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勤廉指数测评管理制度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4016683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级勤廉指数测评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村级勤廉指数测评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村级勤廉指数测评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村级勤廉指数测评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村级勤廉指数测评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级勤廉指数测评管理制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村级勤廉指数测评管理制度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严格执行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全面开展村级“勤廉指数”测评,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改进作风,廉洁履行职责,促进基层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农村社会更加稳定,实现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开展村级“勤廉指数”测评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勤政评价与廉洁评估相结合。既考查村“两委”履行职责、工作实绩等勤政状况,也测评其行使权力、廉洁自律等廉政状况,促进农村基层干部勤政为民,廉洁履职。 坚持组织考核与

2、群众评议相结合。既要重视上级对村“两委”的考核,更要反映民意,体现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坚持考核评判与改进工作相结合。通过测评,了解群众意愿,分析勤廉指数变化及其原因,查找问题和不足,通过整改不断改进工作。 坚持测评考核与结果应用相结合。注意测评结果运用,将测评结果作为对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考核奖惩、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二、主要内容 “勤廉指数”测评对象为行政村和农村社区居委会。参与测评人员为镇干部,本村党员、群众。测评内容分为勤政指数和廉政指数两大类。 (一)勤政指数涉及的指标和项目。 1、经济发展指标。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状况,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增长状况,村级负债削减状况,农夫

3、收入增长状况,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状况等。 2、组织建设指标。村级党组织建设状况,村(居)委会建设状况,村(居)监督委员会建设状况,村民自治状况,干部作风建设状况等。 3、社会和谐指标。社会治安状况,群众诉求处理状况,村民自治章程制定和执行状况,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请况,便民服务建设状况,农夫参与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状况,最低生活保障掩盖状况,人居环境改善状况等。 (二)廉政指数涉及的指标和项目。 1、教育预防指标。廉政教育活动开展状况,廉政文化载体建设状况,廉政教育培训状况等。 2、民主管理指标。党务、村务及财务公开工作状况,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执行状况,工程建设项目公开招投标状况,征地拆

4、迁补偿和土地流转政策执行状况,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状况,集体资源公开承发包状况,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状况等。 3、廉洁履职指标。村级干部遵守廉洁履职规定状况,勤廉双述状况,廉政承诺状况,村级干部依法办事状况,经济责任审计状况,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处理状况等。“勤廉指数”测评将设制详细指标项目及测评调查问卷。 三、工作步骤 “勤廉指数”测评工作每年进行次,依据区统一支配。测评工作的实施方案、详细内容、实施流程准时公开。 测评工作分四步进行: (一)组织测评。制定测评方案,细化指标,合理安排指标权重。指标和项目的客观数据由相关部门供应;测评采用问卷形式向干部、群众调查,按法定统计方法组织实施。

5、调查问卷由区有关部门汇总,依据指标的得分和权重计算出各村(居)“勤廉指数”分值。权重的设置要留意调动广阔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二)结果反馈。镇将区测评结果反馈到村(居),并对所辖各村(居)分别提出书面整改意见。对测评中排名靠后的村(居),要采取措施帮助整改。 (三)整改落实。召开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村(居)民委员会专题会议,针对镇提出的整改意见,提出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间进度,责任落实到人。村(居)监督委员会对村(居)“两委”整改状况实施跟踪监督。整改状况应准时公示,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 (四)结果应用。村级党组织和村(居)委会要全面研究、逐项分析测评结果,将其作为改进工作、改善服务的重要依据。镇将测评结果作为评价村(居)“两委”工作,兑现村级干部报酬、考核奖惩、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各村(居)党组织、各村(居)委员会要把“勤廉指数”测评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准时研究解决重要问题。镇成立村级“勤廉指数”测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镇测评工作的统一领导。各村(居)要明确相应工作机构,成立领导组,切实担负起责任,协作区组织实施。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