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技术在瘘管窦道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3888868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介入放射技术在瘘管窦道造影中的应用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介入放射技术在瘘管窦道造影中的应用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介入放射技术在瘘管窦道造影中的应用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介入放射技术在瘘管窦道造影中的应用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介入放射技术在瘘管窦道造影中的应用价值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介入放射技术在瘘管窦道造影中的应用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介入放射技术在瘘管窦道造影中的应用价值(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介入放射技术在瘘管窦道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杨光远【摘要】Objective: explore the value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n fistula sinus radiography. Methods:the contrast agent spillover rate,the detection rate of whole lesion and the radiation dose were compared between 51 cases of fistula sinus radiog-raphy with traditional angiograp

2、hy and 55 cases with interventional radiography. Results:Contrast overflow rate and radiation dose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 group B )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method ( group A ) , and the demonstration rate of the whole fistula antrum in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hi

3、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Conclusions: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many aspects than conventional fistula sinus angiography,including operation method, lesions demonstration and radiation protection of both doctors and patients ,and can be a technical alternative.%目 的:探讨介入放射技

4、术在 瘘管窦道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传统造影法所做的55例瘘管窦道造影与介 入放射法所做的51例瘘管窦道造影的对比剂外溢发生率、病变全程显示率、辐射 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介入放射法组对比剂外溢率、辐射剂量明显低于传统造 影法组,瘘管窦道全程显示率明显高于传统造影法组。结论:介入放射法进行瘘管 和窦道造影比传统造影方法无论从操作、病变显示及医患双方的辐射防护等方面都 具有明显优势,完全可以进行技术替代。期刊名称】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年(卷),期】2016(014)006【总页数】3页(P666-668) 【关键词】 造影技术;介入放射技术;瘘管窦道【作 者】 杨光远【作者单位】 湖

5、北省房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湖北房县 442100【正文语种】 中文瘘管和窦道是临床常见病,诊断不难,进一步了解病变范围是确定治疗方案必不可 少的步骤。瘘管与窦道造影是常用的诊疗手段,笔者采用介入放射技术对其进行了 技术改进,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行瘘管及窦道造影的106例 患者,其中男47例,女59例;年龄18-57岁,平均(34.512.3)岁;痿管 56例,窦道50例;先天性瘘管35例、窦道19例,后天性瘘管21例、窦道31 例;痿管、窦道长度6.5 25.0 cm,平均(1011.2) cm。根据造影方法不同, 将患者随机分为:

6、A组为传统造影法,55例(痿管25例,窦道30例),均在带 电视系统的数字胃肠机下进行;B组为介入放射法,51例(痿管31例,窦道20 例),在DSA下进行,并对5例先天性痿管行介入治疗。1.2 仪器与方法1.2.1 传统造影法局部碘伏消毒,有分泌物者轻压外口邻近,尽量排出分泌物,将 注射器乳头插入瘘(窦)口,在透视监视下,缓慢注入30%泛影葡胺,对比剂前 进停止时停止注射,尽量避免对比剂外溢,以纱布块贴敷外口,行多角度摄片。造 影结束后尽量抽出对比剂1-3。1.2.2介入放射法局部碘伏消毒,根据痿(窦)口大小,选择4-8 F动脉穿刺扩 张器,对深部痿管窦道采用造影导管。在DSA脉冲(8 Pu

7、lse/s )透视监视(其中 在导管导丝向深部推进中采用间断透视法)下,在导丝引导下,将扩张器插入瘘管(窦道)内23 cm (或至病灶底部),固定后,将导丝捻转深入,当前进明显 受阻、患者明显不适时,停止、撤出,经扩张器(或导管)推注30%碘海醇或泛 影葡胺,无外溢及前进停止、有一定推注压力时停止注射,进行多角度观察。其中 5例瘘管中段较细,推入造影受阻,在导丝引导下将扩张器向前跟进,将扩张器前 端置于管腔较细处加压推注造影,使痿管全程清晰显影(图1a1d)。对较深的 瘘管窦道,利用导丝与导管的协同作用将造影导管置入瘘管窦道最底部后推注对比 剂(图2a2c)。造影结束时尽量抽出对比剂。5例(颌

8、下腺痿管2例,涏腺痿 管1例,小肠痿管2例)行介入治疗。方法1:后天性痿管,先行高氯盐水(化学刀I号)杀灭耐药菌株(先天性痿管不用);用明胶海绵封堵痿管内口; 用20%石炭酸溶液(化学刀口号)消除痿管内壁结缔组织,待物理炎症消除后, 新鲜肉芽组织增生修复瘘管。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2组对比剂外溢发生率、病变全程显示 率、辐射剂量进行比较分析,并行X2检验。以Pv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均一次造影成功,造影情况见表1。对比剂外溢率,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 v 0.05 );病变全程显示率,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v 0.05

9、 );透视辐射剂量,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v 0.05)。超声诊断瘘管和窦道有一定的局限性,张云山等 4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7 例鳃裂囊肿和瘘管的误诊率高达58.8% ,林红雨等 5 经超声检查12例,均误 诊为囊性、囊实性、实性占位性病变。国外资料6表明,腔内超声对直肠的周 围结构及痿管的分辨力可与MRI媲美,但腔内超声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当痿管 合并感染时,患者无法忍受,且超声穿透度有限,对某些高位复杂肛瘘分支瘘管的 检出率较低7。林红雨等5报道的 11 例 CT 平扫的诊断符合率为27.3%(3/11)。林红雨等 8报道的一组鳃裂囊肿和瘘管的 CT 表现,合并中耳乳

10、突炎及胆质瘤者瘘管均 未显示。王胜金9 研究发现,57例痿管CT造影诊断符合率为100%,但其技 术操作的关键还是基于 X 线瘘管造影,文中未讨论采用何种方法能保证瘘管全程 充盈对比剂、无对比剂充盈的痿管是否可在CT三维重建中显示。马海峰等10 通过MSCT直肠填塞痿管造影三维重组技术对31例临床拟诊或确诊肛痿的患者行 前瞻性研究得出,CT对肛痿内口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9%、 96.7%和66.7%,但CT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较低,难以显示复杂性痿管内口,影响 了对高位瘘管和盆底组织的分辨。徐向阳等11介绍向瘘管内注射对比剂后, 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优点是能显示痿管与邻近结构

11、的关系,但必须采用一种良 好的方法让对比剂充分填充瘘管,否则仍无法清晰显示瘘管窦道全程及走行。因此, 选择一种能使痿管充分填充对比剂的方法是关键,且CT扫描的辐射剂量较高,不 利于患者的防护。MRI对软组织分辨力较高,国外应用MRI对肛痿进行检查及诊 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报道12-13 称,MRI对肛痿诊断的准确率高达 90%93%。但盆腔软组织结构较复杂,操作复杂、费用较高,国内应用较少, 报道不多,有待进一步研究。瘘管和窦道造影作为一种传统 X 线诊断手段,凭借操作简便、图像直观等优点在 临床延用至今14。但传统造影方法常因瘘口较大或过小与注射器无法紧密接 合,在注射时发生对比剂外溢,

12、外溢对比剂与病变重叠影响病灶的显示,同时无法 加压注射而不能显示较深、较长、较细痿管窦道全程。Kuijpers等15 研究发 现,25例高位复杂性肛痿患者,普通X线造影示4例无法显示内口及分支管道、 3 例假阳性。曹亮等16报道,瘘管较多、远离主管道的细小分支可发生粘连 或被坏死组织堵塞,瘘管造影因显影不完全而影响诊断准确性。黄士明等17 对简单肛瘘采用碘油造影,认为碘油造影能及时发现隐蔽管道及原发病灶,可为手 术提供详细的影像学依据,但无法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传 统造影法对比剂外溢率高达 81.8%(45/55)、病变全程显示率 63.6%(35/55), 说明这一技术的

13、缺陷。改良法利用硬膜外导管行插管造影,因其导管缺乏足够的支 撑力常无法插入较深、长的瘘管底部,且其不能与瘘管口紧密接合,不能以较高的 压力推注,所以仍无法清晰显示较细、长、深、行程弯曲瘘管的全程18。 介入放射法是应用介入放射技术及介入放射器材、设备进行操作18,有效克 服了传统造影法、改良法的不足,特别是超滑导丝,可有效通过、深入细小腔隙, 对细小瘘管窦道的全程显示具有重要价值。本组多例先天性瘘管,管腔细小、行程 长而弯曲,超滑导丝仍可顺利到达瘘管内口。本研究显示,介入放射法组对比剂外 溢率仅 5.9%(3/51)、病变全程显示率 100%(51/51),具有明显优势18。本组5例行介入治疗

14、,治愈率100%。DSA血管造影设备的脉冲透视、高质量图像、便捷的操作界面的优势及由其带来的操作上的优势,明显缩短了操作时间,患 者与操作者的辐射剂量也明显减少。本组辐射剂量(随机法):A组透视时间平均(56.48.5) s,透视辐射剂量(入射表面剂量)(6.261.23) mGy; B组透视 时间平均(38.41.5)s,透视辐射剂量(入射表面剂量)平均(3.141.09) mGy。综上所述,使用介入放射法行瘘管和窦道造影比传统的造影方法无论从作操、病变 显示及医患双方的辐射防护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进 行技术替代。【相关文献】1李麟荪,贺能树介入放射学一一非血管性M

15、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 395-400.2 上海医学院X线诊断学编写组.X线诊断学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 : 632.3 梁振江,卢伟第一鳃裂发育异常J屆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党分册,2000,24 ( 5 ): 260264.4 张云山,邱璇,李进让鳃裂囊肿和痿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误诊原因探讨J 临床误诊误 治杂志,2014,27(8):43-46.5 林红雨,黄宝生,王爱英,等鳃裂囊肿和痿管的影像诊断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05,11(1):22-25.6 Felt-bersma RJ.Endoanal ultrasound in perianal fist

16、ulas an abscesses J.Dig live Dis, 2006,38:537-543.7 威婉,杜灏兰,许亚晔,等.MRI在肛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 , 21(2):41-43.8 林红雨,陈巨坤,黄宝生鳃裂囊肿和痿管的CT诊断J 中国影像技术杂志,2001 , 17 (2):145-146.9 王胜金痿管CT造影在复杂性肛痿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医药科学,2013 ,3 ( 3 ): 124- 125.10 马海峰,王嵩,王夕富肛痿术前评估新方法:多层螺旋CT直肠填塞痿管造影三维重组技 术临床应用探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 ,26 ( 6): 605-608.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