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3934365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宿县博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东井矿井火灾事故应急预案1.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矿井存在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内因火灾主要是煤层自燃,多发生在采空区或通风不良的巷道中。外因火灾主要是设备着火,多发生在机电硐室、采掘工作面或地面变电所、煤场中。矿井火灾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灾害性事故,可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1.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火灾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2、听从指挥,统一行动。井下发生火灾事故,由本预案中设置的指挥中心全权负责事故抢险救护工作的指挥和调

2、度。预案中涉及的各相关部门、单位必须在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下协调工作。3、协调组织、保障供给。相关单位要做好事故救援的组织协调工作,保障救援必须的人、财、物的供给,必要时可请求省内其它兄弟单位救护队协助抢险救灾。1.3 组织机构及职责1.3.1 指挥机构及职责总指挥:何建军副总指挥:艾则孜张军属王龙成员: 尹功亮唐乐平余军王克松丁松林程泽培邓伟友一旦发生火灾事故,矿调度室立即通知阿克苏地区救护中队和矿抢险救灾队组织救援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并通知各组人员赶到矿调度室研究救护方案、协调救灾各项工作。救灾工作共分5 个组1、技术处理组:组长:艾则孜成员:王龙张军属职责任务:( 1)立即组织查明事故原因,

3、性质、危害程度等。( 2)组织区域内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2、抢险救灾组:组长:张军属成员:王龙尹功亮职责任务:组织煤矿救灾队并配合救护队进行事故抢险工作。3、后勤保障组:组长:邓伟友成员:盛新梅赵新静职责任务:( 1)负责调集人员、车辆及救灾物资,组织事故现场人员疏散,保证井上下运输通畅。( 2)负责与外单位的协调工作。4、医疗救护组:组长:邓伟友成员:盛新梅谢孔怀职责任务:( 1)组织人员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制定救护方案,抢救伤员。(2)协调各大医院对事故现场中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救治。5、事故调查组:组长:张军属成员:艾则孜唐乐平职责任务:调查事故经过和原因,追查事故责任,负责制定事故调查、分

4、析报告。1.3.2 预防与预警1.3.2.1 危险源监控1、监控中心负责通过安全监测系统24h 监测井下相关地点一氧化碳涌出情况,瓦斯,水位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汇报调度室、通防科。由调度室、通防科查明原因。2、各采掘、辅助单位负责搞好责任范围内的安全生产,防止外因火灾发生。3、通防科落实专职瓦斯检查员每班对矿井采掘工作面及其它重要作业地点进行两次防火检查;每周安排专人对矿井边远巷道及防火密闭进行一次全面的防火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防火隐患点及时组织进行处理。1.3.2.2 预防措施1、加强矿井的防灭火管理,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的防灭火检查人员,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配足防灭火监测仪器及设备,

5、保障安全生产投入。2、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定完善矿山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修订。3、采区设计时充分考虑防治自燃发火的需要,布置合理稳定的通风系统及合理的巷道开拓布置形式。4、针对各采区的地质、开采条件,采掘工作面在采掘作业规程中制定防止自燃发火的具体措施,并认真贯彻执行。5、棉纱和布头等易燃物品使用后,不准乱扔和随意乱放,用完必须及时处理好。井下禁止使用不阻燃橡胶器具、电缆、皮带和塑料制品等。6、健全井下消防管路,防尘管路兼作消防管路,要求每 100m 安装放水“三通”闸门一个。7、井下材料消防库设施由调度室负责备齐并负责日常检查与保管。消防器材要及时更换,不得挪

6、作他用。1.4 预警行动1.4.1 矿井火灾事故预警的条件1、井下作业地点风流中一氧化碳达到或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2、巷道空气温度持续性升高。3、巷道风流中出现明火、烟雾或严重的胶皮味、硫磺味等发火征兆。1.4.2 事故预警的方式、方法1、网络监测监控系统报警。2、通防检查人员检测气体异常情况下电话报警。3、井下作业人员发现事故预兆后电话报警。1.5 信息报告程序井下安全监测系统报警或出现事故预兆后,现场立即将情况汇报给调度室,调度室发现或接到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信息后,立即按事故汇报程序汇报有关领导和部门,指挥部根据查明的现场情况确定预警级别,并迅速向井下受事故影响范围区域的人员发

7、出预警,组织人员撤离,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预防事故发生。1、重大险情或事故发生后,基层现场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2、调度室接到事故汇报,在第一时间内通知救护中队、矿医务室,赶赴现场进行抢救,在5min 内通知矿值班领导、矿长、总工程师、分管矿长、调度室主任、各职能科室、矿抢险救灾队及有关单位负责人。3、 1h 内将事故主要情况及大体原因上报县煤炭局。1.6 应急处置1.6.1 响应分级根据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我矿事故分为较大事故(级) 、一般事故(级) 。火灾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并根据事故等级及时上报。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根据事故灾难或险情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

8、案,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实施救援。1.6.2 应急响应程序1、根据总指挥指示,立即通知各救援小组成员到矿调度室集中。2、矿调度室和应急指挥中心进一步了解事故情况,整理事故相关资料和图纸等,为救援工作决策提供基础资料。3、指挥中心研究、决策救援方案,确定各救援小组工作要求,明确现场救援人员安排,选择合理的救援路线,各成员单位按照应急救援方案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4、根据救援工作的需要,可汇报上级有关领导、部门协调调动其它煤矿救援基地的救援力量增援。5、根据受伤人员情况,可汇报上级有关领导、部门协调医疗救护中心专家组奔赴现场,加强医疗救护的指导

9、和救治。6、根据事故情况和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汇报有关部门并适时向新闻媒体公布。1.6.3 处置程序1、最先发现火灾人员的处理程序( 1)最先发现火灾人员应该立即根据现场情况判断火势情况,若现场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能立即扑灭或控制火势,不使火灾扩大时,应先救灾后报告。若现场火灾无法立即扑灭或火势无法控制时,要在保证自身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查明火灾性质、地点、范围、着火原因,危害程度,威胁区域等情况,并立即汇报矿调度室。现场不能保证人身安全时, 必须立即撤离, 撤离期间要切断工作地点电源,并尽可能通知沿途受火灾影响区域人员一同撤离到安全地点。( 2)撤离期间注意事项:a. 事故地点进风侧的人

10、员,应迎着风流撤退;在事故地点回风侧的人员,应立即戴好自救器,设法通过其它通道,尽快进入进风侧或新鲜风流中。通过火烟区时,必须佩带自救器,通过时不要飞跑和急促呼吸,应稳步走出危险区。b.尽量保持事故前的通风方式和风流方向。c.全矿井反风时,撤人路线按照如上相反方向执行。d.撤离前必须切断事故范围内电气设备电源。2、调度室接到井下发生火灾的汇报后的处理程序:( 1)立即通知火灾回风侧工作人员撤离升井,通知相关变电所切断火灾可能波及范围内所有机电设备电源。( 2)矿长、总工程师、矿值班领导、事故单位主要领导及各救援工作组成员赶到矿调度室成立救灾指挥小组,研究灭火方案,同时通知新坊煤矿救护中队赶到事

11、故地点组织抢险救灾。3、指挥小组成立后的工作程序:( 1)根据现场火势及人员撤离情况判断可能受火灾影响区域人员伤亡情况、撤离情况,明确需要救护地点人员、救护路线等,并安排救护队组织营救。( 2)组织制定合理有效的灭火方案,并落实救护队组织实施。( 3)根据已探明的灾情,选择合理通风系统,制定降低火灾危害的措施,并由通防科、救护队组织落实。a. 若火灾发生在矿井主要进风巷及井井底车场、中央变电所时,要进行反风,反风前必须清点可能受反风后火灾气体威胁区域的人员,并立即组织撤离,通知矿井其它地点工作人员按与火灾避灾路线相反的方向另一翼的进风井井筒撤到地面。b.若火灾发生在其它地点时,立即通知井下可能

12、受火灾影响区域人员按避灾路线撤离。人员撤离时,应保持事故前的通风状态,合理控制火区进风量。c.采煤面发生火灾时,应保持正常通风,必要时适当增加风量或采取局部反风措施。d.掘进巷道发生火灾时,不得随意改变通风状态。e.下行风巷道着火时,应有防止由于火风压而造成风流逆转的措施。( 4)落实各抢险救灾小组做好运输、医疗、物资供应等后勤保障工作。4、救护中队接到通知后的应急处理程序:( 1)救护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赶到矿调度室。( 2)简单了解火灾发生地点、范围、火势情况。( 3)下井实施救护工作。( 4)到达火灾现场后首先在安全地点设立临时救护基地。( 5)安排救护人员分组进入灾区,按救灾指挥小组指示,组织营救可能受伤人员,查找遇险、受伤人员并积极组织抢救。( 6)根据现场火势采取合理灭火及防止火势扩大的措施。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