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像山那样思考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4053179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 像山那样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 像山那样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 像山那样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 像山那样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 像山那样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 像山那样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 像山那样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目标:1、通过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培养学生认读、理解课文的能力。2、通过体味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思考,引导学生树立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3、通过讨论理解含义丰富的语句的过程,教会学生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的方法。4、通过学习作者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培养学生构思、立意的写作能力。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阅读文本,特别是要运用诵读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诗意美及思辨色彩。 教学难点:通过体味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思考,引导学生树立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方法:电教法、阅读法、文本研习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用大量具有浓厚

2、表现力、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和录像等来导入,激发学生的思考。(图片要多样,有 美丽的大自然,有被人类破坏的自然,正反对比,触目惊心。)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态观念,使我们的 地球已变得满目疮痍。森林植被骤减,水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的污染,滥捕滥杀滥伐,这一切做 法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地球面临荒原化的危险。美国环保之父一一奥尔多利奥波德站在时代的前例给我们敲响警钟,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散文像山那样思考。二、作者简介: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

3、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这位 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1949年,沙郡岁月出版,是其 最重要的著作。沙郡岁月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 邃。被誉为“绿色圣经”。像山那样思考是沙郡岁月中收录的一则随笔。三、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熟悉课文内容。2、教师板书生字,学习朗读。嗥叫(hao)驯服(xun)蔑视(miQ)迸发(bQng)湍急(tuan)艾蒿(di hao)疲惫(bQi)饿殍(piao)蜿蜒(wan yan)毛骨悚然(s&ng)拾遗: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

4、有。如夜不闭户,道不拾遗。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如拾遗补阙。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蠕动:像蚯蚓爬行的样子。饿殍:饿死的人。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衷”也做“中”。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四、学生再读课文,老师出示预习题,学生自主讨论。1、题目叫像山那样思考,在文中画出作者思考的语句(一般是议论句)。2、在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对这些句子有何感触?3、学生在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同桌互相交流看法,实现生生对话。 注重研习方法的指导,如加圈点,写批注,作摘录,品效果,谈心得,说体会等,从语言入手 进行解读的方法,更体

5、现了“自主式”的学习方法。 教师补充一知识点:文体几种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文叙述、描写议论文议论说明文说明散文抒情五、学生发表看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本文的写作思路。1、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哲理散文。文章由“狼鹿(牛)草”这条生物链 引发出“人的思考”和“山的思考”。2、引导学生看导读,本文从哪起笔,继而写什么内容,最后以什么作结。 全文分为三部分:( 1-3 )借助一声狼嗥叫而引起的反应,阐述狼嗥叫饱含的生态意义和生命意义。 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议论( 4-9 )讲述狼被猎杀的命运以及狼被消灭以后留下的生态恶果。 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叙述(10)启示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应该像山那样

6、思考,要有生态意识。 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议论3、提醒学生本文“思考”的思维方式:诗意叙写一哲学思考一顿悟升华。六、多种形式的朗读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最有感触的句子。2、教师范读前三个自然段。3、指名朗读其中段落。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七、作业1 、抄写黑板上板书的生字2、课后作业第一题第二课时一、检查生字二、齐读上一节课做出标注的句子。三、着重理解课文第一段中的第一句。1、教师引导,“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是文章的文眼。2、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听到这声嗥叫有什么反应?鹿一一狼来了,我有危险松林一一狼与其他动物混战、厮杀的见证者牧牛人一一狼来了,我的牛即将受到威胁

7、。猎人一一面对枪杀它的猎人,狼奋起反抗,发出声声悲鸣。所有这每一种活着的东西,之所以留意这声呼唤,都是出自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还有更深刻的、 只有山能听懂的含义。3、为什么这个含义只有这座山自己才知道?“我”以前知道吗?你知道吗?仔细研读课文,回答 下列思考题。作者对狼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第4-6自然段)自然界如果失去了狼会怎样? (第7-9自然段)为什么说狼的嗥叫只有大山明白?(第1-3自然段)狼的嗥叫有什么特点?不同的角度写狼的叫声,其表层意思是什么?深层含义又是什么?为什么说狼的嗥叫只有大山明白?四、学生讨论,师生解决。理解:只有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的聆听狼的嗥叫。(着重从“

8、长久、客观”来分析)明确:(板书)山的思考,是一种具有生态保护意义的思考,而牧羊人和猎人的思考仅限于追逐 眼前的利益。接下去课文写到了一般的人,“不能辨别其隐藏含义的人”对这声狼嗥叫的反应,他们跟 前面所说得各类事物一样,他们的理解也是肤浅的、直接的、表面的。五、诵读。读出本文在形式上,特别是在语言文字上的特色。朗读形式:分组、指名、齐读等。(作者所使用的语言文学性较强,是一种诗化的语言,充溢着诗意美。这就与他的自然万物平等的 生态伦理思想溶为一体,使全文熔诗意美与思辨色彩于一炉。 ) 六、讨论:结合一些环保的漫画以及当今环境恶化的现实,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七、课外实践1以小组形式,组织“我与

9、自然”、“走进自然”的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访谈、参 观等形式感受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设计好实践活动的目标和具体环节,设想需达到的预期目的)大家还记得这样一幅公益广告吗?拍卖最后一滴无污染的水,最后一株无污染的植物。当我们一味 地追求物质进步,而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那留给我们的只能是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要知道人类并 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不比一座山更高明。我们与自然万物 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 大地上的一切生命,包括那些无言的和无助的、甚至 濒临绝迹的动物与植物,都拥有自己不可抹煞的生命的尊严、履历与故事。芸芸众生,他们都是

10、自然的 子民,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势必影响到整个生物链的平衡,都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可怕的灾难。2在生态环保方面,世界上德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做得很好,德国教科书每页的左上角都有一张小 小的自然图片,用意无非就是教育它的下一代要在享受自然的同时融入自然,热爱自然。而日本人更无 时无刻不在为环保做着宣传。阅读一段材料,为 2009 年“世界环境日”拟一个主题,并简述理由。1972年 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 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 “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

11、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如下:1994一个地球,一个家庭1995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1996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1997为了地球上的生命1998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1999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20002000 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2001世间万物 生命之网2002让地球充满生机2003水二十亿人民之所系2004海洋存亡 匹夫有责2005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中国主题:人人参与 创建绿色家园2006莫使旱地变荒漠2007冰川消融,后果堪忧环境破坏案例食物链破坏导致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1) 河北省北部地区,在麦收

12、时节,据统计,每亩麦田约有50100只青蛙,一只青蛙一天可食 20200只害虫。因此,依靠这种天然的“除虫剂”一一青蛙,基本上可以控制害虫,保证小麦的收成。 近年来,由于有些人大肆捕捉青蛙,不到几年,该地区蛙类几乎濒于绝灭。结果害虫大肆繁殖,造成小 麦等农作物受害。这就是人们出于眼前的利益捕捉蛙类,切断了蛙类害虫小麦之间的食物链, 打破了麦田的生态平衡,结果害虫四起,造成农作物减产的严重损失。(2) 1859年一个英国人在澳大利亚放养了13只兔子用以打猎,繁衍至今已产生了6亿只后代,这些 兔子常常把数万平方公里的植物啃吃精光,导致其他种类野生动物面临饥饿,甚至有灭绝的危险。为改变人类活动破坏自

13、然环境、导致鸟类种群数量非正常减少的现状,刘迺发教授呼吁,国家应尽 快出台专门法律,以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种群。狼的启示(一) 狼的秘密闻狼色变。狼真的可怕吗?为了弄清事实真相,瑞典一位生物学家曾孤身深入狼窟,多年与狼为伍, 在意大利对近百只狼进行了观察、试验和研究。他常常同狼一起嚎叫,并逐步懂得了狼的语言,揭开了 狼群社会的秘密。狼的最大特点是成群结队。狼惯于嗅探,确定邻居的情况,知道相互之间该如何相处。狼的嗅觉极 其灵敏,不易受骗。它喜欢集体行动。一旦发现可猎取的动物,它们便成群出击。在大风呼啸的雪原上, 三五十只饿狼呼啸而过,那是任何动物都难以匹敌的。有人曾亲眼看到几百公斤重的大熊被狼

14、群追得走 投无路,乱扑乱叫,最后群狼一拥而上,把它扯成碎片。在分食猎物时,狼各自贪婪地吞食,从不为争 食而撕打。在狼群中,只有一对狼享有最高的地位,它们就是狼群的首领。处于最高地位的公狼整天忙于维持 狼群的安宁,平息争端,让好斗者受约束。而处于皇后地位的母狼,却是主宰狼群一切事务的总管。王 位,是经过“竞选”斗争而得来的。它们常为争夺首领地位而血战一场。 狼的幼子在出生后不久,便开始出窝嬉戏了,并很快地学会了狼的语言。狼会扮鬼脸,高声嚎叫。狼的嚎叫声调有高低之分,构成了不同的联络信号,以此与正在进行捕猎的同伴保持联系。远离的狼也 用嚎叫来告诉同伴,自己在哪里。狼还往往利用嚎叫显示集体的威力。它

15、们常常聚在一起,像举行歌咏 晚会一般地嚎叫不停。(自广闻博录(文史、科学知识小品)81 页,人民日报出版社 )(二)“狼图腾”的兴起自 2004 年出版界推出一本名为狼图腾的书以来,以狼为核心符号、图腾、宗旨的企业文化,甚 至社会文化充斥国内大小企业、各大媒体,形形色色的人为狼辩护、讴歌。两年以来,以华为公司任正非、中华英才网张建国为代表的企业界,人力资源界,以余世维、姜汝 祥为代表的咨询培训界,以狼性法则、狼阵、狼魂、狼道等书为代表作的书商群体们,相互 呼应,掀起了“狼文化”的大潮。(三)狼道格言 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做企业就是要发展一大批狼。因为狼有让自己活下去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 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中华英才网总裁张建国:你现在如果还不是狼,最起码你要先成为一只“披着狼皮的羊”,然后成 为“披着羊皮的狼”,最后成为一只“披着狼皮的狼”。著名培训师余世维:华为文化有三句话跟狼有关。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