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客》同步练习3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3939985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客》同步练习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信客》同步练习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信客》同步练习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信客》同步练习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信客》同步练习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客》同步练习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客》同步练习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客 同步练习、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唏嘘( )( ) 诘问( ) 伎俩( )( )2下列每组词语都有错别字,指出后并加以改正。A. 克扣接济噩耗低媚顺眼()B.唏嘘希罕呵斥风尘苦旅()C.诘问伎俩颠沛穷愁了倒()D. 焦灼吊唁鸡零狗粹长途跋涉(3请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闯码头: 吊唁: 穷愁潦倒:4请你谈谈对“信客”一词应当怎样理解。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一)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多数都不是来收发信、物的,只是来看个热闹, 看看各家的出门人出息如何,带来了什么稀罕物品。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 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

2、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 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终于有妇女来给信客说悄悄话:“关照他,往后带东西几次并一次,不要鸡零狗碎的。”“你给他说说,那些货色不能在上海存存?我一个女人家,来强盗来贼怎么办” 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 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突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这样的事在那样的年月经常发生。信客在 都市同乡那里听到这个消息, 就会匆匆赶去, 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 收拾遗物。 回到乡间, 他就夹上一把黑伞, 伞柄朝前, 朝死者家里走去。 乡间报死讯的人都以倒夹黑伞为标记,乡 人一看就知道

3、, 又有一个人客死他乡。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戚容, 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 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 可怜的家属会号啕大哭, 会猝然昏厥, 他都不能离开, 帮着安慰张罗。 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 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 连带也憎恨信客,把 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下午,他又要把死者遗物送去,这件事情更有危难。农村妇女会把这堆简陋的遗物当做丈 夫生命的代价, 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一点点。 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 信客浑身 不自在, 真像做错了什么事一般。 他只好柔声地汇报在上海处置后事的情况, 农村妇女完全 不知道上海社会,提出的诘问每每使他无

4、从回答。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 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 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老信客说过, 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做信客 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 来回奔忙。 四乡的外出谋生者, 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 堆在他的肩上。5人们喜欢齐集信客家中,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6你怎样理解那些妇女对信客说“悄悄话”?7你怎样理解信客就是他们“最敏感的神经末梢”?8选文中重点写了信客的什么事迹?为什么这样安排? 9信客只管通报消息就行了,为何还要一路上很久地考虑如何措辞?10指出选文中画“ ”线的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反映了信客的什么品质?11你认为信

5、客具有怎样的品格和精神?(二)摆渡老人 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 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 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 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 夏天下雨时, 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 看着渡船被吹淌到到渡 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

6、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着老 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 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一个 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 我惊奇地发现, 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 “跳舞” ,却已经到了这边。 我和他攀谈起来。 我问他: “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 “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 来,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 谁知等了好

7、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 人。”说完,便送我过河。 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 猛地问道: “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 他曾吵着要上学, 但终究没上成。 后来他得病去了, 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 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又把 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

8、老人饱经 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 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12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先写老人因“我们”的而手 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因 ,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 ;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 ,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13 第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请你用自己的 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14. 第段中加粗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 和的心情。15. 原先,摆渡老人

9、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个 的形象;后来,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 的形象。16. “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其实生 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三个句子。示例:( 1)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2)“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仿句:( 1)(2)(3)三、写作17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到处都有,你是否发现了?请把他们的事迹写下来。题目自拟。参考答案、1 . x i x u ji e j i li cn g2眉 稀 潦 碎3.外出到城里谋生。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生活穷困愁苦,颓丧失意。4.信客是一种已经消失

10、了的职业,他们秉承诚信的道德准则, 服务于千家万户,在人们眼 中自然是“为人信任的人”。二、(一) 5.使人切实感受到农村人们渴盼了解来自外面世界各方消息,增长见识的心情,可见信客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6. 表明信客受到妇女们的完全信任,是她们依靠的人。7. 因为他传递的来自城里的任何消息, 都直接关系到家家户户的起落沉浮, 会立刻引起震 动,所以说,他就是他们最敏感的神经末梢。8. 重点写了信客报丧送遗物等活动 因为,这类事件反映信客的遭逢, 最有代表性,能很 好地体现信客忠厚、诚实,待人谦和的品格,以及宽容、忍辱负重的精神境界。9. 突出了信客真诚、善良,能够宽容理解他人,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10 .设问 反问反映信客对他人的理解,体谅与宽容。11.这位信客集善良、忠厚、宽容、理解、诚信等美德于一身,竭诚为乡亲服务,急他人 所急,想他人所想,为人们排忧解难,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也不放在心上,是一位真正值得 信赖的信客。(二) 12.恶作剧(淘气、调皮) 河面结冰 年老体弱13 .因为老人失去可爱的儿子深感痛苦,于是把父爱转移到“我们”身上,每天接送“我 们”上学,所以觉得“心里好受些”。14 .愧疚 感激15 .可笑 可敬16 .举例:( 1 )父母把儿子摆渡到成人世界。(2)老师把学生摆渡到知识的王国。三、17.题目要新颖,并作为文章的线索用几件事来写一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