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4004978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保护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环境保护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环境保护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环境保护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环境保护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保护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引言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管过去、现在依旧以后,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制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都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 ,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都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都市是由其平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差不多上都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20 世纪闻名的都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

2、都市进展史中指出:假如都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都市的进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 不管扩大的权力依旧有限的物质财宝,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当我们闲逛于都市中时却可发觉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 ,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而且通过都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非常久往常做出的决定、久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等,都存活下来同时散发着阻碍。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都市环境与在建构都市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作用,作为都市生态学的学习者,我们于2008 年 12月 5 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习。我们于早晨8: 00 从北大逸夫二

3、楼前动身,通过光华楼、图书馆、 燕南园、 李大钊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 ,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 承泽园、 海淀公园、 柳浪庄、 北京都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 ,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习。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考虑和结论。北京水环境的治理是一项重大的工程,也是一项历史上就不断进行的工程。北京中心地带在古代曾是湖泊群,从昆明湖能够通航至紫禁城,又有筒子河、护城河围绕皇城、京城 ,湖水相连,使北京这座历代名都在威严大气之外

4、,又增加了几分秀丽和飘逸。但自清代末期开始,由于北京水系疏于治理,河道淤积污染,航运废止。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对都市水系进行过三次较大的整治,兴建了官厅和密云两大水库,开掘永定河引水渠、 京密引水渠,将两大水库的水引入北京 ,增加了北京的环境用水量,水环境大为改观。 但如何讲 40 多年来未对水系进行过完全治理 ,20世纪 80年代后经济迅速进展,外来人口急剧增加,河湖遭到新的污染,有的河道成了臭水沟。湖泊淤泥深厚,据北京市水利部门的监测,淤泥累计达到 230 万立方米。北京水环境恶化的状况引起了中央和市政府、市民的广泛关注。 1998 年初在北京市人大代表会上,225 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议案

5、,要求治理都市河湖的污染。1998 年 9 月 26 日 ,从治理北京心脏地区的六颗明珠六海开始,都市水系治理拉开了帷幕。京城水系治理的目标是水清、岸绿、流畅、通航 ,这次水系治理为北京历史上首次,规模之大、投入之多都没有先例。就如同校园里一片片修建齐整的草坪,与那一丛丛自生自灭的杂草;就如同燕南园中那一株株车前草,任人踩踏而依旧旺盛;就如同那二月兰、蒲公英,不需要浇水而繁茂生长;就如同静园草坪中那让人踩踏的马边草; 就如同那刚到春天就发出新绿的早熟禾; 就如同未名湖小岛中的芦苇草坪的功用毕竟是什么 ?是观赏?是美观?依旧让人充分与自然接近?人工养护的草坪,总是显示出一分远离尘嚣的孤高与自拔,

6、一个个旋转的喷水口让人对自然的力量产生怀疑,一台台自动化的割草机让人对人的力量产生近乎怪异的崇拜。 从小就习惯了草坪禁止入内的告示牌的我,总是对齐整的草坪敬而远之。忽然就想起,坐在昆明湖南岸的草坪上吃午饭时,路人投来的怪异的目光。隐隐约约还听到有人鄙夷的声音:在草坪上吃饭 ,草坪不是要更脏么?因此就想到了过去的自己 ,看到不人在草坪上野餐,总是义愤填膺然而现在的思想却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尽管在踏入草坪时还总是有几分犹豫和不安。是的,假如人总是被隔离在自然之外,那么自然的妙处又该如何去体会 ?亲近自然 ,同时爱护自然一路上看到了很多如此的例子。 而有时自然的力量和其周密程度真是让人叹服。 燕南园

7、草坪上 ,十几种植物和谐地生长共存,蚯蚓的存在则为其制造了一个极其良好的生长环境。在杂草和人工种草同时存在的地点 ,总是杂草先于种草而绿。与自然界生命过程割裂开来的自然物总是显得异常脆弱。 在柳浪庄的野地中,生长有先锋植物灰藜,作为一年生植物,它在一年中能长非常高,对土壤产生非常大的改良作用。3-6 年之后 ,灰藜被其它植物取而代之,二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灌木、乔木等逐渐进行演替生长。在颐和园万寿山上,有一个古代的水土保持工程。 山体上建成覆瓦状,从而加强雨水的下渗作用,减缓雨水的下流作用,如此就能够起到保水和保土的作用。 充分利用自然的特性为自然服务。 在万寿山上生长着自然条件下的侧柏 ,

8、以及其他一些自然状态下生长非常好的植物 , 而园林工人却想把它们全部清理掉,在山体上多种一些草。然而不耐旱的人工草势必需要更多的人工浇水 ,从而为喜旱的侧柏提供了一个不利的生长环境,最后必定导致不利的生态结果。试图人为改变自然的选择,必将得到违背自然的选择。矗入云天的高层建筑,蛛网般的高速公路 ,川流不息的车辆,瑰丽闪耀的都市夜景以及光怪陆离的商品橱窗,给现代社会绘制了一幅变幻万千的现代生活图景。今天,与其讲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了,不如讲生活在一个无所不包的人工世界了。那个人工世界,尽管以自然世界为物质依托,但已使人远离了原生自然,它启发人们深思如此一个咨询题:在工业社会的条件下 ,能不能建筑一

9、个美好的生活环境,解决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日益拥挤的交通, 日益恶化的都市环境等新咨询题。如何维护都市的风景线,是都市进展中面临的新咨询题。现代人工都市的环境空间 ,只有人工设计表现自然环境,寓自然于环境之中,才能使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才能建设人类美好的以后。环境艺术在制造人类现代生活的同时,也设计着人类以后的文明。都市环境中 ,有许多方便人们生活、娱乐、交通而存在的硬质景观以及植物绿化及各种水体等形态构成的软质景观。它们作为都市社会中功能性设施和工具的同时,构成了都市环境景观的实体要素。此外,许多都市或城郊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天然的景观资源 ,如若公共艺术的设置与这些人工的硬质景观、软质景观和非

10、人工的自然景观相协调、相组构,就将使纯精神的公共艺术作品与其周遭环境因素(人工或非人工的 )共同构成更大空间范围和心理效应的公共艺术景观,就能够使都市建筑性环境、公共设施环境及自然生态环境的整体组构在发挥其服务功能的同时,更好地体现其艺术和文化的审美价值和人性化原则。在环境艺术的生存与推广中 ,不可幸免地面对着人居环境及相关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维护的需求。 1972 年 6 月 5 日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一个旨在鼓舞和明白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的宣言 ,即人类环境宣言 。宣言中强调指出,人的定居和都市化工作必须加以规划, 以幸免对环境的不良阻碍。它从一

11、个侧面提示我们,关于大地环境经管规划和较大型的公共艺术的推广活动方面应当做到:1、树立社会文化和经济开发活动中生态环境的爱护意识。2、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及景观资源。3、反省和幸免艺术规划和创作活动中有碍于人类极其社会健康、幸福和可持续进展的行为状态。4、明晰公共文化艺术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5、确立公共艺术推广与都市环境及景观规划间的协调与统合的原则。客观上 ,公共艺术在当代都市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的改造与维护中,正应该起到它美化环境、催发人气、促进正确的生态观念、协助绿色革命的部分作用。我国都市化、工业化过程中自然环境和绿色生态系统遭到前所未有的毁坏和失衡,森林、绿地、湿地及地表水环境资源

12、大量消逝,成为威胁都市生存环境 ,威胁人类社会健康和可持续进展的严峻咨询题。因此不管从维护人类社会宏观生态环境的目的着眼,依旧从公共艺术及其景观的审美效应动身 ,都必须强调公共艺术与都市环境中绿色生态建设的紧密关系,促使公共艺术在总体上与硬质景观和绿色生态元素之间 ,达到平衡与和谐 ,从而达到优化和软化都市环境的效果。都市环境艺术,一种在选择之中的进步与慰藉。总结一天的实习 ,学到了很多的东西。第一次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草一木。忽然发觉了很多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体现,一时刻感到欣喜甚至不知所措。的确,都市生态学是一个十分需要从实践当中汲取营养的学科,只有不断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摸索、进步,才能够真正了解这门学科的真谛。而它所包含的范围又是那么的广阔,它所带来的阻碍又是那样的深刻而在实习当中,也发觉了许多往常所忽略的东西,有让人愉快的 ,也有让人不那么愉快的。从学校东门的那条大路,到颐和园的昆明湖,留下了太多的回忆与考虑。 都市的环境,还有太多等待着改进,也有太多需要进一步的规划和治理。而保存与整治,又是一种两难的选择。如何在存留作为文化古都的北京风貌的同时,在进展经济和建设的同时,将北京的生态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则是需要引起很多考虑的。 而现在我能够做的 ,只有把它们写下来,在重新审视,在审视当中 ,获得进步。而假如我的审视能够引发哪怕一点点的进步 ,就是非常感中意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