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笔记整理——民事法律关系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4024817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法笔记整理——民事法律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民法笔记整理——民事法律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民法笔记整理——民事法律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法笔记整理——民事法律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法笔记整理——民事法律关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事法律关系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由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一种类型。 当某一社会关系具有权利义务内容并由法律保障实现时,该社会关系为法律调整的关系。 法律关系是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立法借助于法律关系用以规范法律关系参加人的相互行为,以解决利益冲突。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民法调整所形成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具有如下特征:(一)民事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三)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基本内容的关系(四)民事法律关系是受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具有平等性:法律地位平等;权利、义务具有对等性和相应

2、性 民事法律关系具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私人利益,民事主体有较大自治权,表现在发生上的任意性、变更上的任 意性、消灭上的任意性、内容上的任意性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一)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 这是以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为标准进行的划分。 财产法律关系,是指因财产的所有和财产的流转所形成的、满足民事主体财产利益需要的民事法律关系。 人身法律关系,是指与民事主体的人格和身份密切相关的民事法律关系。这种区分的意义主要有三方面:1. 适用的法律原则不同;2. 保护方式不同;3. 权利义务的可让与性不同。(二)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这是以民事法律关系的效力范围和绝对法律关系是指权利人毋需义务人以

3、积极作为协助即可实现权利的民事法律 关系,其义务人是不特定的任何人。如所有权关系、人身权关系、知识产权关系。相对法律关系,是指权利人须义务人协助才能实现其权利的法律关系,其义务人是特定的当事人。债权债务关系是 典型的相对法律关系。实现条件为标准进行的划分。这种区分的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1. 义务主体的范围不同;2. 义务主体履行义务的方式不同。(三)单一法律关系和复合法律关系 这是以民事法律关系内容的复杂程度为标准进行的划分。 单一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只有一组对应的权利义务的民事法律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当事人一方享有权利,另一方 相应的负有义务,权利义务关系单一明确。如所有权法律关系,权利人享有

4、权利,而义务人则负有不得妨碍所有人 行使权利的义务。复合民事法律关系,是由两组或两组以上对应的权利义务构成的民事法律关系。比较典型的是双务合同关系,双方 当事人都既享有权利又负有义务。这种区分的意义主要在于正确界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三、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客休内容T拆進有民事法律关系主休人翊皑(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简称民事主体,是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享有权利的一方称为权利主体;承担义务的一方称为义务主体(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又称 “标的”,与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相对应,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得

5、以形成民事法律关系内 容的目标性事物,主要包括财产、行为和人身利益(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1、人身利益:人格利益&身份利益(1)人格利益人格利益分为一般人格利益和个别人格利益 人格权的客体主要是指向生命、健康、名誉等精神利益 (2)身份利益:因自然人之间的身份关系以及因知识产权而获得的利益 一是基于一定的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等身份所取得的利益(身份权、监护权) 二是因知识产权而获得的身份利益(著作、专利)2、财产(1)按照财产权利归属的不同:一般财产&特别财产 一般财产:属于某人的财产特别财产:由一般财产中分离出的财产,如合伙财产、信托财产(2)有形财产&无形财产3、行为债权的客体是行为,债权的

6、客体直接指向的是债务人的行为,而间接涉及物 人本身不能成为权利客体,只能是和人身相关的利益(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民事权利:由国家强制力予以保障的类型化的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利益,这种法律之力和特定利益的结合则构成权利。民事义务:义务人为满足权利人的要求而为一定的行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的法律负担。四、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一)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概念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建立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发生变化,包括主体变更、客体变更和内容变更三种情形。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

7、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二)民事法律事实1. 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 民事法律事实应该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特征:(1)客观性;(2)法定性。2. 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理论上依其是否与民事主体的意志有关将其分为事件和行为。 (1)事件(自然事实)。自然事实是指与民事主体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客观现象。 (2)人的行为。人的行为是指通过人的作为或不作为而形成的事实状态,是与人的意志有关的客观现象。 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旨在确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最主要的民事法律事实 事实行为:行为人实施一定的行为时在主观上并没有产生、变更或消灭某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意识,但由于法律的 规定,同样会引起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3. 民事法律事实的构成 民事法律事实的构成,是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若干客观现象的组合。 通常情况下,一个客观现象就能够引起一个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但也有一些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需 要两个甚至更多的民事法律事实来引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