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毕业论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4045462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0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改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修改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修改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修改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修改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改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改毕业论文(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北京厢红旗一号院文体中心及地下车库基坑监测技术方案学生姓名:田俊喜学号: 2009021016指导教师:许加东职称:副教授专 业:工程测量(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方向)系(部):测绘工程系二O二年六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意见北京厢红旗一号院文体中心及地下车库基坑监测技术方案田俊喜(黄河水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3)摘要变形监测就是利用专用的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持续观测、对 变形体变形性态进行分析和变形体变形的发展态势进行猜测等的各项工作。其任 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外形、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 态和时间

2、特征。在精密工程丈量中,最具代表性的变形体有大坝、桥梁、高层建 筑物、边坡、隧道和地铁等。本次实习主要以建筑的沉降观测为主。此次的论文也以基坑和周边的建筑物 的沉降为主,进行周期性、持续性的观测,并且所要求的观测结果要求是高精度 的。且观测时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设备;固定观测人 员;做好测量中的各项原始数据的记录(包括气象条件、施工阶段等);在基本 相同的工作环境下工作。关键字:变形监测、持续观测、精密工程。目录第一章 任务概况11.1 工程概况 11.2 地层土质概述 11.3 地下水情况 11.4 周围环境情况 21.5 基坑支护设计 21.6 作业目的 31.6.1

3、 基坑监测的目的 31.6.2 基坑监测的内容 3第二章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42.1 变形观测概述 42.1.1 变形观测的概念 42.1.2 变形分类42.1.5 工程变形的原因52.1.6 变形监测的内容 52.1.7 变形观测的意义与特点62.1.8 变形观测的基本方法与精度72.2 平面基准点、高程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82.2.1 平面基准点82.2.2 监测点布置102.2.3 水平位移观测点112.2.4 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112.3 基坑监测的方法及技术要求 122.3.1 平面基准网 122.3.2 水平位移观测 132.3.3 高程基准网及建筑物沉降观测152.4 监测频率

4、 162.5 监测报警 172.6 数据处理及信息回馈 182.7 提交资料 19第三章 安全文明施工 203.1 人身安全 203.2 仪器安全使用20第四章 质量保证措施224.2 过程控制 224.3 质量监控 24第五章 成果资料 25致 谢 31第一章 任务概况1.1 工程概况拟建一号院文体中心及地下车库工程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厢红旗。拟建物为 一栋文体中心及地下车库,地上 4 层,局部 5 层、地下 3 层。总建筑面积约 30529.00m2,框架结构,基础埋深为约-11.5m和-15.5m,基础形式拟采用筏 板基础。本工程场地面0.00 相当于高程 54.60m。 拟对本工程在基坑开

5、挖过程中进行基坑位移观测,对基坑周边建筑物进行沉 降观测工作。基坑开挖深度约为11米15米,基坑等级一级,基坑周边有配电室,礼堂, 调压站等建筑物且距离较近。在基坑开挖施工期间,加强对基坑施工、周边建(构) 筑物监测是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也是文明施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1.2 地层土质概述拟建场地属于山前洪冲积扇中下部,表层为人工填土层,其下为第四纪沉积 土层。从地层空间分布规律看,土层在水平向分布比较稳定;垂直向变化显著。1.3 地下水情况本场区地下水分布:在现场勘察过程中,在钻孔深度(深度为25m)范围内 未见地下水。拟建场区历年高水位记录:根据收集的地下水资料,拟建场区历年

6、 最高水位接近自然地面(包括上层滞水),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为地面下25m 以下。1.4 周围环境情况周围环境情况汇总表表 1位置周围建筑物及道路情况东侧现状为礼堂,最近处距拟建建筑物外墙9.41m南侧南侧为围墙,距拟建建筑物外墙13.73m西侧西侧现状建筑从北往南分别配电室,乙区东楼,燃气增压站,最 近处距拟建建筑物外墙分别为6.09m, 14.12m,6.49m。北侧为现状道路及广场1.5 基坑支护设计本工程基坑支护分为六个剖面,1-1和3-3剖面在土0.00以下5.5m范围内采 用土钉墙喷护,5.5m以下为桩锚支护体系。2-2和4-4剖面在土0.00以下4.0m 范围内采用土钉墙喷护,

7、4.0m 以下采用桩锚支护体系,5-5 和 6-6 剖面在土0.00 以下11.5m范围内采用复合土钉墙喷护支护体系。1.6 作业目的1.6.1基坑监测的目的基坑开挖过程是基坑内静载卸荷的过程,从而引起坑底土体产生向上为主的 位移同时也会引起围护体两侧压力差的作用而产生水平向位移以及墙体外测土 体的位移,尽管在围护体系的设计、施工中采取了多种验算和保障措施,但不可 避免会产生一些基坑外土体的垂直和水平位移,并使围护墙体产生垂直与水平位 移,及连锁性质的使地下水位升降,土体中的地下水密度的变化,当这些变化累 积发展至一定数量级时,有可能对基坑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产生影响。基坑监测的目的是:a为信息

8、化施工提供依据:通过监测随时掌握岩土层和 支护结构内力、变形的变化情况以及周边环境中各种建筑、设施的变形情况,将 监测数据与设计值进行对比、分析,以判断前部施工是否符合预期要求,确定和 优化下一步施工工艺和参数,以此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使得监测成果成为现 场施工工程技术人员作出正确判断的依据。b为周边环境中的建筑、各种设施的保护提供依据,以保护周边环境的安全。C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基坑监测是验证基坑工程设计的重要方法,设计中 计算未曾考虑或考虑不周的各种复杂因素,可通过对现场监测结果的分析、研究, 加以局部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可以为动态设计和优化设计提供重要依据。d基坑监测可以预防在施工过程

9、中出现较大变形,及时反馈信息,为建设、 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提供详细的数据资料,以保证基坑施工安全。1.6.2 基坑监测的内容根据一号院文体中心及地下车库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以及建设 方要求,本工程基坑监测主要内容有:(1)边坡、立柱顶部水平位移;(2)边坡、立柱顶部垂直位移;(3)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第二章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2.1 变形观测概述2.1.1 变形观测的概念所谓变形观测,是用测量仪器或者专用仪器测定建筑物及地基建筑物在荷载 和外力作用下随时间变形的工作.通过变形观测,可以检查、各种工程建筑物和 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及时发现问题,确保质量和使用安全;更好的了解变形的机 理,

10、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建立正确的预报变形的理论和 方法;以及对某种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性能做出科学的客观的评价。变形观测属于安全监测。变形观测有内部观测和外部观测两方面。内部观测 内容由建(构)筑物的内部应力,温度变化的测量,动力特征及其速度的测定等, 一般不由测量工作者完成。内部观测与外部观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同时进 行,以便互相验证和补充。外部观测的内容主要有沉降观测,位移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和扰度观 测等.2.1.2 变形分类1 变形体自身的形变。变形体自身的形变包括:伸缩、错动、弯曲和扭转四种变 形,2 变形体的刚体位移。刚体位移则含整体平移、整体升降、整

11、体转动和整体倾斜。 2.1.3变形监测分类1 静态变形监测,静态变形是时间的函数,观测结果只表示在某一期间内的变形, 静态变形通过周期测量得到。2 动态变形监测,动态变形指在外力(如风、阳光)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它是以 外力为函数表示的,动态变形需通过持续监测得到。2.1.4 变形观测对象1)研究全球性变形,如监测全球板块运动、地极运动、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地 潮等;2)区域性变形研究,如地壳形变监测、城市地面沉降;3)工程和局部性变形研究,工程变形监测一般包括工程(构)建筑物及其设备 以及其他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自然或人工对象,这是本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2.1.5 工程变形的原因一、自然条件及其变化

12、;二、与建筑物本身相联系的原因;三、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工作做的不合理,也会引起建筑物额外的变形。2.1.6 变形监测的内容1)垂直位移(沉降)监测它是指建筑物及其基础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形(也称垂直位移).沉降观测就是 测定建筑物上所设观测点(沉降点)与基准点(水准点)之间随时间的变化的高差 变化量.通常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或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2)水平位移监测它是指建筑物在水平面内的变形,其表现形式为在不同时期平面坐标或距离 的变化.建筑物水平位移观测是测定建筑物在平面位置上随时间变化的移动量 . 测定水平位移的方法很多,有常规的地面控制测量方法,如导线,前方交会法等; 也有各专用方法

13、,如基准线法,正、倒垂线法等3)倾斜监测它是指建筑物因为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建筑物倾斜位移分 为两类:一类表现为以不均匀的水平位移为主 ;另一类则表现为以不均匀的沉降 为主.倾斜观测是用经纬仪,水准仪或其他专用仪器测量建筑物的倾斜随时间变 化的工作.对于上述两种倾斜一般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 ,前者可采用先测出水平 位移然后计算倾斜的方法,即所谓的“直接法” ;后者可通过测量建筑物基础相 对沉降的方法进行测定,即先测出沉降后计算倾斜的方法 ,也就是所谓的“间接 法”.4)裂缝监测它是指建筑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温度的变化和外界各种荷载的作用,使得 建筑物内部的应力大大超过了允许的限度,

14、使得建筑物的结构产生裂缝。测定建 筑物裂缝发展情况的观测工作即为裂缝观测。5)挠度监测在建筑物垂直面上,各个不同高程点相对于底点不同的水平位移,称为扰度。 所进行的观测称为扰度观测。变形观测的任务是周期性地对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求得其在两个观测周期 间的变化量,而为了求得瞬时变形,则应采用各种自动记录仪器记录其瞬时位置.变形观测的内容,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与地基情况来决定.要求有明确的针 对性,既要作全面的考虑,以便能正确反映出建筑物的变化情况,达到监视建筑 物的安全运营,了解其变形规律之目的.2.1.7 变形观测的意义与特点A 意义(1)首先是实用上的意义,主要是掌握各种工程建筑物的地质构造的

15、稳定性, 为安全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2)其次是科学上的意义,包括更好地理解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设计的理论 和地壳运动的假说,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有效的预报模型,对于工程的安全来 说:监测是基础,分析是手段,预报是目的。B 特点与一般的测量工作相比,变形观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观测的精度要求高由于变形观测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影响对变形原因的分析和变 形规律的正确分析,和其他测量工作相比较,变形观测必须具有很高的精度。典 型的变形观测精度要求是1mm或者相对精度1X10-6。因此,根据变形观测的 目的不同,确定合理的观测精度和观测方法,优化观测方案,选择测量仪器是实 施变形观测的前提。(2)需要重复观测建筑物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变形都有时间效应,计算其变形最简单,最基本 的方法是计算建筑物上同一点在不同时间的坐标差和高程差。这就要求变形观测 必须依一定的时间周期重复观测,时间跨度较大。重复观测的周期取决于变形观 测的目的,预计的变形量的大小和速度。(3)要求采用严密的数据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