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历史建筑园林调研报告可园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3923618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历史建筑园林调研报告可园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筑]历史建筑园林调研报告可园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筑]历史建筑园林调研报告可园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建筑]历史建筑园林调研报告可园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建筑]历史建筑园林调研报告可园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历史建筑园林调研报告可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历史建筑园林调研报告可园(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历史建筑园林调研报告 之岭南名园可园概述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的可园,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并称为广东近代四大名园。可园座落在东莞市莞城区博厦村西部,作为晚清的一个私人园林,它的精巧之处在于,在三亩三(2204.5)的小面积土地上,等通过匠心独运的路线视线及布局设计把住宅、客厅、园林花草、书房、观景点艺术的结合到一起。它布局高低错落,处处相通,曲折回环,扑朔迷离。作为广东园林的杰出代表,其建筑空间组织方式,室外园林塑造手法乃至材料、装饰等都体现了浓郁的岭南味道。可园虽历尽解放战争及文化大革命的风风雨雨,文物已有所遗失及破坏,但经过解放后的补救、翻新及社会各界慷慨

2、捐献,其在研究岭南历史建筑乃至岭南文化内涵方面具有重要现实价值。本调研报告是经过实地考察及本地文献参考后完成的,而下文分别主要从建筑园林实体及文化内涵两方面进行阐述,而建筑实体部分则尝试从总体布局到建筑装饰这样由大到小进行全面说明,希望通过本文一窥广东名园及岭南建筑的风采,以期抛砖引玉。 可园室内外手绘立面图分述及评析可园园主本人由于在封建社会中国并不明显地存在设计师这个职业,因而可园更多体现的是园主的审美与风骨。可园创建人张敬修虽是个武将,官至江西按察使布政使,在与太平天国的战争中多起多落但他投笔从戎,金石书画,琴棋书赋,样样精通,又在国内广邀文人逸士,吟诗颂赋,作画刻印。著名画家居巢、居廉

3、曾居可园多年,诗人张维屏、郑献普、简士良等都受邀在此做客吟诗,这使得可园成为近代广东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在晚清这样一个飘飘荡荡的国度里,从太平天国战争里退下来的张敬修,身负战伤,修建可园,希望一尽为人子女的责任,但心里却从未忘记再战沙场的雄心,从息窠这个房间的命名可以看出来(息窠指雄鹰不得展翅而休息)。可园得名传说张敬修修建好可园前,心里取名为意园,即满意合心意的意思。修饰好后,张敬修广邀文人逸士,大排筵席,庆贺一番,让人品评鉴赏。张引这班骚人墨客游览一番后,在大门征集大家意见。不只是被酒熏醉了头脑还是这个园确实太好吧,客人一时找不到合适词语来赞美,又不好意思先表态就都应答说:“可以,可以!”

4、“可以”两字,虽是泛泛应对、推脱之辞,但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张敬修见大家一致认为“可以”,“以”与“意”音近,“可”在“意”前,“可”就比“意”优先。便改名为“可园”,可园就是可以的园子的意思是园主自谦。而许多房子就以“可”命名,如可堂,可轩,可楼,可舟等等。可堂而后随着时间退移,“可”字有“可以”“可人”“无可无不可”三个意思。整体布局从整体布局聚居形式上说,体现了典型的岭南式风格。园开两半,一半建筑为主紧凑密集,所有建筑均沿外围边线成群成组布置,“连房广厦”围成一个外封闭内开放的大庭园空间,草草草堂,可轩,双清室,可堂,问花小圆等在一个小空间里高低错落,通过环碧廊连贯畅通,形成宜人的建筑院落

5、空间。一边慷慨的以可湖水景为主,视野开阔。采用这种大疏大密的结构绝非仅为了入画,而是出于宜居、实用的主旨。专家认为,岭南园林都设置了比较开淘的庭院,将具有居住功能的建筑物沿园林外围边线成群成组地布置,围成内园林空间,使园林空间与日常生活空间紧密结合,这种布局十分适宜岭南的暖湿气候,不仅使整个空间获取了良好的通风条件,还利用了园林所形成大面积的阴影减少热辐射,降低温度。看来可园创造的宜居空间具备一定的实用性与科学性。风格特色可园的建筑很好融入了广东地方特点,就整体来说出现了高活动面,缓坡面及宽檐廊的特点,这主要迎合广东炎热多雨多台风的气候特点。而就作为纽带作用的环碧廊来说,其既使得院内紧凑有序更

6、可以遮阳避雨,在日常生活的方便进行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可园建筑体现的另一个特点是建筑内外部空间的通透性,举草草草堂与擎红小榭为例,在这两者间有数条不同路径互相穿插,有不同的门口让游人花上一阵子去一探究竟,发现还是在附近,但是这时不同的角度已有不同的景色。甚至在可堂与邀山阁你会发现它是四面通透的,这样的空间通透流动的形式及增加游玩的趣味性也起到通风的作用。景观层次感与通透感可园的造园手法体现岭南园林的精髓。在不大的庭院面积里,通过与周围建筑恰当的比例,创造出一种宜人的空间尺度。通过连廊及花草的阻隔,形成多层次感的景观,例如在问花小院里的游人既可看到曲池的小桥流水锦鲤也可以看到连廊另一边的高耸的瑶仙

7、洞,在不同地点能欣赏不同的景观组合。而环碧廊在这里则使精巧的可园增加奇趣:廊周围有花草阻隔,不可随意跨越,咫尺间迂回一遍,不知不觉中小小可园变得异常宽广。另外可园也运用了类似江南园林的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入口处的荷花池与奇石营造出一种咫尺山林的奇特感受, 而门框的景框的作用也相当明显,仿佛置身画中。“空处有景,疏处不虚,小中见大,密而不迫,静中有趣,幽而有芳”是可园基调的最好诠释。可园的植物种类充分体现地处广东的优势,单单是荷花池的周围就有佛竹肚,鱼尾葵,福建茶,狗尾花,罗汉松,雀梅等植物。景框及咫尺山林建筑材料及结构可园的建筑群体主要是以木石青砖为主,这既不同于北方园林建筑厚重的砖石结构,也

8、不同于江南园林轻巧的廊柱结构,这主要是适应广东炎热多雨的气候。而可园最高的邀山阁则采用的是客家碉楼形式。其实游览过可园建筑过后,会发现部分建筑的梁架并不规范,这可能要从岭南园林建筑的文化内涵部分寻找原因。室内装饰构件说起室内装饰,最典型的是“三雕三塑”,包括木雕,砖雕,石雕,以及陶塑,泥塑,灰塑。而这些装饰在可园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里都有所体现,例如草草草堂里面的刻有植物图案的木雕以及窗口的石雕。不得不提的是园内展示的“百乌朝凤”就是一幅硕大完整的灰塑壁画,色彩富丽、饱满,充分体现灰雕这一岭南传统民间装饰工艺的风采。三雕三塑举例百乌朝凤及彩色玻璃走完可园的每一处建筑,会发现其所有的玻璃

9、均为彩色。玻璃在清代属昂贵珍品,当时张敬修在此处的花费不菲,均是从法国、意大利进口玻璃。每当阳光透过彩色玻璃洒入室内,地面便呈现出五彩斑驳的色彩。笔者经过双清殿及可轩时就体会过在阳光下彩色玻璃的流光溢彩。可园的对联也作为装饰构建在园内起到丰富意境、点题、明志的作用。雏月池原有张敬修集张家玉诗句的联“大可浮家泛宅,岂肯随波逐流”,邀山阁原有旧联“大江前横,明月直入”,草草草堂藏书阁有联云“雨余窗竹图书润,风过瓶梅笔砚香”。情景交融,游人欣赏风景之时也把玩文学一番。可园体现的岭南文化内涵可园的红柱绿瓦,精美的亚字窗,彩色玻璃,以及色彩富丽的大灰雕等通过浓墨重彩的表现方式,显出的是其审美中的世俗情趣

10、。这背后体现的是一种岭南人的远儒文化,远离政治中心的忤逆和反叛。这其实这种差异,是岭南文化和心理在审美上的折射,也与地域有关。岭南面朝大海,地处中原文化与海洋文明的交汇处,地方文化,中原正统文化,近代海外文化相互碰撞交流,常年累月形成一种开放,世俗,实用的文化,这样的文化心理折射在造园审美上,就形成了岭南园林自成格的审美倾向一一不是北方皇家园林的恢弘瑰丽,而是小富即安的殷实低调不是江南名士园林的疏朗清韵,而是切近亲和的世俗浓丽。结论 可园在咫尺的空间里把亭台楼榭,山水桥榭,厅堂轩院艺术的糅合起来,空间的处理及设计手法相当成熟,景观结构及景观路径设计精巧,考虑周全,充分体现了岭南私家园林造园的高超技法。而其整体布局以及建筑风格特色都体现了一种因地制宜的智慧,体现着浓郁的岭南地方色彩。结合可园里面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所体现的文人气息,可园里感受到的是情景交融。实际上,在可园的精巧之下,折射了的是一种由于地理区位及文化交融而产生的远儒文化以及世俗的审美情趣。 可园依旧那么安静伫立在那里,甚至于有点寂寥,但他并不缺少美,只是游者难以在它身上发现有如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那样的画境高古。它有自己专属的美感岭南的韵味。 参考文献:可园张铁生 东莞可园 百度知道 中国园林史 岭南园林 图片来源:现场实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