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3960177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发展概述(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一学前儿童开展概述教学目标:掌握婴幼儿开展的涵义、过程及阻碍因素掌握观看、谈话、作品分析、实验等全然研究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初 步了解幼儿的开展状况和教育要求。教学重点:掌握阻碍学前儿童身心开展的因素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全然方法教学难点:掌握阻碍学前儿童身心开展的因素教学时数:2学时一、婴幼儿开展的涵义开展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儿童的开展包括生理的开展和心理的开展。生理的开展是指儿童的生长、发育; 心理的开展是指儿童的认知、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开展。儿童开展要紧指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这一成长阶段,这一开展变化要紧表现 为:一是身心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

2、、专门化开展;二是身心活动从不随意 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开展;三是认知机能从认识客体的直截了当的外 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开展;四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开 展;五是由一个自然人、生物人向社会人、文化人的开展。二、学前儿童心理开展进程的全然特点一)开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学前儿童的心理开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能 逆向开展,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进行。学前儿童的心理 变化的大方向是进步性,学前儿童的经历力总是在不断提高,思维的开展也是 如此,不管是心理过程或个性方面,都向着更高级的方向开展。如个体动作的 开展,就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

3、围、从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开展规 律,表达在每个儿童身上,全然上如此。二)开展的高速度变化迅速是学前儿童心理开展的一个明显的特点,也是学前儿童心理开展的一般规律之一。比方,初生的婴儿只会啼哭,十天半月以后,当你把他抱起来的时候,他差不多明白要预备吃奶。将近4个月的小孩能够同你玩得咯咯 地笑,然而,过一个月以后你再去看他时,他可能怕你,哭着要躲开一一,也会 认生了。一周岁的小孩刚刚开始迈步,两周岁的小孩,步子差不多走得相当稳, 3周岁时那么专门少一步一步地走路,总是连蹦带跳的。三)开展具有不均衡性和整体性1. 开展的不均衡性学前儿童心理开展不是等速前进的,开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不 同阶段

4、开展的不均衡,不同方面开展的不均衡,不同儿童心理开展的不均衡。1不同阶段开展的不均衡:儿童年龄越小,开展的速度就越快,这是学 前期儿童心理开展的规律。新生儿的心理,能够说是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 是一月一个样。然而,周岁以后,开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 相隔一周,前后变化一般不那么明显了。2不同方面开展的不均衡: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均衡开 展的。比方,感知觉等认识过程在出生后迅速开展,单纯的感知觉能力专门快 就到达比较兴盛的水平,而思维的发生那么要通过相当长的孕育过程,两岁左 右才真正发生开展起来,到学前期末,仍处于比较低级的开展阶段只有逻 辑思维的萌芽。3不同儿童心理

5、开展的不均衡:不同的学前儿童,尽管年龄相同,心理 开展的速度却往往有所差异。比方,有的小孩刚刚1岁零2个月就会讲话,有的 小孩差不多两岁了,还没有开口。2. 开展的整体性学前儿童心理开展的各个方面,尽管在速度上是不均衡的,开展有先有后, 然而,从横的方面看,同一时刻片段中,开展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孤立进行的。 各认识过程的开展之间,认识过程与情感意志过程的开展之间,认识过程的开 展个个性形成与开展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四)开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和其他事物一样,儿童心理开展也是一个不断矛盾的运动过程,是一个不 断从量变到质变的开展过程。儿童心理开展的连续性表现在前后开展之间是有 联系的,先前

6、较低级的开展是后来较高级开展的前提。儿童心理时刻都在发生 量的变化,随着量变的积存,到一定程度就发生质变,出现一些带有本质性的 重要差异。这些差异有显著的变化,使儿童心理开展呈现出阶段性。儿童心理开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儿童 心理开展一般采取渐变的形式,在原有质的特征占要紧地位时,差不多开始出 现新特征的萌芽,而当新的特征占要紧地位之后,往往仍有旧特征的表现,开 展之间一般不出现忽然的中断,阶段之间具有交叉性。三、婴幼儿开展的阻碍因素一)阻碍学前儿童心理开展的客观因素1. 生物因素遗传因素、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开展的作用遗传素养是指遗传的生物特性,要紧指那些与生俱来

7、的解剖生理特点,如 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其中对心理开展产生最重要意 义的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的特征。1遗传对儿童心理开展的作用表现在:第一,提供人类心理开展的最初 自然物质前提;第二,奠定儿童心理开展个别差异的最初根底。2生理成熟指身躯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生理开展。生理成熟因素对儿童心理开展的作用:第一,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 理开展的顺序;第二,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开展提供物质前提;第三,生理成熟 的个别差异,是儿童心理开展个别差异的生理根底。闻名的成熟论心理学家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是说明生理成熟对学习 技能的前提作用的有力例证,双生子T和C在不同年

8、龄开始学习爬楼梯。T从出生 后第48周起同意爬梯训练,每日练习10分钟,连续6周;C那么从出生后第53周开 始,仅训练2周就赶上了T的水平。格赛尔等人依据这一类事实,提出了儿童心理 开展的“成熟论,认为在没有到达生理成熟水平之前,训练儿童去学习和掌握 某种技能,效果是欠佳的。学习依靠于成熟所提供的预备状态。2. 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开展的作用基尼、早期剥夺实验狼孩:19,一个名叫辛克莱的收师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觉察两个出生后即 被狼叼进狼窝喂养的女孩。大的七八岁,小的约两岁,小的专门快死去。狼 孩不能讲话,只能发出单调的声音,适应用四肢行走,用双手和膝盖着地休 息,畏惧强光,见人恐惧、紧张;白天睡

9、觉,夜间潜行,午夜嚎叫;喜吃生肉, 不吃素食,一定要把生肉鲜血淋淋地扔在地上,用手和牙齿撕咬着吃总之,不 具备人的正常行为。智力落后,7岁多只具有相当6个月婴儿的水平。通过训练, 4年后学会6个词,7年学会45个词,17岁死去时,没有真正学会讲话,不能适 应直立行走,快跑时还需要用四肢。只相当于3-4岁幼儿的智力水平。猪孩:1983年在中国辽宁,觉察了一个9岁猪孩王显凤。由于专门的家庭 情况,她从小与猪为伍,吃猪奶,学猪爬,模仿猪的动作行为,形成了许多猪 的习性。对其进行智力鉴定,智商为39。通过教育,其智商提高到68。美国小女孩基尼:基尼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女孩。她母亲双目失 明,丧失

10、了培育小孩的全然能力;父亲讨厌她,虐待她。基尼自婴儿期起就几 乎没听到过讲话,更不用说有人教她讲话了。除了哥哥匆匆地、沉默地给她送 些食物外,能够说,基尼生活在一间被完全隔离的小房里。她严峻营养不良, 胳臂和腿都不能伸直,不明白如何咀嚼,安静得令人畏惧,没有明显的喜怒表 情。基尼3岁被觉察后,被送到了医院。最初几个月,基尼的智商得分只相当于 l岁正常儿童。直到13岁,都没有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那么,不能进行最全然 的语言交流。据调查分析,基尼的缺陷不是天生的。早期隔离剥夺实验:在实验室孤独长大的猴子和野生猴子有母亲和 伙伴的行为有专门大不同。实验室长大的猴子失去母爱常常只是呆呆地坐着,两眼直视

11、,有生人接近时,不能像野生猴子那样对生人做出恐吓或攻击性行为,而只是自己打自己,甚至撕咬自己,极大地损害了社交行为的开展。(2) 宏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从全然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开展的水平和方向(3) 微观的社会环境是阻碍儿童心理个别差异的最重要的条件3. 阻碍儿童心理开展的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相互制约关于遗传和环境问题的争论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20世纪初 叶是一种非此即彼的绝对二分法,即“是谁起决定作用;第二个时期,20世 纪中叶开始研究分析各自的作用,即“各起多少作用;第三个时期,开展到 现代,注重研究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开始探究二者是“如何起作用,分析 二者的相互制约的关系。第一个

12、时期一一“是谁起决定作用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这种理论的论点是强调遗传在心理开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 的开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开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 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仅起一个引发的作用,而不能改变它。遗传决定论的 鼻祖是优生学的创始人英国的高尔顿,他通过闻名的家谱调查得出了一条“遗 传定律。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提出的“复演说也属于遗传决定论,他说过: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环境决定论。这种理论的论点是:儿童心理的开展是环境教育的机械作用 的结果。行为主义者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华生是 要紧代表人物,他有一句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

13、能够用专门的方法 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大夫、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 为乞丐和盗贼。代表人物还有程序教学理论的创立者、新行为主义心理 学家斯金纳,他认为能够通过“操作和“强化任意塑造人的行为,他说: “一旦安排好称为强化的专门形式的后果,我们的技术就容许我们几乎随意塑 造一个有机体的行为“正如一个塑刻师塑造一块烂泥一样。第二个时期一一“各起多少作用二因素论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因其明显的片面性和绝对性而难以服人。后来, 人们提出了各种折中的观点,这些观点后被统称为“二因素论。二因素论认 为开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如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认为,儿童心理的开展等于遗传和

14、环境的乘积,假设设遗传为长,环境为宽,那么开展 就等于二者所构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施太伦那么认为:儿童 心理开展是儿童内部性质和外界环境二者的“辐合或“会合。二因素论合理地对遗传和环境各自所起的作用给予应有的地位,但只是把 二者看作相互孤立存在的因素,没有揭示出它们之间的更为复杂的关系。第三个时期一一“如何起作用相互作用论那个时期,是在对遗传和环境是开展的不可缺少的因素的普遍认识根底上, 进一步分析了二者的相互关系,提出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是目前阻碍 较大的一种观点。这种理论观点不仅成认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开展中的作用, 而且指出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遗传对儿童心理开展

15、作用的大小依靠于 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遗传限度的制约。阻碍儿童心理开展的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相互制约:儿童心理开展是遗 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第一,环境阻碍遗传物质因素的变化和生理成熟; 第二,遗传素养及其后的生理开展制约着环境对儿童心理的阻碍;第三,对阻 碍儿童心理开展的客观因素应作具体的和综合的分析。二)阻碍学前儿童心理开展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指儿童心理以外的因素,“主观因素指儿童心理本身内部 的因素。1. 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开展的内部缘故遗传和生理成熟是自然条件,环境和教育是社会条件。前者为儿童心理开 展提供可能性,后者能够使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然而开展的条件还

16、不是开展的 全然缘故。儿童心理开展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同意客观因素阻碍的过程。儿童 心理本身也积极地参与并阻碍那个开展过程。儿童年龄越大,主观因素对其心理开展的作用也越明显。阻碍儿童心理开展的主观因素,笼统地说,包含儿童的全部心理活动。具 体地说,包括儿童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自我意识以及心理状态等。 其中,最爽朗的因素是需要。2. 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开展的全然缘故或动力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能够概括为两个方面,即新的需要和旧的心理水平或 状态。需要总是表现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和倾向,它是矛盾中比较积极爽朗的 一面。需要是新的心理反映。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是过去的心理反映。两者构 成心理内部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