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3982936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2. 能力目标(1) 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描述相关的生物遗 传和变异现象。(2) 通过对书本上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学会观察并描述 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3. 情感目标 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奥秘现象,只要深入 研究,任何事物都能有所认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怀有感恩的心 。从 而消除对某些特殊性状的歧视。二、教学重点 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三、教学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四、课时安排:

2、 1 课时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人、植物或者动物性状和相对性状对比图片, 多幅亲子间 照片以及搜集同学亲代与子代间的图片。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本节书主要是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进行比较,要认识生物的遗传和变 异的实质和规律, 就要从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开始学习。 八年级学生对遗传和 变异现象可以辨认,但却没有理论作基础, 因此不能对有关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本节课在利用看图游戏掌握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基础上,从看照片辨亲人活动开 始,来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 并应用谚语和生活实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从而使 学生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七、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自主探究式

3、的学生互动总结式教学法。2 、通过趣味性的游戏并结合启发式讲解法, 结合图片等直观的教学手段 进行总结式教学。八、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幻灯片 请同学欣赏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图。师:谚语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一树结果,酸甜各异” ,“一猪生九子,一窝十个相”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 师:要认识图中的现象,我们一起学习这节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设计目的: 从日常的生活现象开始导入, 激发兴趣的同时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 鸣,充分体现了生物学是一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科学, 既学到了知识又领 略了大自然的奥妙。)(二):老师为主导,学生为

4、主题;自主探究总结性学习。 师:我们班上的黄婉琪、黄婉莲同学,刚开始,老师经常混淆,为什么?你们又 是如何辨认的呢? 生:因为她们是姐妹。生:从外貌特征。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分组讨论,看哪组分类得又快又准。(每组发放人、植物、或动物形状的图片。 ) 生:根据颜色、形状、大小等不同特征分类。 师:那它们的这些特征我们应该称为什么? 生:形状。师:是的,世界上没有两张叶片是完全相同的。那么,请同学们来玩看图找朋友 的游戏。游戏规则: 1 组与 2 组合作、 3 组与 4 组合作, 1、3 组分别随意抽几张图片, 2、4 组要找出与合作组的对比图片。 以图片对得准又多为胜者。 胜出组奖励手中的

5、精美图片。(给每组发放人、植物、或动物相对性形状的图片) 师:通过游戏我们明白了:生物的每一种性状,往往有多种不同的表现类型。 师: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中又称什么?生: 相对性状。师 :出示图片,强调“人的卷发和黄发” , “穿山甲的爬行和鹅的游泳”不是 相对性状的判断。(设计目的: 关于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理解,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还是 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所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和丰富的图片和教师适当的引导, 使学 生自己理解不仅每种生物体都有各自的特征区别去其他的生物体, 就是同一种生 物不同的个体之间的同一个性状也存在差异, 让学生在游戏中把现象上升到了理 论水平。这样寓教于乐,在学习中体验学

6、习的趣味,学生易于接受。 ) 师:请同学出示手中几幅亲子间的照片,帮孩子找亲人,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找。 生:积极参与,努力发现孩子与父母间可能存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和父母之间完全像还是有区别 师:子女与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 就是遗传的现 象。而性状存在的差异性就是变异的现象。 师:让学生欣赏和评价有关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漫画: 新鼻子旧砖上脱落的碎 片 师:简单讲清漫画中各人物之间的关系,既有父亲、母亲,新生儿和助产士。然 后让学生针对漫画小组进行讨论:(1) 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脱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2) 哪幅漫画中表达的生物学现象是

7、可能发生的?为什么?(3)哪幅画中存在变异现象?你的理由是什么? 设计目的 3: 用贴近学生的例子抓住学生的思维,从生活的现象中去找相关的知识,使学 生易于明白,并上升到了理论水平,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三)知识的学以致用和能力的培养 (出示幻灯片,返回导入部分) 师: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谚语所描述的现象。(四)课堂小结,出示幻灯片: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五)能力拓展:1 、举例生物的相对性状;2 、用谚语说出生物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六)课堂练习,巩固知识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猫生猫,鸭生鸭”说的是生物的 现象;“一树结果,酸甜各异” ,“一猪生九子,一窝十个相”

8、 说的是生物的 现象。在同种生物体上,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 。任何生物体都有多种性状。有的是 特征,有的是 特征等等。2、生物的性状受到 的控制,也受 的影响。3、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探究 _和 _的科学就是遗传学。4、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有( )A、棉花的掌状叶与鸡脚叶;B、狗的黑毛和狗的长毛;C、人的身高与体重;D穿山甲的爬行和鹅的游泳;6、下列现象不属于遗传的是( )A 、子女的一些性状跟他们的父母相似B 、羊和小牛吃同种草,小羊长成大羊,小牛长成大牛C 、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D 、种水稻得水稻,种玉米得玉米7、 子女与父母在外貌特征、皮肤颜色、个子高矮的不同是()A、遗传B、变异 C

9、、自然选择D、人工选择8、 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 、玫瑰的黄花和红花B狗的长毛和卷毛C 、玉米的高茎和豌豆的矮茎D果蝇的红眼与白眼9、 关于漫画新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的叙述正确的是()A 新鼻子中鼻子的性状不可能是遗传的B 新鼻子中鼻子的性状可能是遗传的C 旧砖上剥落的碎片的断腿很可能是遗传的D 新鼻子中的鼻子形状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中的断腿都不可能遗传 的九、教学反思: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知者, 好知者莫如乐知者”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 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 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的、 在 自己的体验中感悟的知识才更为深刻。因此,我在设计该课时就把原来教材中 一些活动和练习进行了调整,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观察自然界的遗 传和变异的现象; 分组收集有关性状的照片; 自己亲身参与活动体验等。 课堂中 的几个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以致在拓展环节中异常踊跃, 纷纷发言, 表现 出对遗传学的相关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而,把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成功体验 结合起来,达到了积极的教学效果。在这节课中,课堂活动虽然显得热闹,但是由于时间安排等其他影响因素, 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解决不够彻底, 对学生思维的拓展的引导还不够深 入,这些还有待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与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