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发展简史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4038538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具发展简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茶具发展简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茶具发展简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茶具发展简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茶具发展简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具发展简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即为茶。这就是说早在远古时 期中国就开始利用茶了。中国茶文化渊源流长,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茶, 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伴随着品茶的诞生,茶具也在文 明的演进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部分.茶的盛行,最有功绩的当属陆羽,这位茶圣及其著作茶经将茶的地 位提高到了修身养性的高度,而其中茶具文化又是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郎分 .茶具一词最早见于西汉王褒的 僮约赋中“烹茶尽具”一词,即指烹茶极讲究及其用具.纵观茶具的发展历史,对于茶具的讲究并非一开 始就有之,它是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和饮茶

2、习惯的改变而逐渐形成的。茶的利用经历了从药用到食用到饮用,从煮食(战国)到煮饮(唐)再到泡饮(明代)的演变。人们饮 茶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秦汉时期,饮茶之风逐渐传播开来。在唐代则 成为举国之饮,成为茶在历史上 的最盛时期,也是在这个时期,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陆羽的茶经问世。宋代,饮茶更是发展成为 一种风气,一种时尚,一种典雅的艺术。“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茶具,古文献中称为茶器.通常是指人们饮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器具。 茶具是在“茶之为饮”以后出现的,并随着饮茶的发生而发生,随着饮茶的发展而发展。茶具的发生和发展, 如同酒具和食具一样,历经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一、从粗糙到精致

3、的过程。一般认为,中国最早饮 茶的茶具,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这种器具是一种小口大肚、陶制的缶。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黑陶器, 便是当时食具兼作饮具的代表作品。纵观茶具发展的脉络,不同时代的饮茶方式也有不同.如唐代以饮用煎茶、饼茶为主,饮茶方式多为煎茶法。 时至宋代,人们尚饮饼茶,改为点茶法,并出现了斗茶和分茶,并以茶汤“面色鲜白”、乳花“著盏无水痕” 为判定标准,改唐碗为宋盏。明代后促进了散茶的改进,受清饮之风的影响,唐宋用于炙茶、碾茶、煮茶 等的茶具不再需要,而转为注重通过冲泡体现茶叶新绿本色的茶具,多为白色或淡色。一、最早的饮茶器具(汉代)很难说清楚,饮茶的器具与酒距、食具共用,有人说商代

4、前后就有了茶具陶口小、肚大。大多数专 家认为我国最早的烧及饮茶器具的是西汉,王褒亿约(公元前 59 年“武阳买茶,享荼尽具”这个具可能是 茶具或食具.二、专用茶具的出现茶学界公认最早的有关茶具的文学记载是西晉(公元 265316 年) 左思 (約公元 250-約 305 年)的娇女诗,其中有“心为荼荈剧,吹噓对鼎砺。”這“鼎”當属茶具。二、完备的唐代茶具:1茶具的形成期:汉代一一隋唐以前从汉代到唐代,人们饮茶通常加葱、姜、橘子等物一起煮与煮汤(蔬菜) 无差别,或用来解渴,或用于菜食,可能与食具共用最早我国古人多用鼎和镬(huo)煮水2专用茶具的确立(陆 羽) 唐代饮茶之风盛行,饮茶由粗放煮茶进

5、入,精工煎茶阶段,于是茶具的艺术价值开始受到重视。为此, 陆羽在总结前人饮茶使用的各种器具后,开列出28 种茶具的名称,并描绘其式样,阐述其结构,指出其用途 (见茶经四之器)。这是中国茶具发展史上,对茶具的最明确、最系统、最完善的记录。从中可清晰地 看到,唐代时中国茶具不但配套齐全,而且已是形制完备。如果说,陆羽在茶经中提及的只是民间的饮 茶器具,那么,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成套饮茶器具,则为人们提供了大唐宫廷饮茶器具的物证。三、兴盛的宋代茶具宋代饮茶器具进人宋代,虽然饮茶方法有所改变,但无论是宋代初期的煮茶法和饮茶法并存,还是进人 宋代中期以后,点茶法大行其道之时,其法都出自唐代。而且饮的茶与

6、唐朝一样,仍然是以紧压茶为主,茶的 加工方法也无多大变化,只是饼茶的花式品种有所改变罢了所以,宋代的饮茶器具与唐代相比,在种类和数 量上,并无多大变化。宋代民间饮茶多用茶盏,宋代建安(今福建建瓯)制造的一种稍带红色的黑茶盏, 被时人看作是佳品,但宋人饮茶,更讲究烹瀹技艺,特别是盛行的斗茶,不但讲究点茶的技和艺,而且对斗 茶用的茶和水,以及用于斗茶的器具,都要求精益求精,以达到斗茶的最佳效果.华丽的点茶法的流行、金 银具的盛行、黑釉建盏的不可一世,子民们郁郁不得志之余 ,一门心思置身于“斗茶的游戏之中,这对茶 具如醉如痴、魂系梦牵,及宋人对茶艺精益求精的追求,也深深影响了近邻日本,逐渐日本茶道追

7、名于世。品茶器具:唐人流行越窑青瓷茶碗,宋人时尚建窑黑釉盏;煮水器具:唐时为敞口式的,宋代改用较小 的茶瓶来煎水;碾茶器具:唐代民间用木质或石质的茶碾碾茶,但宋时的茶碾虽然也有用木质或石碾制成的.四、过度时期的元代茶具品茶器具:元代时期较短,没有生产出有特色的茶具,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南宋时期茶具的特色.蒙古人游牧民族的 生活习惯,使元代的茶具朝厚重与豪放方向发展。元代茶具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茶叶加工,还是饮茶 方法,抑或是使用的茶具,元代是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的一个过渡时期。五、明代明代茶具,对唐宋而言可谓是一次大的变革。明朝,江西景德镇青花瓷、白瓷异军突起。 明代中期 以后,开始注重“茶味

8、 讲究“壶趣”,出现了用瓷壶和紫砂壶的风尚。 品茶用具瓷色尚白,器形贵小。 明 清返璞归真的茶风,为茶具走向辉煌提供了有利条件,使茶具的发展终于步入正轨,并达到顶峰,景德镇 甜白瓷和青花瓷铸就了瓷业的一段辉煌,宜兴紫砂茶壶更是庞大茶人的至宝.在品饮香茗的同时,欣赏精致可 人的茶具,实属一次从艺术到心灵的震撼。六、清代饮茶器具清代,慢慢形成了以瓷器和紫砂壶为主的局面。茶具种类有了长足的发展:珐琅彩 ,彩粉,金彩瓷,脱 胎瓷器,竹木茶具等。另外茶类有了很大发展,除绿茶外,又出现了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和黄茶,形成 了六大茶类。但这些茶仍属条形散茶.所以,无论哪种茶类,饮用时仍然沿用明代的直接冲泡

9、法。但与明代 相比,清代茶具的制作工艺技术却有着长足的发展,这在清人使用的最基本茶具,即茶盏和茶壶上表现得最 为充分。清代的茶盏和茶壶,通常多以陶或瓷制作,以康(熙)乾(隆)时期最为繁荣,并以“景瓷宜陶” 最为出色.清时的茶盏,康熙、雍正、乾隆时盛行的盖碗,最负盛名.盖碗由盖、碗、托三部分组成。此外,自清 代开始,福州的脱胎漆茶具、四川的竹编茶具、海南的生物(如椰子、贝壳等)茶具也开始出现,自成一格, 异彩纷呈,形成了这一时期茶具新的特色。 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 外,为历代茶爱好者 青睐.中国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兼具实用和鉴赏价值,

10、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茶具的使用、保 养、鉴赏和收藏,已成为专门的学问,世代不衰。通过一年对中国茶具发展简史的学习,让我更多的了解中国茶文化,增加了对茶文化的 理解与感悟,对 茶的享受又多了一成.现代茶具,式样更新,名目更多,做工更精,质量也属上乘。在这众多质地的茶具中, 贵的有如金银茶具,廉的如竹木茶具,此外还有用玛瑙、水晶、玉石、大理石、陶瓷、玻璃、漆器、搪瓷等 制作的茶具,枚不胜数.茶异于酒,同是醉,茶是信任,酒是胡话。相逢相庆,宜饮茶,即使分离,也哀而不伤,因为明净,怨而 不亢,因为厚道;茶别于水而不忘本,淘肺腑,涤郁结,人情味十足,茶浓茶淡,心意盎然,简直是一纸前人 序言今人续文的

11、佳作,天不荒地不老,全无烂柯之虞。那茶洋溢着沧桑对青春年少的追忆,无声无息的往 事,历历在目,梦一般的可及不可触,在缥缈的香涩中萦绕,在莫名的心绪里飘逸,久遣不散我国最先发现和利用茶.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即为茶。这 就是说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就开始利用茶了,至今已有 5000 年的历史。这个传说使茶这种植物首次被人们以 药物形式所认识,所以历代茶学家、医学家都认为,茶不但是一种生津解渴的饮料,而且还是一种富含营养 和药理功能的保健品。茶的利用经历了从药用到食用到饮用,从煮食(战国)到煮饮(唐)再到泡饮(明代)的演变。人们饮茶 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秦汉时期

12、,饮茶之风逐渐传播开来.在唐代则成为举国之饮,成为茶在历史上的最 盛时期,也是在这个时期,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陆羽的茶经问世。宋代,饮茶更是发展成为一 种风气,一种时尚,一种典雅的艺术。茶具,古文献中称为茶器。通常是指人们饮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器 具。茶具是在“茶之为饮”以后出现的,并随着饮茶的发生而发生,随着饮茶的发展而发展。茶具的发生和 发展,如同酒具和食具一样,历经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一、从粗糙到精致的过程。一般认为,中国最早饮茶的茶具,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这种器具是一种小口大肚、陶制的缶。浙 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黑陶器,便是当时食具兼作饮具的代表作品。按现有史料而论,中国最早谈及

13、饮茶使 用器具的是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王褒的僮约,其中谈到:“烹荼尽具,已而盖藏。”在中国作为饮茶时所需的专用器具,即茶具的出现,最晚始于汉代. 但茶具在民间的普遍使用,以及成 套专用茶具的正式确立,还是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的。尽管从汉代开始已可找到茶具的踪迹,但作为 专用茶具在民间普遍使用和确立,尚需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内既有与食具共用的,也有作为茶具专用的,两者并存,可称之为过渡期。这种情况的出 现,在很大程度上还与人类当时对茶的饮用方式有关。尽管自秦汉以来,茶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所需 的饮料,但当时的饮茶方法粗放。唐代诗人皮日休写了十首咏茶诗,诗前写了一篇“

14、序”。序文说,陆羽以前,人们饮茶,叫做“茗饮”,其 法“与夫瀹(yue)蔬而啜者无异也”。这就是说,与煮蔬菜食汤无什么区别,或用来解渴,或用来作食, 如此饮茶,当然不一定需要专用茶具,自可用食具或其他饮具代之.应该说,明确表示有茶具意义,并为茶 学界公认的有关茶具的最早文字记载,则是西晋左思的娇女诗,其内有句:“心为荼荈剧,吹嘘对鼎砺”.这 “鼎砺”当属茶具,差不多与左思同一时代的杜育,在他写的赋中谈到:“器泽陶简,出自东隅”,“酌 之以匏,取式公刘”。 “东隅”一词,有人认为是指浙东的宁(波)绍(兴)地区;也有人认为“东隅” 即“东瓯”,是指浙东南的温州一带。而其中提到的当时饮茶器具“匏,原

15、本是酒具,其式似古代公刘使用 的葫芦状的壶。茶经七之事中引广陵耆老传载: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日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 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接着, 茶经又引述了西晋八王之乱时,惠帝司马衷蒙难,从河南许昌回 洛阳,侍从“持瓦盂承茶敬奉之事。中国在汉代以后,隋唐以前,尽管已有出土的茶具出现,但食具和包括茶具、酒具在内的饮具之间,区 分并不严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两者是共用的。 这种情况,以后一直被沿用下来。北宋诗人苏东坡日: “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尊自在尝。”这里说的饮茶器具匏和尊,其实也是古代的酒具。 即使在今日,这种酒具、食具、茶具互用的情况,也时有所见。如果选配得当,还有“返璞归

16、真之感. 但就茶具发展史而言,应该说自汉开始,经六朝,至隋唐以前,在这一相当长的时期内,茶具已经法相初具了。唐时,随着饮茶之风在全国兴起,并讲究饮茶情趣,茶具已成为品茶和茶文化的主要对象之一. 为此, 陆羽在总结前人饮茶使用的各种器具后,开列出28种茶具的名称,并描绘其式样,阐述其结构,指出其用途(见 茶经四之器).这是中国茶具发展史上,对茶具的最明确、最系统、最完善的记录。从中可清晰地看到,唐代时中国 茶具不但配套齐全,而且已是形制完备。 如果说,陆羽在茶经中提及的只是民间的饮茶器具,那么,陕 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成套饮茶器具,则为人们提供了大唐宫廷饮茶器具的物证.根据同时出土的物账碑 记载:“茶槽子、碾子、茶罗子、匙子一副七事,共八十两.” 这“七事是指茶碾,包括碾轴;罗合,分罗身、 罗合和罗盖;以及银则和长柄勺。 中国的专用饮茶器具,自唐代确立后,进入到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