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导学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4003793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石潭记》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石潭记》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石潭记》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城厢镇2014年春季学期 八 年级语文学科 第 六 单元导学案主备人: 谢艳花 复备人: 审核人: 时间: 2014.03.09 课题:26小石潭记 班 级: 小 组: 姓 名: 教学流程:1、 导入新课( 分钟)2、 课前热身( 分钟)3、 整体感知( 分钟)4、 问题探究( 分钟)5、 小结( 分钟)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2. 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知识链接:1.有关作者: 柳宗

2、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之一。他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2.写作背景由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375年)被贬到永州任司马。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无法施行自己的抱负,他的精神极为痛苦、悲愤、忧郁。作为贬官,柳宗元在永州有职无权,无所事事,于是有时间出游。为排解内心的愤懑痛苦之情,柳宗元常常不避幽远,游山访水,寄情山

3、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3关于“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像小石潭记。一、预习: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本文选自 ,作者 ,字子厚,他是 (朝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的另外几家是: 2、自读课文,找出难读难写的字词,并注音后整理到下面空白处。篁竹( )清冽( )为坻( )为屿( ) 为嵁( ) 佁然( )俶尔( ) 翕忽(

4、)悄怆( )幽邃( ) 3. 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积累重点字词,疏通文意。(要求写在课本上)4.积累一词多义:(请结合句子,写出加点的词的含义)以:全石以为底 ( ) 为:全石以为底 ( )以其境过清 ( ) 为坻,为屿 ( )卷石底以出 ( )清:水尤清洌 ( )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 )以其境过清 ( ) 不可知其源 ( )5.对子间互相检查课文翻译。(要一句一句地译)6.小组进行翻译接龙,一人一句,要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人翻译中出现的问题。二、合作探究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2.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3.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课堂小结】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 、 、 、 、着意渲染了 的气氛,抒发了作者 的心情。三、检测1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 _。2. 翻译下列句子:(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_ _。(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 _。(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 _。(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_ _。3.同步指导第26课、背诵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