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电影观后感_2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3959176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佰》电影观后感_2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佰》电影观后感_2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佰》电影观后感_2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佰》电影观后感_2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佰》电影观后感_2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佰》电影观后感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佰》电影观后感_2(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佰电影观后感八佰电影观后感看完一部作品后,肯定有许多值得共享的心得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八佰电影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八佰电影观后感1当我成尘时,你必能望见我的微笑。题记有句话说得好:“天堂离地狱只有一步之距。”电影里的800壮士也正是如此。在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也听说过一些关于800壮士的故事,但看完电影之后还是会忍不住落泪。1937年,抗日时期,中国在淞沪斗争最终只留下了一个师的军力去打后卫,反抗上海日军,最终却零零散散只剩了几百人。他们只有400多人,对外却宣称有800人,而他们的志气和力气也远远不止800人

2、。日军用完了一切非人的手段,但他们一次次的扛了下来,用行动告知世界,中国人还没有放弃!四行仓库在苏州河的一岸,而另一岸是租界。开头,我看到了那些租界里的国人如鲁迅先生笔下一般的麻木不仁:夜晚的租界依旧灯火通明,仿佛对岸的斗争不存在一般,有些人竟然还在赌博,这也是将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现的淋漓尽致啊。电影中,端午和小湖北都是孩子,他们在影片的最终都“醒了”,成了当时的勇士,他们的举动与影片中的老算盘和一个老头形成了显明对比。前者心中刚起先还在各种纠结,最终也为国家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后者为了自己活命,想尽方法逃离战场。最终一战时老算盘看到对岸的战况,他下了车,也去岸边望着,

3、虽然只有一个镜头,但忍不住让我产生遐想,他是不是懊悔了?他是不是也想回到对岸,帮助他们去击退日军?他是不是也“醒了”?电影中还有一个情节:日本人打算摆好钢板阵,向四行仓库进行攻击,于是那里的战士个个都绑上炸弹,跳到日本人的阵形里,才使日本人撤退,爆炸声响彻天际,对岸租借的人也是非常惊异,日本人说好的三小时攻下四行仓库也不了了之。他们跳下楼时我非常惊羡,世界上真的有不怕死的吗?没有,他们也怕但他们却有舍己为人、前仆后继、奔赴战场的精神,这是最珍贵的。前年暑假,我和家人一起去了上海旅游,自然也去到了四行仓库的遗址。现在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依旧很清楚破烂不堪的墙体,上面有一堆又一堆被于弹打了凹陷的印子

4、,黑一块白一块完全无法想象当时战况原委有多激烈。狼烟四起,枪声余音缭绕;待到破晓,奔赴战场怀抱,挚友已故,精神终究未倒;故土燃烧,保卫者奔向风暴:无憾与你相遥,幸而留下微笑!“勿忘国耻!爱我中华!”八佰电影观后感2电影八佰取材于一九三七年淞沪会战的最终一役,讲解并描述了日军攻打上海时,“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抗日历史故事。事实上只有四百二十人参与了战斗,为了壮大声势,谢晋元副团长对外号称有八百人,此即“八百壮士”的由来,就是这“八百壮士”用才智和志气反抗日军四天四夜进攻的故事。随着一声警报声响起,一支来自民间的保安团的队伍从田地里走出,到达上海。这时狂风肆虐、暴雨如注,上海的闸北已经变成一片

5、废墟。电影起先了,战斗也打响了。四行仓库的一边是富丽堂皇、声色霓虹的“天堂”租界,另一边是战火纷飞、一片狼藉的“地狱”战场,中间隔着苏州河,一座桥把两边连了起来。在战斗中,日军为了寻求突破口,在坦克的掩护下,舍命的挖掘墙洞,企图在墙内安装炸药把墙炸开进入四行仓库。战士们集中火力,猛烈的向日军开火,还是无法让日军的坦克停止,四行仓库瞬间危在旦夕。陈树生发觉如此危急的境况,为了阻挡日军爆破墙壁,他把手榴弹绑在自己的身上,从楼上纵身一跃跳下与敌人同归于尽。“杀身成仁,儿所愿也。”这就是陈树生留给母亲的最终的话。后面的战士也奋不顾身的跳了下去,他们保卫了四行仓库的第一步入口处,他们用生命来保卫着四行仓

6、库,为祖国而战。在租界的人们看到了一幕一幕英雄们英勇战斗的场面,被战士们的英勇、忠诚而折服,他们把家里的许多东西都送入四行仓库,药物、食品等源源不断的送来。伴随着太阳从东方升起,一面崭新的旗帜在四行仓库楼顶上矗立。勇士们耸立着,面对迎风飘扬的旗帜,敬着军礼。突然,日军的战斗机从南岸飞来,疯狂的向楼顶扫射,日军的目标就是想把旗帜打到,但是四行仓库的战士们拼死守住旗帜。前一排的战士倒下了,后一排的战士前仆后继,无论是生还是死他们紧紧地握住旗帜不放,要让旗帜矗立东方。旗帜就是军魂,旗帜就是民族的希望。电影结束了,电影院里传出哽咽的声音,包含着我的眼泪。“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八百壮士”为了民族

7、,为了国家,他们拼尽全力,英勇反抗。正是这种保家卫国的坚韧斗争,才有了我们今日的和平年头。我们是将来和平的守护者,更要牢记战乱纷飞的过去,和平来之不易。时刻提示自己,勿忘壮士,牢记英雄,勿忘历史,共铸和平。八佰电影观后感3周末,我和家人一起观看了八佰这部电影,看后,我深有感受。这部电影讲解并描述的是淞沪会战的最终一役,第88师262旅524团副谢晋元率四百二十余名战士(对外号称八百人),孤军坚守最终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的故事。跃“卖报了!日本人说只用三个小时就能攻下四行仓库!”这次的报纸在租界轰动一时,许多外国人都在下注,看看原委是中国人能坚守反抗,还是日本人会强行攻占。这边是天堂,那边却

8、是地狱。四行仓库的墙体正被敌军扒开,并被粗鲁地塞进了一个个炸药包,只要外面一炸,里面的人就必死无疑了。但是,日本人还是小看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一个个战士,背着炸药包,一边喊着自己的名字,一边纵身一跃,在那些日本人惊异的眼神前,绽放出自己生命中最终的光辉。我看到这里,不禁热泪盈眶。是啊,假如没有他们的跳动,哪有今日中国的飞越呢!举在面临坚守两天的重任的同时,团副谢晋元在征得了大家的同意后,毅然决然地吩咐士兵其次天一早,就将 军旗升起来,尽管这样会激起日本人的怒火,但他们不怕,因为他们是中国人。军旗升起之后,果真激怒了日本人,敌人一次又一次地对 军旗进行扫射。我们的战士,第一批死了,其次批补上,其次

9、批死了,第三批再补上。这面 军旗,不仅是国人不屈精神的凝合,更是用战士的生命染成,高高地举起来的。看到这里,我眼眶泛红,泪水滑落了下来。送一根电话线,一座桥,一个狙击手。一根电话线是连接两岸的工具,一座桥是连接两岸的通道,但是一个狙击手,他是阻断连接两岸的人。租界里的人,任务是跨越桥,穿过狙击手的封堵,将电话线送进四行仓库去。这谈何简单?但是仍有一大批中国人请愿,去完成这个不行能完成的任务。一枪,两枪,三枪,四枪桥上躺满了尸体。最终,有人爬到了最终一个桥墩,但是在他向外爬出的那一瞬间,子弹击中了他,他将手中的电话线,连同自己的生命,一起扔了出去。我的嘴角突然一热,满嘴咸苦。我想,电影开头那只钻

10、入洞中的白鼠,不正是对那些躲在租界里的中国人的臆像吗?但是,在中国士兵无惧生死、奋勇保卫的过程中,他们慢慢变了,变成了一匹匹白马,驮着像赵子龙一样的战士们护国杀敌。先烈们,中国已站起来了,已傲然挺立在这个地球上,愿你们安眠!八佰电影观后感4八佰又名八佰壮士,是一部抗日题材影片。起初,我是不情愿看的,我胆子小,这种血腥残忍的故事,估计看了晚上也会做噩梦,但票都已经买好了,还是去吧。八佰讲的是淞沪会战最终的艰难四天,在上海的四行仓库,至今还有此库遗址。假如你看的够细致的话,不难看到四行仓库那些大大小小的不规则圆孔,几十年前,日军的子弹就从这里穿过,打伤我们的战士,打死我们的同胞。电影很长,感人的地

11、方也许多,好像数都数不清,观影过程中我的泪,滑过两颊,滴进我的心坎。电影中有一片段让我久久无法释怀,这个片段发生在其次天的战斗。四行仓库的墙有一米多厚,拿炮也炸不开,日军就确定让多个日军士兵,用钢板构成一个可移动的堡垒,在墙上凿洞,打算用炸药把墙炸开。守军战士一边朝敌人开枪,一边想方法阻挡日军炸墙,渐渐变得急躁起来:拿枪打也打不中,拿手榴弹炸也没地方炸,莫非就这么干等着,看着敌人们冲进来,看着上海完全失陷?底下的敌人在破墙,上面的守军在思索,谁也不行能留意到,二连四班副班长陈树生,正用力把手榴弹绑在自己的腰间,冲向被炸开的一面围墙,对着“堡垒”大喊自己的名字“陈树生”,带着他21岁的人生纵身跃

12、下。脚落地那一刹那,火光电石一并发作,伴着战士满腔的爱国之情炸开了可恶的侵略者,只留下一纸遗书“杀身成仁,儿所愿也”。陈树生以其无畏的志气,无比热忱的爱国之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保卫四行仓库最坚实的屏障。后面的战士也纷纷效仿,接二连三跳了下去,炸死了日军,播种了希望。他们中有的人可能还没有孩子,可能没有妻子,也可能早已失去家人。他们跳下去的那一刻,没有苦痛的哀嚎,也没有撕心裂肺的尖叫,而是怒吼着自己的姓名与家乡。他们对祖国做出了最终的呼喊。这些英勇而忠诚的爱国将士们,向世界证明,中国不会亡。此刻,荧幕内外,一片宁静。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电影播完了,故事讲完了,但它给我的震撼已无法描述,它

13、会恒久保存在我的记忆中,滋润着,荡涤着我心灵。致敬战士!也致敬当年的爱国者!战士们,你们可能没有光鲜亮丽的外表,但你们却恒久是最可爱的,恒久是我们心里的绚烂明星!恒久只记团长那句“八佰”。八佰电影观后感5看完八佰这部电影,斗争的炮火、硝烟和血腥以及爱国战士们熊熊燃烧的爱国之情,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八佰主要讲解并描述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面临沦陷。国民党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率420余人,奉命坚守上海闸北,留守四行仓库。实际人数四百二十余人的队伍为壮声势而对外号称八百人,这便是片名八佰的来源。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斗争。“八百壮

14、士”孤军奋战,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获令撤往英租界的动人故事。八佰中的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却一半天堂,一半地狱。当河的这边斗争打响,血雨腥风之时,河的那边却还在打麻将,玩乐,连物资也不舍得捐赠。甚至还有人荒唐地寻问着:“有人买望远镜吗?可以把对面看得清晰一些。”由此我体会到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缘由。当时的中国人麻木不仁,懦弱,没有一丝抗拒意识,以至于令人心寒和后怕。这与如今校内欺凌,车祸等事故发生之时,不少人袖手旁观,凑喧闹却不伸出援手有什么区分呢?但幸运的是当时的中华民族最终还是醒悟了起来,团结了起来,抗拒了起来。从最初的冷眼旁观,到后来举起了枪向敌人射击,河两岸的人民最终联

15、合了起来,一同守护祖国疆土,着实令人感动。如今的我们也应向前辈们学习,勇于出手,敢于帮助。另一个让我感到震撼的场面是机枪连排队跳楼去炸厚钢板的场面。一个个的烈士报上名字和家乡,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线,以血肉之躯去博取一丝成功的希望,怎不令人泪下呢?当好不简单炸开一个口的钢板阵正缓缓愈合之时,大家惊慌着,盼望着,一名战士毅然站在楼边,随着一声带着浓浓陕西腔的“娘,孩儿不孝了!”后为国捐躯,这是多么大的.决心和信念啊!这段干脆将整段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在感动的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深思,每一个烈士,不仅是国家的希望,更是家庭的支柱,一位位烈士身后,便是一个个家庭,向烈士致敬,向烈士家庭致敬。影片结束,电影画面一幕幕闪过,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庆幸自己活在这样一个和平年头,庆幸自己生在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庆幸自己被那么多人爱护着。此时,我们正值少年,满怀希望,满腔热血,寄予着先祖们强国和平的希望,砥砺前行吧,纵使荆天棘地,也不负此行!烈士已故,战魂不灭,各尽其责,共护和平。八佰电影观后感6片名用“佰”而不是“百”,是在提示我,“八佰”不只是数字,而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他们是英雄,也是人,是一般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爱与恨。杀身成仁日军起先舍命挖四行仓库墙洞,企图安装炸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