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专业发展的镇江市教师全员网培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3971503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领专业发展的镇江市教师全员网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引领专业发展的镇江市教师全员网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引领专业发展的镇江市教师全员网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引领专业发展的镇江市教师全员网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引领专业发展的镇江市教师全员网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引领专业发展的镇江市教师全员网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领专业发展的镇江市教师全员网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领专业发展的镇江市教师全员网培目录一、实施方案二、研修安排三、考核评价一、实施方案一、培训目标本项目以提升教师基于教情和学情的评价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能力为总体目标。中小学教师以“促进有效学习教学评价”为培训主题,幼儿园教师以“游戏活动的有效组织与实施”为培训主题,开展全员网络研修,具体目标如下:1.帮助教师基于基于教情和学情,围绕“教学评价”,学习掌握学生评价和课堂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实现通过教学评价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目的。2.帮助学校和各学科工作坊立足本校和本区域教研与培训工作安排,结合教师的课堂实践,组织教师研究学科教学评价中的难点问题,建立网络研修、校本研修和区域研修有效整合的机制。3帮助

2、区县、学校和各学科坊以学科教学评价为核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推荐和挖掘优秀资源,优秀教师和优秀学校,汇聚形成富有本地特色的教学评价优秀成果。二、培训对象(一)网络研修对象1.小学:语文、数学、外语、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9个学科的在职在岗教师。2.初中和高中: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13个学科的在职在岗教师。3.幼儿园:学前教育的在职在岗教师。4.特殊教育在职在岗教师。5.非任课教师的校(园)长和上述学科外的其他学科专职教师可自主选择一个学科参加培训学习。特别说明:1.针对参训的各学科教师,截至到2017年

3、6月30日,男满55周岁以上、女满50周岁以上,在本次培训中完成课程学习即为合格。2.心理健康、中职及两类教师不参加本次培训,由所在单位自行组织相关培训。3.编外教师参训与否由各项目校视情况自行决定。4.长期休假的教师不参加本次培训。5.各学校后勤服务人员不参加本次培训。(二)骨干集中培训对象本次全员培训的市和县(区)项目管理者、学校管理员、班级辅导员,研修指导专家(以市级学科带头人和教研员为主)。三、培训原则1.针对性本次培训主题聚焦“促进有效学习教学评价”,课程及活动均紧紧围绕基于教情和学情进行评价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能力的提升。部分课程由镇江市学科带头人、教研员与中国教师研修网联合开发,增强

4、针对性。2.任务驱动本次培训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为学员设计真实的任务情境和递进式研修任务,参训学员可依照任务流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在做中学,学中做。3.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结合本次培训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密切结合,校本研修的主题与网络研修保持一致,校本研修的成果通过网络研修社区呈现。四、培训内容本次培训内容共25学时,分三个阶段完成。每个阶段设计相应的任务,教师需要学习课程、参加活动、提交作业,同时进行拓展性学习。内容安排如下:阶段任务简介课程学习活动设计作业设计预热阶段1.解读项目方案,装饰社区个人空间2.进入教师工作坊和研修社区报到,找朋友,加入研修团队3.学习“平台操作指南”平台操作指南

5、第一阶段通识课程(5学时)学习通识课程1.核心素养类课程(中小学,特教)2.教师职业幸福类课程(幼儿园)第二阶段理念引领(10学时)1.学习关于教学评价的专家讲座;2.接受学科教学评价的专题指导;3.参加研修活动,提交作业。命题检测、学习能力与态度评价、反馈指导类课程【线上研讨活动主题】(待确定)作业:(待确定)第三阶段实践应用(10学时)1.精品课程的观摩;2.精品课程点评与研讨;3.接受学科教学评价专题指导;4.参加研修活动,提交作业。学科教学评价类本地案例课程【线上研修活动主题】(待确定)【线下研修活动】(待确定)作业:(待确定)第四阶段在线考试结合远程学习所获完成在线测试(说明:本表中

6、的研讨活动及作业设计为待定。为了使学员对研讨活动和作业更感兴趣,将在项目实施前组织学科带头人论证确定。线下研修活动方案另拟。)五、培训形式1.依托中国教师研修网远程培训平台,以网络课程资源为载体,以网络研修指导为支撑,建立网络学习班级,配备班级辅导教师,组织参训学员有效进行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远程培训。2.通过“观看视频课程阅读相关文章、评论完成和提交作业参与在线研讨交流反思总结”等流程,将专业引领、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同步融入网络研修的整个过程。3.中国教师研修网将根据学习的内容与进度开展研讨活动,促进学习中的深层次、多角度反思,增进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意识,培养学员在网络环境下自主研修

7、的习惯。六、培训管理(一)建立2017年镇江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项目领导小组(二)领导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课程专家团队和技术保障组(三)各县(市、区)同步建立对应机构,并报市项目办公室备案(四)以县(市、区)为主体建立网络学习班级1.各县(市、区)统一以学科为单位建立网络学习班级,原则上每100人编为1个班(大学科的尾数班原则上不少于50人),每个班配备1名辅导教师。每个网络学习班级可以学校或辅导区为单位设立若干学习小组并配备1名组长协助班级辅导教师做好培训管理工作。人数少于100人的小学科,原则上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1个网络学习班。2.各市直学校各学科的参训学员由市教育信

8、息中心统一组织编班,各班辅导教师、学习组长由市教育信息中心与各直属学校协商确定。3.班级辅导教师信息由各县(市、区)审定(市直学校由市教研室审定)后统一发至市项目办邮箱。4.辅导教师遴选。各县市区根据本区县的网络班级数量,配备相应的辅导教师,市属学校网络班级辅导教师由市项目办负责遴选配备。辅导教师从名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中遴选产生。二、研修安排项目具体研修安排如下:时间阶段具体事项6月10日前后发布通知下发项目启动通知。6月15日前后项目启动召开2016年项目启动会,部署项目实施工作。6月23日前报名编班填报、审核学员信息表,报名编班,配备辅导员管理员。6月下旬骨干培训由各项目区

9、县组织召开骨干集中培训,以集中方式对项目管理者、研修指导专家、区县工作坊坊主、班级辅导员进行面授培训。7月1日前预热学习1.各县(市、区)完成对各班级项目骨干的培训。2.学员登录培训平台,核对个人基本信息,熟悉操作流程并进行学习预热。3.班级辅导员组织学员上线预热,创建本班QQ群并引导学员加入,建设班级沟通渠道。7月1日-8月20日远程学习1.学员在线观看第一阶段课程,参与互动交流,撰写研修作业。2.研修指导专家和班级辅导员在线辅导答疑。8月20日-9月30日远程学习+校本研修1.学员学习第二和第三阶段的在线课程。2.结合远程学习所获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并提交作业。3.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教师研

10、讨及实践,提炼研修成果。4.学科专题研讨活动,试点区域专题活动。10月中下旬专题研讨线下活动学科专题研讨活动完成。10月中旬集中抽测以辖市区为单位组织集中抽测,并表彰优秀。10月底评优总结1.考核评优,做好项目总结评优工作。2.提炼成果,召开项目总结表彰会议。三、考核评价本次研修将从参与度、贡献度、影响力等纬度,对参与本次研修的不同群体(学员、研修指导者)进行相应的考核,并由镇江市教育局制定评优奖励办法,建立激励机制,表彰优秀。(1)贡献度鼓励学员主动传递、分享自己的成果。考量的指标有:上传日志、上传资源。(2)参与度鼓励个人、群组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研修。考量的指标主要有:参与活动、答疑,

11、评价他人作业、资源。(3)影响力鼓励学员贡献有质量的资源。考量的指标有:上传的资源、作业被推优,上传的资源被下载等。1.学员考核本次项目考核强调学用结合,重在学员参与与实践,分为【网络研修】阶段和【集中测试】阶段,两个阶段均通过方认定培训合格。具体考核方式如下:网络研修考核阶段课程学习每10分钟计1分,总计40分线上活动每个活动计15分,总计30分作业提交毎个作业15分,总计30分作业评价根据精彩绽放页面海选投票排名进行表彰奖励阶段一10分学员的各阶段作业在完成后,自动聚合为个人作品集,并推送至“携手研修,精彩绽放”,接受海选投票。各学科前三名由镇江市教育局给予奖励,具体方案另行公布。阶段二1

12、5分15分15分阶段三15分15分15分集中测试在线测试全员在线测试,客观题形式,满分100分,达到60分即为通过。注:参训教师的【任务考核】和【集中测试】两部分均通过,方为培训合格。常态研修 习惯养成:参训教师在完成研修任务的同时自主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研修,通过社区积分完善个人数字成长档案袋,养成常态研修习惯,积累学习成果。社区积分无上限,作为评优参考。社区积分贡献积分写日志:2个积分/1篇发问答:1个积分/1篇活跃积分评分(作业、资源):1个积分/1次评论(课程、作业、日志、问答):1个积分/1次关注同伴:0.1个积分/1次魅力积分作业、日志被评论:1个积分/1次作业被推优:20个积分/1次资源被推优:2个积分/次(被学友评分为10分)1个积分/次(被学友评分为8分)资源被下载:1个积分/1次2.颁发证书学员培训成绩合格者,可在网上自行打印合格证书。3.评优网络研修项目评优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考核与激励相结合原则,从多个纬度进行评定。具体评优奖励办法由镇江市教育局另行颁布。各类评优的荣誉证书由学员在网上自行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