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4024341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压力容器事故应急预案1 编制目的:对压力容器突发事故制定预案,降低事故损失。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内空压机、储气罐。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2.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发生紧急事件时,现场指挥部在总指挥的领导下,有序开展应急救援。见图1图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2.2 应急救援岗位职责2.2.1 应急救援总指挥岗位职责(1) 组织制订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 负责现场人员、资源配备,应急队伍的调动。(3) 确定现场指挥人员。(4) 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5) 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6) 事故状态下确立办公室、安全保卫组、安全消防组、医疗救护组、后勤救护组、事故分析调查组、通信联络组、

2、善后工作组等内部机构及工作职责和各级人员的职责。(7) 压力容器事故的上报工作。(8) 负责保护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9) 组织应急救援的演练。(10) 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2.2.2 应急救援副总指挥岗位职责(1) 协助应急救援总指挥工作。(2) 向应急救援总指挥提出对策和建议。(3) 保持与现场指挥人员的直接联络。(4) 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物资、设备以及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2.2.3 现场指挥部工作职责(1)对压力容器事故现场的危险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并随时上报现场指挥部。(2)传达和落实现场指挥部的指令和安排、承上启下保证现场救援有条不紊的进行。(3)协调现场救援各组的工作,保持相

3、互沟通,快捷有效的按程序实施救援。2.2.4 安全保卫组工作职责(1)做好现场保护和警戒工作,在保证应急救援的同时尽量保护现场。(2)必要时协助指挥部负责事故周围危险区域人员的疏散和撤离。(3)维持救援现场的秩序(4)负责通信保障。2.2.5 安全消防组工作职责(1)负责将伤员撤离危险区域。(2)采取有力措施切断事故发展链条,控制事故危险源的发展和扩大。(3)负责压力容器的抢修和应急设备的监测等工作。2.2.6 后勤救护组工作职责(1)负责后勤物资的供应,包括应急救援保障,技术资料,应急设备和物资,通信设备及资金等。(2)提供现场后勤保障服务,负责伤员现场救护和送往医院。2.2.7 设备抢修组

4、工作职责:负责现场设备抢修及设备保障。 3 压力容器现状:3.1 压力容器参数:设备注册代码: *7 容器类别:I类容器名称: 储气罐 工作压力:0.8MPA容器内径325MM: 工作温度:150制 造 单 位:*机械 产品编号:*9安 装 地 点: *号厂房 用户编号:*73.2 应急设备:3.2.1 营救设备:救援服务车,干粉灭火器、消防沙。3.2.2 通信设备:对讲机、手持话筒、电话、传真等。3.2.3 个人防护设备: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靴、防砸鞋、绝缘鞋、手套、防护眼镜等。3.2.4 医疗设备:救护车、担架、夹板、急救箱等。3.2.5 文件资料:压力容器使用维修说明书、电气原理

5、图及敷线图、基础图、安装拆卸工艺及有关计算机内存储信息等。4 危险辩识与灾害后果预测4.1 本公司压力容器,主要为车间生产提供压力的空气压缩机,压力容器事故限压力容器爆炸事故。5 预警和预防机制:依公司各类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由设备管理部负责监督检查。6 应急响应:6.1 由压力容器事故引起火灾/爆炸事件时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接警人员或值班守卫人员听到或接到报警后,立即向公司总经理和区消防队报告:6.1.1 火警电话:119;6.1.2 讲清门牌号码、单位、着火的部位;6.1.3 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大小;6.1.4 讲清报警用的电话号码和报警人姓名;6.1.5 报警后要留人,并到路口迎接

6、消防车。6.2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安排行动计划,并立即赶到现场指挥救灾工作。6.3 现场应立即停止作业,关闭设备、电源,选用一切有效措施进行降温和阻隔火路,尽量避免火势蔓延。6.4 如涉及液化气钢瓶泄漏必须谨慎处理,将钢瓶移至安全区域再进行处置。操作时要注意钢瓶内压,预防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如果泄漏发生在接头、阀门、减压装置等附件处,应使用专用工具消除。如果泄漏发生在液位以下,应尽可能改变钢瓶位置,使钢瓶内只泄出气体,同时冷却钢瓶减压。6.5 火势较大,控制困难,所有人员应立即撤离,如有影响邻近单位时,应由安全保卫组立即通知邻近企业和社区、行人。6.6 各课长立即根据疏散指示将所有无关

7、人员和车辆撤离至安全区域,各部门主管负责清点本部门员工人数,如人数不符,则应立即查明原因或安排进行搜救工作。所有救灾工作必须考虑到人员的安全。6.7 安全保卫组应安排设置隔离区,将无关人员隔离至安全地带6.8 安排专人在救护车到达之前的急救工作,引导救护车的到达,为增援救援的外来机构到达,指引安排必要的通道,协助救护人员的工作,随时报告伤者情况。6.9 可能的情况下,迅速将把火场周围的可燃物品、贵重物品和重要资料转移到安全地方,初期火灾时,把燃烧物移到空旷的地方。6.10 利用一切设施进行回收泄漏的物料,控制外溢物料的蔓延扩大,清理消防救援通道,保持畅通。6.11 对消防处理产生的废弃物及时进

8、行清理,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处理,防止造成污染。6.12 若邻近单位发生火灾/爆炸事件时,在判断清楚具体情况后,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启动预案,避免其影响扩大到本公司。6.13 救火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6.13.1 油类或电线起火时,应以砂物扑灭,不可用水灌救。6.13.2 衣服着火时,应立即在地上打滚。6.13.3 必须将人员安全作为第一保护要则,先救人、后救物。抢救物品时,应先救帐册、凭证、重要文件或贵重物品。6.13.4 在救火时,应用湿毛巾、湿布掩住口鼻。6.13.5 如大火封住出口时,被困人员应利用绳索从窗口逃生。6.13.6 处于烟火包围中时,应俯身行走、贴地面匍匐前进。6.1

9、3.7 对于在火灾中受伤的人员,须及时联系和救治。7 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7.1 疏散、撤离程序当易燃易爆介质大量泄漏事故发生后,危及到现场及厂区附近居民安全时,应立即拨打119、110、120求助,启动疏散程序。该程序的启动是在应急救援部门未到现场前采取的应急行动。当应急救援部门到达现场后,按照地方应急救援部门的救援程序实施人员疏散、撤离。当事态发展超出控制时,并按事故上报程序迅速向上一级报告。7.1.1 车间人员紧急疏散程序(1)第一负责人:车间最高领导者;第二负责人:车间安全管理员。(2)车间现场人员应按照车间标明的逃生路线,撤离到紧急集合点,并对人员进行清点。一方面报告应急办公室,同

10、时向安全地点转移。7.1.2 厂区人员紧急疏散程序(1)第一负责人:厂区最高领导者;第二负责人:厂区安全管理员。(2)厂区现场人员应按照厂区标明的逃生路线,撤离到厂区外紧急集合点,并对人员进行清点。一方面报告应急办公室,同时向安全地点转移。7.1.3 附近居民紧急疏散程序(1)通知地方政府,通告并指导附近居民进行疏散。(2)疏散路线应最大限度的避开危险源,发生易燃易爆介质泄漏事故和火灾事故的疏散集合点应确定在位于泄漏事故点的上风口。(3)疏散时撤离要迅速,行动要有秩序。7.2 易燃易爆介质泄漏、火灾、爆炸的应急处理7.2.1 一般处理原则:(1)迅速切断易燃易爆介质来源,管道发生泄漏时,若时间

11、允许,应在第一时间内杜绝危险区域内的一切火源和电源。(2)封锁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迅速撤离、疏散现场人员,设置警示标志,同时设法保护相邻装置、设备,应杜绝火源、切断电源、防止静电火花,并尽量将易燃易爆物品搬离危险区域,防止事态扩大和引发次生事故。 (3)迅速组织事故发生地周围的群众撤离危险区域,维护好社会治安,同时做好撤离群众的生活安置工作。(4)事故现场如有人员出现伤亡,立即调集相关(外伤、烧伤、中毒等方面)的医疗专家、医疗设备进行现场医疗救治,适时进行转移治疗。(5)设置警戒线和划定安全区域,对事故现场和周边地区进行易燃易爆介质体分析、大气环境监测和气象预报。(6)及时制定事故的抢修维修方

12、案(灭火、堵漏等),并组织实施。(7)现场救援人员必须做好人身安全防护,避免烧伤、噪音等人身伤害。(8)确认发生管道易燃易爆介质大量泄漏事故后,安全、生产运行管理部门立即通知单位应急领导小组,启动相应事故应急预案。(9)发生火灾或爆炸应当立即启动消防预案,实施人员抢救。7.2.2 一般抢修技术措施(1)当发生易燃易爆介质泄漏时,应迅速通知一切可能危及安全区域的动火作业,应注意避免过猛、过急、敲打等动作,防止电器开停可能引发的火种。(2)视火情严重程度和燃烧物质,以及可利用的灭火器材,采用冷却、隔离、窒息、抑制方法灭火。7.3 应急救援的其他工作7.3.1 严格保护事故现场,采取拍照、摄像、绘图

13、、采样等方法记录事故现场原貌,妥善保护事故现场物证。7.3.2 抢险人员应佩带职责标志,抢险现场应根据易燃易爆介质泄漏程度确定警戒区并设立警示标志,并随时监测周围环境的易燃易爆介质浓度,无关人员不应入内。7.3.3 操作人员进入警戒区前应按规定穿戴防静电服、鞋及防护用具,并严禁在作业区内穿脱和摘戴。作业现场应有专人监护,不应单独操作。7.3.4 警戒区内应无烟火;不得使用手机等通信工具及非防爆型的机电设备及仪器、仪表等;夜间抢险现场照明须采用安全照明灯。所有车辆必须佩带防火帽,除抢险车辆外其他车辆一律不许进入现场。7.3.5 应对作业点进行易燃易爆介质检测。当易燃易爆介质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以内

14、时,应强制通风,降低浓度后方可作业。作业现场应保证人员疏散通道及消防通道畅通,灭火器材专人到位。8 应急保障8.1 通讯保障:公司采用移动电话联系及固定电话联系方式,在必要时由后勤救护组配备对讲机进行公司内部联系。内、外部联系方式见附件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通讯录。8.2 后勤救护应急保障:公司依各厂区、各部门选定义务消防人员,具体人员分工及职责依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对应的人员及职责进行应急救援。其召集应急通讯方式依附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通讯录。8.3 公司成立后勤救护工作小组,包括公司现有客车、货车,在遇紧急情况时,无条件优先安排应急工作。8.3.1 公司每个生产车间及办公楼总台处随时准备急救药箱及并常备药品,以备应急使用。8.3.2 设备管理部对公司消防设备如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沙等进行日常维护、巡查,并保持所有消防设备完备可用并合理布局,确保消防通道通畅。公司守卫组应维护和保持厂区广场应急消防通道通畅。8.3.3 设备管理部设备抢修组应按设备管理要求,准备随时可用的工具、应急备件,以备应急时使用。8.4 应急物资保障:公司常备应急保障物资,并保证最低数量保障应急使用8.4.1 应急药箱:8.4.1.1 外伤药:创可贴,橡皮膏、医用酒精、镊子、剪刀、灭菌纱布,脱脂棉球、双氧水,云南白药、红紫药水,止血带等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