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教学反思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3979522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合》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集合》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合》教学反思(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集合”教学反思执教者 哈尔滨市群力兆麟小学 周 惠1.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有效进行探究。在教学设计上,我力求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困惑点以及认知冲突的矛盾之处,恰到好处地寻找出符合学生学习的有效的教学途径。如:在导入环节寻找出新知生长的结点,既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让学生感知新知的生长点就在此而生。在探究环节,更是充分展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自主感受到用集合图来解决问题的价值,到让学生掌握使用集合图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给学生充分交流、反思,体验“韦恩图”的价值和拓展对“韦恩图”的认知。2.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教材的处理上,我选择了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统计本班春季

2、运动会报名的实际情况,改编了教材的内容,课前我让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项目报名,并将第一组的情况制成统计表,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题材中初步感受到集合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以“第一组参加比赛的同学一共多少人”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自主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重复,学生出现分歧后,再引导学生,借助一种图表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适时推荐两种图表,供学生选择,实际上就是在考察学生对“重复”的理解,让学生明确用这种集合圈表示这样的两种数据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好处?以及如何来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这样,既为突破教学重点提供了保证,又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寻求到支点。3.

3、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而对同一个问题每个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的自主建构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如:学生在解决报名参加两项比赛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时?学生自己去发现、讨论、体验“重复3人的解决办法”,最终提交了四种解决办法。我想,这样对知识的理解才是深刻而有效的。在练习的安排上,让学生多层次练习,进一步学会利用集合的数学思想,来解答这一类的数学问题。充分体现让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正将训练学生应用能力落到实处。总之,课堂是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我们就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还要做一名欣赏者。唯有这样,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才会更加精彩,数学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也才能成为学生充分表现和发挥个性的舞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