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稳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质量通病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样本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397279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稳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质量通病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样本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水稳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质量通病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样本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水稳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质量通病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样本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水稳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质量通病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样本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水稳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质量通病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样本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稳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质量通病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样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稳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质量通病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样本(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稳碎石基层底基 层施工质量通病的 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水稳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质量通病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JS-23 / CDLQ /承德路桥建设总公司承唐高速公路LM2合同项目部水稳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质量通病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具有良好的结构整体性和水稳性,初期强 度较高,后期强度随龄期增长而增长,是一种适合多种工作环境的良好的 结构层,被广泛地应用于高速公路施工。可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 的施工是一个综合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通病,如表面弹簧、松散、 平整度差、表面出现干缩裂缝等而影响施工质量,为防止以上通病的出 现,我部详细研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制定了相应

2、的防治措施。一、强度偏差1、产生的主要原因(1)水泥稳定集料级配不好。(2)水泥的矿物成分和分散度对稳定效果的影响。(3)含水量不合适,水泥不能在混合料中完全水化和水解,发挥不了 水泥对集料的稳定作用,影响强度。(4)水泥、集料和水拌合得不均匀,且未在最佳含水量下充分压实, 施工碾压时间拖的过长,破坏了已结硬的水泥胶凝结构,使水泥稳定碎石 强度下降,碾压完成后没能及时保湿养生。2、预防措施(1)选择级配良好的碎石和砂砾。(2)选择矿物成分和分散度对稳定效果有明显作用的优质水泥。(3)均匀拌合混合料,在最佳含水量下充分压实,以保证其强度和稳 定性。二、表面松散起皮1、产生的主要原因(1)混合料拌

3、合不均匀,堆放时间长。(2)卸料时自然滑落,铺筑时粗颗粒集中造成填筑层松散,压不实。(3)运输过程中,急转弯、急刹车,熟料卸车不及时,使摊铺机内产 生局部大碎石集中。送料刮料板有外露现象。(4)摊铺机受料斗两翼板积料多,翻动过速,易造成混合料离析。2、预防措施(1)水泥稳定混合料随拌随用,避免熟料过久堆放。(2)运输时避免急转弯、急刹车;为防止混合料在摊铺机内产生局部 大碎石集中现象,禁止送料刮料板外露。(3)加强拌合站的材料控制。一是控制原材料,对不合格的原材料重 新过筛;二是上料仓的料不能出现间断现象,确保料仓内随时达到满仓; 三是严格控制成品料,如发现有粗细离析、花白料等现象时,应重新拌

4、合 直到达标。(4)采用大车运输时采用蓬布覆盖,确保混合料始终处于最佳含水量 状态。三、混合料碾压不密实1、主要原因(1)石料场分筛后的粒料规格不标准,料场不同规格的粒料堆放混 舌L。(2)拌合站使用装载机装料时,不同粒径由于无隔墙或隔墙太低等原 因造成混掺,装料过剩,外溢及流淌。(3)料场四周排水设施不健全,下雨使骨料含水量增大,细骨料被水 溶解带走。(4)拌合站进料仓被大块粒料堵塞,配料机工作不正常。(5)加水设备异常,造成混合料忽稀忽稠现象,混合料未达到最佳含 水量。(6)碾压机械设备组合不当,造成碾压不密实。2、预防措施(1)分筛后各种规格的骨料分开堆放,堆与堆之间设置砖砌隔墙,做 好排水防洪设施,细骨料采用蓬布覆盖,以防细料流失。(2)使用自动计量拌合站,电控加水,经常检查进料斗粒料情况,使 用装载机随用随添加,确保各料仓的粒料平衡。(3)严格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现场安排试验人员随时对原材料的含 水量和成品混合料的含水量进行测试,以便随时调整上水量。(4)采用重型压路机进行碾压,复压时采用20t振动压路机,碾压可 得到满意的效果。(5)混合料两侧支撑采用方木,每根方木至少固定三个点,而且两边 的方木不能过早的拆除。(6)试验室派专人在现场对压实度跟踪检测,确保压实度达到规定标 准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