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期末试卷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3953351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期末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期末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期末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期末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期末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期末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期末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教版九下科学期末测试卷学校_姓名:_成绩:_一、 单选题(每题分,共60分)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规律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D ) .由低等到高等 由简朴到复杂 C.由水生到陆生 .由大型到小型2、下列论述中,不对的的是( ).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B.“始祖鸟”是鸟类进化成哺乳类的典型证据C.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明显变化的是脑容量增长达尔文提出较为完善的生物进化学说,其核心是自然选择3、子女的某些形态非常像她们的父母,这是由于她们( ) A.与父母生活在相似的环境中 B与父母吃的食物大体同样 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D.受父母的熏陶4、,科学家哺育出了“超级鼠”,其肌肉质量超过一般

2、鼠4倍,且寿命更长,因素是它们体内多了一份特殊的基因。科学家获得这种超级鼠的措施属于( D )A.发酵技术 B克隆技术 .组织培养 .转基因技术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重要体现的生物特性是( )A.生物可以由小长大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生物可以繁殖后裔 D生物可以适应环境6、东北某林区,山脚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影响这种分布状况形成的重要环境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水 D.土壤7、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C )A.一只大象 B一群飞鸟一片树林 一朵彩云、水俣病是由于汞中毒引起的,在“水草 虾鱼鱼鹰”食物链中,体内汞含量最高的是( D

3、)水草 B.虾 C.鱼 D鱼鹰9、有关食物链的写法,如下对的的是 ( ) .阳光 草 蚱蜢 鸡 .鹰 鸡 蚱蜢 植物 .田鼠 蛇 鹰 .植物 蚱蜢 鸡 鹰10、某湖泊受到农药轻度污染后,未经解决,一段时间后恢复本来状态,这是由于( )A自动调节能力 B.置换作用 C化合伙用 D.分解作用1、在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野生动植物方面,目前较有效的措施是( A)A.建立自然保护区 B自然资源的合理运用C避免“三废”污染 D.严禁捕猎12、某公司在组织职工体检时,发既有四名职工分别患有肺结核、糖尿病、色盲、甲型肝炎等疾病,那么与她们共同工作、生活的人也许被传染的一组疾病是 (B )A肺结核、糖

4、尿病 B.肺结核、甲型肝炎 .色盲、甲型肝炎 D糖尿病、色盲13、下列不属于进入青春期后正常心理体现的是 ( B )A.自我意识增强 B不喜欢和周边同窗说话 .对异性有较强的交往欲望 D.对所属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和依赖感4、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对的的是( B )A.用醋清除热水瓶中的水垢 B.发既有人触电,立即用手拉触电者C少吃油炸和腌制食品 .闻到煤气味时.先开窗通风1、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C )A.皮肤的屏障作用 B.胃液的杀菌作用 C注射狂犬疫苗 D.白细胞吞噬病菌16、有关措施或行为中,不利于丽水境保护的是( )A.对瓯江截污、清淤 B.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将生活垃圾直接堆放在空地上

5、 D.加强湿地保护建设17、手足口病是一种常用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重要通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从避免传染病的角度考虑,下列避免措施中,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D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B.常常打开窗户,使空气流通 C.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 D.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1、下列论述与可持续发展观点相悖的一项是( A )A.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相矛盾时,一方面保护现代人的利益 .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C.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D.既要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19、放

6、学回家的某同窗,发现房间煤气泄露,妈妈昏迷,这时她不应当采用的做法是( )A关闭煤气阀门 .打开电灯实行急救C.打开门窗通气 D.将妈妈搬到通风良好的场合20粮食问题始终倍受关注,目前国际粮价上涨,有的国家浮现缺粮现象。为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保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当( )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开荒种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控制人口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培养高产作物品种 多用农药、化肥提高作物产量 A. B. D.21、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最为确切的是( D ) A.菊花之因此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温度较低有直接关系 .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仅指不

7、同生物之间的互相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多种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成果 .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并且能变化环境22、右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论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C) A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成果 .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 D.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本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2、成藏羚羊濒临灭绝的重要因素是( A ) A.人类的肆虐捕杀 B.草场的退化 C.森林覆盖率的下降 D.自然环境的变化4、8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栖息在长满地衣的浅色树干上,大多数桦尺蠖体色是浅色的,少数深色;后,工业

8、污染把树皮熏成黑褐色,深色桦尺蠖变成了常用类型,浅色却成了少数。下列有关此现象的分析,不对的的是( D ).桦尺蠖体色的深或浅是可以遗传的性状B树干变成黑褐色是桦尺蠖种群体色变化的环境条件.食虫鸟对桦尺蠖种群体色的变化起到了选择作用D.环境条件变化后桦尺蠖积极变化体色以适应新的环境25、每年的5月3 1日为定为“世界无烟日”,吸烟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物质是( C ) A.烟尘 B.烟蒂 烟碱和焦油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根据科学家的预测,太阳将来的演变过程 ( ) A.太阳一红巨星一白矮星一暗矮星 B太阳一超红巨星一超新星一黑洞 .太阳一红巨星一超新星一-中子星 .太阳一红巨星一白矮星一黑洞

9、7、近亲结婚的危害在于(C ) A近亲结婚的夫妻不能生育 .近亲结婚的夫妻所生子女体质较差 .近亲结婚的夫妻所生子女遗传病发病率高 D.亲近结婚的夫妻不能生育身体正常的后裔28、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又是当今世界使用量最大的能源,正是它们的大量使用,加剧了环境污染。在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步,又能减少环境污染,你觉得最合理的对策是( D )A.严禁使用煤和石油 B.加大对环境污染负责人的惩罚力度C.严禁家庭购买以汽油为燃料的小汽车 .积极寻找和开发能替代煤和石油的新能源,并逐渐替代煤和石油29、早在10世纪,国内就有医生观测到某些患轻微病症的天花病人,只在脸部等部位浮现较少的天

10、花痘外,没有其她的症状。于是她就将这种天花病人康复时所结的痘痂干燥消毒后碾成粉,并将这种粉吹到健康人的鼻内,使其获得对天花的抵御力,即所谓的种“人痘”。这里的痘痂和这种措施分别属于( ) .抗原,特异性免疫 B.抗原,人工免疫 .抗体,人工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0、对于大量失血的病人,输血是目前医疗上最常用、最有效的急救措施,输血前必须先检查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型。下列有关血型的说法,对的的是(A ) A血型是由遗传决定的,且终身不变 B.子女的血型一定与父母的血型相似 C.一种人的血型是由她的血清中的凝集素决定的 D输血时必须输入同型血二、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0分)、生物的染色体是由_蛋

11、白质_和_DNA_构成的,其中_基因_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的遗传物质。32、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植物_,我们一般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 植被 。33、觉得李明是个真正健康的人,由于她:A情绪常常保持稳定;B.和任何人相处的较好;C.身体的器官和系统能行使有效的功能;D.能成功地调节生活中的压力,合理的适应环境;E有抵御传染病的能力;F能长期维持班上的整洁,争取班级的荣誉。在这些体现中,属于生理健康的是_C_;属于心理健康的是_A_;属于社会健康的是_。(填序号)34、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并能传播给她人的疾病,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区别是传染病具有传染性_、_流行性_和 免疫性 的特点

12、5、太阳能把地面的空气晒热,太阳能转化为_热_能;空气流动成风,又转化为_风_能;植物吸取太阳能,发生光合伙用,太阳能转化为植物的_化学(生物)_能;古代植物在地质变迁中变为煤、石油、天然气,转化为这些燃料的_化学_能。三、简答题(每空格2分,共0分)36、图19是国内某地的一种人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它运用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用水稻养猪、养鸭,水稻的秸秆可以哺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请据图分析回答: (l)杂草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生产者 (2)蘑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分解者 (3)鸭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消费者 3、自古以来,就有“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说法。为了避免地震后浮现疫情,在急救安顿工作告一段落后,四川地震救灾的重点转向了卫生防疫。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新京报5月3日报道,四川省卫生厅30日发布了灾区传染病发生状况。月中下旬,四川灾区合计报告与灾害有关的传染病25例,发病病种涉及甲肝、戊肝、麻疹、狂犬病、痢疾、疟疾、流行性腮腺炎等。材料二:四川震灾发生之后,在政府的组织和救援者的协助下,本地灾民采用了一系列防疫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