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电子技术实验五场效应管放大器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3902540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7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大学电子技术实验五场效应管放大器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厦门大学电子技术实验五场效应管放大器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厦门大学电子技术实验五场效应管放大器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厦门大学电子技术实验五场效应管放大器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厦门大学电子技术实验五场效应管放大器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厦门大学电子技术实验五场效应管放大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大学电子技术实验五场效应管放大器(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名称:实验五场效应管放大器系别:班号:实验组别:实验者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报告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意见:目录二、实验原理 3三、实验仪器 8四、实验内容及数据84、电路搭接:85、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测量:96、场效应管放大参数测试: 12五、实验总结 15一、实验目的1. 学习场效应管放大电路设计和调试方法;2. 掌握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的设计及调整、测试方法。二、实验原理1. 场效应管的主要特点:场效应管是一种电压控制器件,由于它的输入阻抗极高(一般可 达上百兆、甚至几千兆),动态范围大,热稳定性好,抗辐射能力强, 制造工艺简单,便于大规模集成。因此,场效应管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场效应管按

2、结构可分为 MOS 型和结型,按沟道分为 N 沟道和 P 沟 道器件,按零栅压源、漏通断状态分为增强型和耗尽型器件,可根据 需要选用。那么,场效应管由于结构上的特点源漏极可以互换,为了 防止栅极感应电压击穿要求一切测试仪器,都要有良好接地。2. 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1) 转移特性(控制特性):反映了管子工作在饱和区时栅极电 压V对漏极电流I的控制作用。当满足|v |v | |v|时,I对于GS D DS GS P DV 的关系曲线即为转移特性曲线。如图 1 所示。由图可知。当 V =0GS GS时的漏极电流即为漏极饱和电流I,也称为零栅漏电流。使I =0时DSS D 所对应的栅极电压,称为夹

3、断电压 V =V 。GS GS(TH) 转移特性可用如下近似公式表示:VI = I (1 - )2(当0 V V )D DSS V GS PGS(TH)这样,只要I和V 确定,就可以把转移特性上的其他点估算DSSGS(TH)出来。转移特性的斜率为:AIDAVGS忆$常数它反映了 V对I的控制能力,是表征场效应管放大作用的重要参GSD数,称为跨异。一般为0.15mS (mA/V)。它可以由式1求得:21DSS-VGS (TH)VGSVGS (TH) 输出特性(漏极特性)反映了漏源电压V对漏极电流I的控DSD制作用。图2为N沟道场效应管的典型漏极特性曲线。由图可见,曲线分为三个区域,即I区(可变电

4、阻区),11区(饱 和区),III区(截止区)。饱和区的特点是V增加时I不变(恒流),DSD而V变化时,I随之变化(受控),管子相当于一个受控恒流源。GSD在实际曲线中,对于确定的V的增加,I有很小的增加。I对V的GSDDDS依赖程度,可以用动态电阻r表示为:DSr二常数DS AIGSD在一般情况下,r在几千欧到几百欧之间。DS图丄珂沟道场效应骨转期特性S2海沟道墻效症骨输出特性 图示仪测试场效应管特性曲线的方法: 连接方法:将场效应管G、D、S分别插入图示仪测试台的B、C、 E。 输出特性测试:集电极电源为+10v,功耗限制电阻为lkQ; X轴 置集电极电压IV/度,Y轴置集电极电流0.5m

5、A/度;与双极型晶体 管测试不同为阶梯信号,由于场效应管为电压控制器件,故阶梯信号 应选择阶梯电压,即:阶梯信号:重复、极性:一、阶梯选择 0.2V /度,则可测出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并从特性曲线求出其参数。 转移特性测试:在上述测试的基础上,将X轴置基极电压0.2V /度,则可测出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并从特性曲线求出其参数。 场效应管主要参数测试电路设计: 根据转移特性可知,当V =0时,1=1,故其测试电路如图3GSD DSS所示。 根据转移特性可知,当1=0时,V二V ,故其测试电路如图4DGS GS(TH)所示。3. 自给偏置场效应管放大器:自给偏置N沟道场效应管共源基本放大器如图5所

6、示,该电路与 普通双极型晶体管放大器的偏置不同,它利用漏极电流I在源极电阻DR上的压降IRs产生栅极偏压,即:SDV =-I RGSQ D S+&诂 Jii; I k41图3匸欣测试电路 闍4簞圖咖测试电路ES自磐偏置站竝徨辔散大屆由于N沟道场效应管工作在负压,故此称为自给偏置,同时Rs具 有稳定工作点的作用。该电路主要参数为:电压放大倍数:A =V /V =-g RV 0 i m L式中:R =R II R II rL D L DS输入电阻:RRi G输出电阻:R=R II rO D DS4. 恒流源负载的场效应管放大器:由于场效应管的g较小,提高其放大倍数的一种方法代替,如图m6所示。它利

7、用场效应管工作在饱和区时,静态电阻小、动态电阻较 大的特性,在不提高电源电压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大的放大倍数。6.场效应管放大器参数测试方法:静态工作点调试:同单极放大器调试方法;电压放大倍数测量:同单极放大器调试方法;放大器频率特性测量:同单极放大器调试方法;输入阻抗测量:放大器输入阻抗为从输入端向放大器看进去的 等效阻抗,即:R=V/I该电阻为动态电阻,不能用万用表测量。输i i i入阻抗R测量装置图如图7所示。i测量图中,R为测量R所串联在输入回路的已知电阻(该电阻可根据理论计算R选择,为减小测量误差,一般选择与R同数量级),ii其目的是避免测量输入电路中电流,而改由测量电压进行换算,即:

8、图7输入阻抗测呈装置圉,则:VViV - VS i上述测量方法仅适用于放大器输入阻抗远远小于测量仪器输入阻 抗条件下。然而,场效应管放大器输入阻抗非常大,上述设计放大器要求:R500kQ,而毫伏表R约1MQ,故测量将产生较大的误差,ii同时将引入干扰。故不能用毫伏表测量V。同时,由于放大器输出阻i抗较小,毫伏表可直接测量。因而采用测量输出电压换算求R。i当电路不串入R时,V =V,输出测量值为:i1 sV =A *V =A *V ;o1 v i1 v s当电路传入R时,v二Ri v,输出测量值为:i2 R + R SiRV = Av *V = Av * i VO 2i 2i由于同一放大电路,其

9、放大倍数相同,令上述两式相除进行整理 可得:VR二 宀 Ri V VO1 O 2输出阻抗测量装置如图5所示,在输入回路不串接R情况下:若输出回路不并接负载R,则输出测量值为:V ;L08若输出回路并接负载R,则输出测量值为:V ;则可按下式求R。LOLoV -VOOLV / ROL在上述输入阻抗、输入阻抗测量时,应保证输出波形不失真。三、实验仪器1、示波器 1 台2、函数信号发生器 1 台3、直流稳压电源 1 台4、数字万用表 1 台5、多功能电路试验箱 1 台6、交流毫伏表 1 台实验内容及数据4、电路搭接:根据重新设计电路,在实验箱上搭接实验电路,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方可将+12V直流电源

10、接入电路。其中R采用实验箱上的1KQS电位器。仿真电路:vcc12VRDB.akQQ5C2卄10pFR1-AAAr-C1Tl-100nF2SK30ATMRL 10kQ5、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测量:根据设计理论值,通过调整电位器Rs,使静态工作点基本符合设 计参数并填入表3。表3静态工作点设计、测量测量计算静态工作点V (V)DQV (V)GQV (V)SQI (mA)DQV (V)DSV (V)GS实际测量值6.0010.00280.45230.88255.5487-0.4495理论设计值(仿真值)61.244(mV)768.688(mV)0.88245.2313-0.76744相对误差:E =I

11、DQDQ实DQ设=0.01%DQ设EVDS=6.07%V - VDS实DS设VDs设EVGSV - VGS实GS设VGS设=41.43%误差分析: 实际测得的I和与V仿真值相差不大,而V与仿真值相差较大。DQDSGS误差产生的原因:1、实验中所用电阻存在误差。2、数字万用表的误差。3、直流电源的误差。仿真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V =6VDQ测V :GQR1-VW620kQC1HHWOnFC2Tl-1OpF2SK30ATM测V :SQR1-VA-G20kORG ezoka你口 :Key=ACs47pFRL10kQ6、场效应管放大参数测试:参照单级放大器参数测试方法,选择合适的输入信号,自拟实 验

12、步骤测量放大倍数。参照输入阻抗测试方法,选择合适的串接电阻R,自拟实验步 骤测量输入阻抗。参照输出阻抗测试方法,选择合适的负载RL,自拟实验步骤测 量输出阻抗。设计输入信号V =100mV,频率f=lkHzP-P有效值:Vp =35.355mV2J2不串入R,测Ro时带负载测量ViVoVOLRLAvAVLRo测量值35.355mV365.7mV224.3mV10kQ10.346.3446304Q仿真值35.355mV431.852mV260.302mV10kQ12.2157.36256590Q空载,示波器不观察输入波形测量Vo1 (不串入R)Vo2(串入R)RRi测量值224.3mV116.47mV620KQ669.7kQ仿真值260.304mV129.994mV620kQ618.5kQ相对误差:E =RoR - R o测o仿Ro仿=4.3%E =RiR - Ri测i仿Ri仿误差分析:=8.3%实验测得的输出电阻略小于仿真值,输入电阻略大于仿真值误差产生的原因:1、电阻、电容等元件本身存在误差。2、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机器本身存在的系统误差。3、受桌面振动的影响等。仿真电路:1、R=0 KQ时测V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