孩子们写下的这张纸,我并非真的不看,而是不在两个孩子的面前看,进行反思以便于在班内更好地规避这样事情的发生。事后我会把孩子写下的内容分别拍下原封不动

4、的发给各自的家长,并对此事进行总结。孩子出现了问题,家长一定要知道,哪怕是一点点的小事,这样才能使家长更全面细致的了解孩子,使孩子更好地成长。但在与家长沟通时,注意运用语言的艺术,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找到孩子的闪光点对其进行表扬,而且一定要强调,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犯错并非罪不可赦,只要家长和老师积极引导还是无伤大雅的,对待不太对孩子上心的家长要强调重要性,对待易放大化处理的家长要心平气和做到把大化小,进行“小事处理化”。不仅如此,还要对孩子进行适当地表扬,以表扬的点引出不足的点,这样孩子会更好更快的改变。且在一次沟通后要定期进行追踪沟通,做到及时反馈和强化。 以下几点我认为在家校沟通过程中要格外

5、注意:1、先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尊重家长是与学生家长沟通的第一原则。2、与家长沟通要讲究语言艺术:坦诚相待,不要盛气凌人;实话实说,不要“添油加醋”;坦然大方,不要懦弱求人3、充分利用新的网络平台家校通与家长进行交流4、适时进行家访,可利用的方式有:沟通式、谈心式、相助式等。5、精心组织家长会,组织家长会是家校教育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是班主任同家长沟通,凝聚教育合力的主要方式之一。学校每个学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和班主任“亲密接触”,不仅能促进班主任与家长很好地沟通,而且“家校合力”将对老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学校通过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情况及今后工作计划,并向家长提出教育的具体要求,听取家长的意见,共同研究改进工作,从而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家长通过家长会,不仅能了解到自己子女的学习成绩、思想表现,还能了解子女所在班级其他学生的成绩与表现等,从而能更客观地了解自己子女发展水平在集体中的位置。总之,有效的家校沟通拉近了家庭和学校距离,极大地方便了家长、老师之间保持经常性的交流,及时准确地把握孩子成长的脉膊,渐渐形成了一股教育合力,从而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循着正确的人生轨迹良性发展,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