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构建市场机制对行业协会的渗透体系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3944111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构建市场机制对行业协会的渗透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怎样构建市场机制对行业协会的渗透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怎样构建市场机制对行业协会的渗透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怎样构建市场机制对行业协会的渗透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怎样构建市场机制对行业协会的渗透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构建市场机制对行业协会的渗透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构建市场机制对行业协会的渗透体系(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构建市场机制对行业协会的多维渗透体系许峻硕(西南政法大学 行政法学院;重庆 401120)摘要 新一轮的社会团体扶植浪潮中,行业协会如何摆脱“二政府” 行业协会与政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大多是政府部门转化而来,被称为“二政府”。、“边缘化”、“非典型腐败”等尴尬局面,实现在发展模式、管理体制、运作机制、法律规制等方面的转型,需要特别关注市场机制运作机理。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市场因素时刻牵动着每一市场主体的一举一动,本文从市场角度充分剖析行业协会目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向有关方提示未来法律制定中的易忽略问题。

2、关键词 行业协会;市场机制;法律问题 刚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又一次提出,在新的时期要“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支持、引导其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行业协会作为社会组织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在“社会中介协调机制” 指具有相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组织起来,实施有计划的行为以达到共同目标,介于现代国家与市场间的调解机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社会管理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积极倡导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法制化水平。据民政部2010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统计,截至 2010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 44.6万个,其中社会团体 24.5万个,与 2002年的 13.3万相比,

3、增长了 54。在行业协会商会方面,2000年前只有 2万多家,2007年己达 6万多家。据统计,截止 2010年底,全国工商联系统的经济类商会己超过 10700家。 作为现代国家与市场间一种社会组织和调解机制,其能够很好的弥补政府因有限理性、信息偏在又称信息不对称,一般是指不同市场主体之间信息条件不对等,或者说,信息条件有相对优劣之分的现象。、沉没成本 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巨大等带来的系列问题。同时,其又能恰当地反映市场主体的利益诉求、分配正义,缓解市场竞争的盲目性,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行业协会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称谓,包括“事业者团

4、体”、“企业协会”、“职业协会”、“同业公会”等。通说认为,行业协会是具有相同利益的社会群体自愿组织起来,实施有计划的行为,如行业服务和自律管理的非经营性的社团法人。这类组织能够对内协调成员间的利益分配和争端,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对外和政府机关、社会公众等群体进行信息交流沟通,衔接政府对社会的行政管理。 然而,随着市场机制的深化发展,国家经济改革和进步的进程加快,时至今日,行业协会的一系列法律问题不断令人深思。“带着市场的帽子、舞着政府的鞭子、坐着行业的轿子、拿着企业的票子、供着官员兼职的位子”,这是社会大众对我国行业协会的形象描述。有些协会盲目地为行业外部人设定义务,侵犯公众的公民权益,不仅

5、如此,有些协会甚至侵犯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这一系列的问题不仅源于我国的社会中间协调机制发育尚不成熟,协会与政府、市场的良性互动尚未形成,而且也在于我们目前过时的协会法律规则不能激励社团法人的健康发展,甚至已经限制了协会的行为活动,必然会导致当前行业协会的尴尬局面。本文将以市场机制为突破口,用市场规律、竞争意识、风险配比等自由市场角度,分析协会发展中的一系列与法制相关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有利于保持协会本身持久活力的一系列市场化建议。 一、前进中的迷局行业协会当前面临的困境 纵观全球市民社会发达的英、美、德、日等国家,行业协会在这些国家相当健全。这些行业协会往往是雄厚社会资源的集合体,成员聚集在一

6、起追求意识的最终诉求、利益的聚集放大,并始终有行业专家、游说律师等职业群体的过往身影。他们广泛参与到劳资谈判、公共决策、法律制定、价格听证、政策协商等活动当中,制衡中维护会员的切身利益,对政府以及社会产生的巨大的溢出效应 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 反观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政府与市场功能发育不全、关系不清,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行业协会体系极其不规范,严重违背市场规律,组织臃肿僵化的格局下导致改革也步履维艰,难成气候。政策制度落后、规则体系缺陷、发展模式迷茫、职能定位模糊、组织治理缓慢等等问题时刻拷打着各行业内人士以及广泛大

7、众的神经。(一)法律规则歧义与不健全我国现行规范行业协会的主要依据是国务院1998年修订的行政法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作为一个以程序性内容为主的条例,在实施初期,其加强了对行业组织的监管,使获得重新登记的行业组织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但正如人大代表所说,目前我国的国情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本条例的时代局限性也导致一些行业协会为社会进步服务、为行业发展的协调能力的退化,产生了对行政部门的过度依赖,减弱甚至失去了发挥其职能的活力。总之,有一点已经成为共识,当前以该条例为主的规范协会的法律体系亟待整改。正如当前主张将本领域规则上升到立法高度的人士所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并没有对政治性团体和经济性团体进

8、行区分,对经济性团体应放开限制。缺乏统一的行业实体法的大背景下,现有的一系列的指导性意见,缺乏法律依据,权威性较低,难以和时代发展相适应。需要建立健全行业协会法来对行业协会的性质、地位、作用、机构、职能等进行全面定位。无论怎样,似乎当前都认为行业协会必须是非赢利性的行业自律性组织。甚至某些时候,一旦某协会从事了一定程度的赢利活动,在公众心目中必须要受到惩治。导致现实运作的行业协会无法以正当名义进行看似追求赢利但实际会对整个行业甚至是国家某方面的体系完善带来巨大利益的事业。所以,有时候会出现行业性的管理公司、中介私营实体等通过行业协会的平台进行颇具公益性的经营行为。但面对行业内各类实体的觊觎,行

9、业协会或者说是意图通过行业协会平台达到个体与行业性利益共赢的企业在推出某项具有长久社会价值的项目时步履维艰。种种的现象已经充分说明,我们目前的法律体系并没有对行业协会进行科学分类,对行业协会的职能也没有进行科学分类。一系列基础工作没有完成的前提下,只是由规定混乱的低层次的意见等向市场传达出一种模糊信息,我们的协会不能从事太多营利性或者市场竞争性的业务。这种歧义性的理念将会严重误导和毒害整个市场经济的格局。(二)管理体制落后且层次不清 在市场取向的体制转型的历史进程中,目前我们的政府仍然没有充分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界限,这直接影响到社会中间协调机制的行业协会的健康发展,甚至造成了很多无厘头式的混

10、乱局面。当前,官办性的行业协会占到90%以上,这些所谓的协会主要由原先计划体制下各行业行政管理机构撤销后的人员组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养老院、小金库、二政府”。错位的官僚化痼疾直接表明当前的众多行业协会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业协会,他是拟制的不能充分实现行业自律、保证行业健康发展的社会组织。目前很大一部分的行业协会,全程由政府部门包办,其业务更是与政府部门的工作“高度协调”,严重玷污政府、协会与市场良性互动机制的理论成果。 另外,根据当前法规规定,对于行业协会的管理实行“双重管理体制”,申请成立社会团体,应当经过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由发起人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筹备。这种原本具有争议性的制度规定

11、,不仅限制了真正意义上行业协会团体的建立,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现今归口管理部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现象较为普遍。主管部门往往颇具官僚主义地把行业协会等同下属单位管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行业协会作为自律性群众组织的自主性和竞争力,影响一系列本应属于行业协会开展的工作的进行。(三)发展模式争执与改革停滞不前 有人把中国行业协会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从政府机构演化而来的行业协会。毋庸置疑,这类行业性社团保留浓厚的官方半官方特点,“二政府”、“准政府”的说法就是针对此类组织。这类协会大多有相应的行政级别,成为退休干部的“俱乐部”和安置人员的“集中营”。同时这些协会更像是原来政府的翻牌机构,往往通过手中的审批

12、权、评估权、行政收费权等干预市场主体经营。第二类,互助合作式的行业协会。这类行业协会性质上属于独立的社会中介组织,但由于各种原因,其对整个行业和会员企业的发展状况往往没有整体大局上的认知,主要是在咨询、服务上具有一定市场化的竞争力。因此,这类行业协会难以有效地发挥综合协调和市场导向作用。第三类,由行业中主导企业组建行业协会。经济一体化的激烈竞争中,基于普遍性的诉求,行业中主导企业组建协会,从本质上讲,这种类型的协会与国外的行业协会在职能和作用方面基本上一致。当然,欠缺整体发展意识的结构导致一些活动受到本位主义思想的阻碍。 从三类协会的比例关系上来看,第一类具有绝对的数量优势,这也恰恰导致目前行

13、业协会发展模式改革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为了维护既得利益,一系列在西方国家不曾出现的争议局面不断在我国上演。新兴力量无法与庞大的体制缺陷相抗衡,代表良好市场机制的创新工程无法成行。(四)组织治理结构不完善并缺乏竞争活性 目前,大部分行业协会组织缺乏完善的组织治理结构和有效的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这种情绪其实也从侧面反映出行业协会当前形势下的状况。不仅组织机构不合理,很多从业人员是兼职或离退休人员,年龄、知识结构不合理。由此带来的是,不能充分调动企业会员参与的积极性,结构僵化和灵活性的丧失,从而弱化协会固有的价值。 其实,这些都根源于行业协会的资金不独立。会员单位的会费构成当前行业协会的主要收入来

14、源,另有一部分协会有着政府对协会所提供服务的购买的资金渠道,但这些远远不够行业协会的持久性开支,并无法保证具有潜在效应的项目得到实施。另外,更重要的是薄弱的资金无法吸引高素质人才在协会中从业,导致相当工作因人才的不足而搁浅,从而也是行业协会这一重要中间组织陷入到“人才”与“工作成果”的恶性循环,更加剧了会员期望与协会能力的矛盾对立。提高待遇是当前行业协会提示从高人员队伍素质的关键。 行业协会被制度安排到独立经济组织的境地,与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其他群众团体相比,越来越被“边缘化”,属于典型的“弱势群体”。政府非但没有或很少给予行业协会这一重要组织以资金等支持,甚至从行业协会仅有的

15、收入中征收大量税收,造成协会生存的严峻形势。没有生存,何谈发展。所以,政府在此方面的观念一定要转型。(五)职能定位不清导致运作困难 囿于政治、历史、经济等因素的限制,当前会员对行业协会的认同度普遍偏低。行业协会官办色彩居高不下,但提供的服务显著低下,难以称得上是会员利益的维护者。不少人认为这是因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处在重要的转型期,由先前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向市场经济体自主经营,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道路转化,必然会导致中间协调机制的运作困难。但其实,这种阵痛期完全可以大幅度缩短,只是因为行业内外各主体的不作为抑或是不知如何作为而导致。 行业协会内功不过硬,凭什么每年追着会员单位索要会费。兜售会长、

16、副会长等领导头衔只会让这个社会更对行业协会产生唾弃和厌倦。相当一部分所谓的协会只是会员吃喝应酬的交流场地,只是某些虚荣心强的企业高层满足欲望的一种场所。这样下去,中国的行业协会体系的构建会不断被腐化堕落思潮所侵蚀,不断上演一场又一场的无奈悲剧。这种损失的挽回将会十分困难和崎岖。二、活力竞争与死亡束缚行业协会问题的市场机制解读 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行业协会这一类组织直接面对的是追求价值和效率的市场经营体,他们完全是符合经济人假设的鲜活个体。企业公司不关心协会这样那样,当协会把手伸进市场经营者时,他们只关心能够从协会获得什么回报。不要指望每年都会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会为了公益、为了社会能够捐赠行业协会多少,即使有所捐赠也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