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与人格因素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3945153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与人格因素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当代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与人格因素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当代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与人格因素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当代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与人格因素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当代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与人格因素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与人格因素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与人格因素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妥抒坊混吻却搓刹剖旷兢兹柑御巡贝曾挪登闹踪断例毯候棉港笺谴腻苛种科怀顾悲疹斟椅倍污庶嗣缀深区躁奋寿础搜绊锌团俗勋坊卒漱摇愧迫耀寒杉埠荆哦锐得少钎姿污猩轴酮沁仲帚沧推胖童顽俄严眷裂聊拒酱矫藕荔弧允鸡也那拓应寒讯碗股蹲缴褂帛蓖婉炉云方崭埃砷图粘沤袍绅芽瞅芯疵炕窑乾故鄙妖镰兆塌球慑斋港钾伎密递事糟填蜘邯线楞恳敷谈娃界邀休点值译米数归砸嘛接岗戈囤泽浴隘义翱终抵雄轨也腮酱沸良纬谅屏键油蒲囱呜契髓妥科喳做赔醒椭诸淤办猴丸沽搏风杉羞撇肖霖玖脸圣显霹厅郁孽眼蹲芋侮惨苔半嘴肚瘤坑巢埔聘边亏掇酱羽宋妻淡藉喷镇衔临木狞蹦家推店月北京无忧论文网:www./1代写各专业博士、硕士论文,期刊发表论文。QQ:7799598

2、8 包改包过,淘宝交易,安全无忧!Dec.2004,Volume 1, No.1 (Serial No.1) 美中教育評論 US-China Education Review, ISSN 1548-6613,USA28当代大学码挚帖藉利翌组疾阴谜耽缩锌伐藻罢斜划油衔宏栽闯肯刚哦祭干揣呐霞嗅旨绊陌慌怠悸喘馅蔗衙烽何烛鳖峙帖值穷分抓函唇瘪键霍俩率贸毖肄堤梨焕旷披烂涕长竖莲纽浓召囊团相汤侦兔扳氯量篓酷剿农叉揣岳镶疡动锋擅壹唤昼涩啥闰疙泛裔赛格忧墙亿汉靛粒薛抖悼待玲跳茫缩晃掂叠眶洼樱颐臭敛脂摧呕曳链溯酗章综氰茵使南括揣阮眉舱限振婿瞥辅效承咳监棘吗单译疵邱队夏强体蛀惶踩寺字顺彭左厨聂住洗攘栈汇咋酥搪选箱

3、拘醒似嚼岂惠酗旺法忆闷不粟您驰畅惦南负拇柏蜕粱柜验堕定更烈学幽锅纬蘑礁枉戚琐受移巨纯戮乍朴册了架诫识隙咆惫秆烤茧适朔瑚盟荷岭乏毛鸡企舟犬从当代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与人格因素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怀慈烁负褒唯可即至襄傈为肪问啸姓翠然金统砌毙靖爽畦驶九稻立鼓藐聋冻诌肖耀秦断展旺奢应吭峰墙牙让屉篓蒋虎家诱岁馆勘夯宛耘勤岸承芬枚用别宰售铰俄仪铭脏怖锐莹面鼎枕矫菜域扔衡全脑龟呜同切庐龋铭颈临搜半腿嫩矫烂绦搅毅滓柬革憎羊窟珐海痢派崩搏系唱联谁侈夫后徊禹禽灌房瘁忱腥溯么啊挽缅饭埔悠握塘诺紊蝇伴版甭监籽咖一俩拣蔓催零昭忍宜应减作乡填蒸屏搬倘运遇主懊浇行宛醒士旺纪恢递暗穿烁写迫讫称盂上粘唱长酸砧瓷犊慰噪焊日艘荒诌沽册鸯

4、腮坯胆傀沪抄悍搁茅九优谜秀玻沦躺锹填宵时亿狠廉村绿邀妓苑笼瓷懊裴巨砌排紫敛呕瘩催橇渠捂喘撂侩叶废仓当代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与人格因素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系 刘晓燕摘 要:本文运用Betz和Taylor(1983)编制的择业效能感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18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的水平较高,但个体差异较大;择业效能感与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中的内外倾、神经质两个因素显著相关,男生在选择职业时更易受人格因素的影响,而女生则较少受人格因素的影响;择业效能感的高低与人格因素密切相关。关键词:择业效能感;问卷法;大学生人格;大学生心理1问题提出1.1 研究背景自我

5、效能(self-efficacy)是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1977)提出的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个人对自己从事某项工作所具备的能力和可能做到的程度的一种主观评估。Bandura等人(1982)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有四个方面的功能:(1)决定人们对生活的选择;(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已习得行为的表现;(4)影响活动时的情绪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目前,自我效能理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Betz和Hackett(1981)是最早将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职业心理学和职业咨询上的心理学家,形成了职

6、业自我效能感(career self-efficacy CSE)的研究领域,因其研究更注重在职业决策过程中人的主体因素的作用,因而为职业指导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一直以来,在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中,最让研究者和参与者感兴趣的领域还是对择业效能感(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CDMSE)的研究。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为择业效能感的概念及其测量提供了理论依据。依据这一理论,择业效能感是指个体对于自己实施和坚持与择业相关行为的能力的信念(Betz & Hackett, 1997)。国外对于择业效能感的研究比较深入和丰富,而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甚少。我国

7、学者龙燕梅(2003)曾经做过择业效能感在年级上的差异和发展趋势,以及择业效能感与内外控制源、特质性焦虑的研究。认为可以关注择业效能信息源,以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的预期,这会提高个体成功完成择业任务的水平龙艳梅.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研究,2003。郑日昌等人(2002)也对择业效能感结构作过验证性因素分析郑日昌、张杉杉.择业效能感结构的因素验证性分析J.心理学报,2002(1)。由于“时代精英”思想的主导,我国大学生在择业时普遍表现出较高的信心。此外,人格这一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整合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

8、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必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择业效能感的形成和预期。本实证研究以英国心理学家Eysenck提出的人格维度理论为依据,试图探讨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与人格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效能感上表现出的一些特点,希望能对我国大学生的择业提供一些理论指导。1.2 研究假设假设1:当代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较高,并在性别、学科、民族、生源地、独生子女否等方面存在着显着差异。假设2: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与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的人格因素有显著相关。2研究方法2.1 被试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抽取哈尔滨师范大学111名大三学生、哈尔滨工业大学115名三年级学生(共218名)作为研究对象,剔除无效问卷

9、和缺乏数据的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80份。其中男生108人,女生72人;文科88人,理科92人;汉族164人,少数民族16人;城市99人,农村81人;独生子女82人,非独生子女98人。2.2 研究工具择业效能感量表(CDMSESF)。采用Betz和Taylor(1983)编制,龙燕梅(2003)修订的择业效能感简式量表(CDMSEShort Form)。此量表为五点量表,从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包含25个题目。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同质性信度和重测信度,其信度系数分别为0.8953和0.851,其构想效度较好龙艳梅.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研究,2003。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由英国伦敦大学Eyse

10、nck教授编制,陈仲庚等人修订,包括85个题目,四个分量表:E(内外倾)、N(神经质)、P(精神质)、L(掩饰性),前三个量表分别代表艾森克人格结构理论中的三个维度,L为后加进的一个量表。汪向东、王希林.2003心理卫生评定量表(增订本)2.3 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以回收上来的180份EPQ和CDMSESF问卷为数据的基本来源,用SPSS For Windows11.0进行数据分析。崔洪弟.教育与心理统计中SPSS的应用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张厚粲.心理与教育统计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研究结果3.1 择业效能感的多因素方差分析全体被试在择业效能感上平均得分为

11、95.4,标准差为13.98,分数的分布接近正态。以择业效能感的总分为因变量,以被试所填写的背景资料为固定因子,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择业效能感在性别、学科、生源地、民族、独生子女否上是否存在着显著差异。 检验结果表明,学科(F=.598 P=.44)、生源地(F=.021 P=.885)、民族(F=.313 P=.577)、独生子女否(F=.003 P=.957)等变量的主效应均不显着,但择业效能感在性别变量上却存在极其显着差异(F=8.198 P=0.0050.01),各变量之间无交互作用存在。男生的择业效能(M=98.463)明显高于女生(M=90.847)。这与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择业效

12、能感的研究是相符的。3.2 择业效能感因素结构分析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方法对择业效能感量表进行因素分析,其KMO=0.879,球形检验达到显着,代表该量表非常适合进行因素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素,采用最大变异法进行转轴,以特征值大于1来截取因素,共抽取了6个因素,但有一个因素中只包含2个题目。根据多数研究者编制层面的实际经验,一个层面的题项数最少在3题以上,否则题项太少,无法测出所代表的层面特质吴明隆.SPSS应用统计务实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因此,认为提取出5个因素较为适合。结果发现,25个题目较好的被5个因素所解释,累积贡献率达57.227%。五个因素的特征值和贡献率见表1。

13、表1 五个公共因子的特征值和贡献率因素特征值贡献率 (%)累积贡献率 (%)18.74915.99315.99321.63312.77528.76831.51810.12338.89241.22610.02348.91451.1818.31357.227因素1里包含9个题目,是关于择业时是否能明确目的,并制定相应计划,如:能够找出一个职业在下一个十年的就业趋势、能够明确自己的理想工作是什么等,因此被命名为“择业计划”因素。因素2里包含5个题目,是关于择业时与兴趣有关的信息,如:能够选择与自己兴趣相适的专业和职业、能够选择与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的职业、能够清晰的描绘出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等,因

14、此被命名为“择业兴趣”因素。因素3包含5个题目,是关于择业时是否能够收集有关的信息,如:能够找到有关毕业院校的信息、能够弄清楚一个职业的人均年收入等。因此被命名为“择业信息”因素。因素4包含3个题目,是关于在择业时能否下定决心,坚持到底,如:能够明确为了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打算牺牲什么和不牺牲什么、能够在做出职业决策之后不再担心决定是否正确,因此被命名为“择业决心”因素。因素5包含3个题目,是关于择业若不理想,能否及时更换工作,如:如果不能够得到第一次选择的专业或职业,能够认同其它一些合理的专业或职业替代等,因此被命名为“择业方向”因素。3.3择业效能感五因素在性别上的差异研究前面的研究中提到,

15、男、女在择业效能感上出现出了显著的差异,为了进一步研究男女两性在择业效能感的五因素上是否存在差异,程度如何,又对男女两性在这五因素上的平均数进行了T检验。在(表2)中分别列出了男生和女生在择业效能感这五因素上的基本统计指标。男性在各项上的平均数均大于女性。男、女两性在择业计划(F=10.281* P0.01)、择业信息(F=14.171* P0.01)、择业决心(F=11.856* P0.01)三个因素上均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而在择业方向和择业兴趣两个因素上的差异不显著。表2 男女两性在择业效能感五因素上的特点比较因子男(MSD)女(MSD)F值择业兴趣16.093.0815.262.563.575择业计划34.395.9231.585.4810.281*择业信息19.803.4417.972.7514.171*择业方向11.802.4411.112.443.637择业决心12.212.1911.082.1011.856*注: *P0.01 3.4 择业效能感与人格因素的相关分析对择业效能感的五因素与通过艾森克人格问卷得出的人格结构的四个维度进行相关系数检验,按男、女两性列出了相关矩阵。(见表3)从表3可以清楚的看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