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最快的生物生物教学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411850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繁殖最快的生物生物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繁殖最快的生物生物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繁殖最快的生物生物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繁殖最快的生物生物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繁殖最快的生物生物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繁殖最快的生物生物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繁殖最快的生物生物教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繁殖最快的生物 生物教学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理解营养繁殖的概念和用茎繁殖的主要方法;2、理解嫁接的意义;3、理解组织培养的意义、原理和在理论上的应用。才能目的通过植物营养繁殖操作的实习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才能。情感目的通过理解我国组织培养技术所获得的成果及其应用实例,增强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并继续树立生物科学的价值观。教学建议知识体系图解教材分析p 1、嫁接的概念、方法和意义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茎繁殖的种类看:嫁接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但是,和其它两种比较压条、扦插操作起来较复杂,技术性相对较强。从嫁接的意义上看:嫁接又是果树栽培上一种广泛运用的方法。它能使一些通过种子繁殖不能保持亲本的优良品质的

2、植物,利用嫁接而保持下去。还可以通过嫁接进步植物的抗寒力、抗旱力和抗病虫害的才能,此外通过嫁接还可以改善果实的品质。所以说:嫁接的技术在农村是有用武之地的。2、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和意义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从概念上讲,组织培养指的是:在人工配制的营养物上培养基、在无菌的条件下,离体培养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并使其生长、增殖、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技术。这种技术虽然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研究,但真正成熟和大规模开展及利用还是近几十年的事。它是植物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植物生物技术的组成部分。从原理上讲: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离体情况下,培养植物体上的一个体细胞使其生长发育成

3、为一株完好的植物体。从意义上讲:组织培养可以广泛的应用在:植物学根底理论研究、植物快速繁殖、植物品种改良和细胞大量培养上。3、理解“细胞的全能性”和准备营养繁殖的教具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学生一般认为: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都是由种子发育而来的。而植物体上的一个细胞在特定的环境中也能培养出一株植物体,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教师要设法使学生可以明白:植物体上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含有全部的遗传信息。在离体培养下,这些信息可以表达出来,从而使植物细胞产生完好的植株。教法建议教学设计例如重点:嫁接的概念、方式和意义;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和在消费理论上的意义。难点:通过演示实物或直观教具,让学生

4、增加对营养繁殖和组织培养的感性认识。手段:教师讲解与学生观察相结合。设计思想: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录像介绍让学生对本节内容进展理解,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营养繁殖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教学过程:1课时一、导入:提出问题:“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理解到绿色开花植物是靠种子来繁殖的。那么,你能举出不靠种子繁殖的例子吗?”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答复以下问题。引入新课题:植物体依靠营养器官根、茎、叶进展的繁殖,称为营养繁殖。二、讲授新课:一用茎繁殖:播放录像:介绍扦插、嫁接、压条的详细操作方法。组织学生观看录像。讲解三种营养繁殖的特点。提出问题:你认为这种营

5、养繁殖的方式具有哪些特点?组织学生讨论。总结:用营养繁殖可以保持植物体的优良特性,加速繁殖的速度。二植物的组织培养:讲解:近几年的研究发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任何一个植物细胞内都含有发育成完好植株的全部遗传信息。在离体培养下,这些遗传信息可以表达出来,从而使植物细胞或组织产生出完好的植株。播放录像:介绍组织培养的过程。讲解:组织培养是指:在人工培养基上,离体培养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并使其生长、增殖、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技术。提问:你认为组织培养的技术,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哪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发言。讲解:探究活动植物部分器官的生根用一花盆装入潮湿的沙子,并放在阴凉处防止阳光直接照射,另外要保持沙子的潮湿,你可以在沙子中栽上下面的任何一种植株:1各种球茎;2切一段秋海棠或天竺葵埋于沙中;3切下一块甘蔗茎埋于沙中;4一段竹子,把节埋在沙里;5胡萝卜、小萝卜和甜菜每样都要带些根;6一个洋葱头;7一段鸢尾属植物的茎;8含有芽眼的土豆块;9一根柳枝等。观察根的生长情况。END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