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扩建建设项目奶牛养殖小区扩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388158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扩建建设项目奶牛养殖小区扩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2扩建建设项目奶牛养殖小区扩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2扩建建设项目奶牛养殖小区扩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2扩建建设项目奶牛养殖小区扩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2扩建建设项目奶牛养殖小区扩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扩建建设项目奶牛养殖小区扩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扩建建设项目奶牛养殖小区扩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县*奶牛养殖小区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县*奶牛养殖小区陕西省农业工程勘察设计院二一二年九月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及可行性.2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8第四章 建设单位概况.10第五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10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13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20第八章 财务评价.21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23第十章 社会效益分析. . .25第十一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26第十二章 结论与建议.28附 表 1、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一览表2、销售收入估算表3、总成本费用表4、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5、损益表附 图 1、总平面布置图2、项目建设地区域位置图附 件 1、

2、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一览表2、组织机构代码证3、租地协议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名称陕西省*县*奶牛养殖小区扩建项目二、项目性质扩建三、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项目建设单位: *县*养殖小区法人代表: *所有制形式: 奶牛合作社四、建设地点陕西省*县*镇回朝村五、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1年 即2012年10月2013年9月六、建设规模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年存栏260头的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项目建成后年生产鲜牛奶1820吨。七、项目建设内容(一)、建安工程1、地下式3连栋青贮窖1座,30m4m4m,容积1440m3;2、新建厌氧发酵池200m3;3、排水沟360m;4、新修运动场3240m2;

3、5、场区北面新建铁丝网围栏175m;6、场区新修围墙34米;7、新修大门1座;8、新打200米深机井1眼;9、新建20m3水塔1座;10、给水管100m;11、场区绿化600m2;12、新建消毒池1座。(二)仪器设备购置1、铡草机2台;2、人工授精设备1套;3、冰箱1台;4、冰柜1台。八、总概算与资金筹措该项目总投资90.84万元,用于牛舍,青贮窖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中央财政配套50万元、企业自筹40.84万元。九、经济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年可新增挤奶收入59.15万元,实现利润总额17.93万元,投资利润率17.75,财务内部收益率21.15,经营期可实现财务净现值66.4万元,静态投

4、资回收期5.42年,动态投资回收期6.46年。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第一节 项目建设背景畜牧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于促进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的膳食结构,提高国民体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奶业经过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后,正处在从单纯的数量扩张向整体结构优化、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转变的关键时期。陕西省是我国的乳业大省,更应抓住机遇,努力把我省奶业发展推向新阶段。近年来,*县全县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发展畜牧业的扶持力度,使全县畜禽生产规模和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2007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1.3亿元

5、,占农业总产值的28%,畜牧业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2007年底,*县奶牛存栏达6870头,年产奶量13200吨。但从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畜牧产业还存在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低,饲养水平不高,奶牛单产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抵御风险能力比较弱等问题,为了尽快做大做强畜牧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陕西省省政府“贯彻国家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意见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0748号)”精神,结合本县实际,*县提出:到2010年,畜牧产值达到1.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以上,农民人均牧业收入占到人均纯收

6、入30%以上,全县存栏奶牛达到1万头以上,奶产量达到40000吨以上。实现畜牧业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饲草饲料生产、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进一步完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生产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型、环境友好型转变。根据*县奶牛养殖的分布现状,结合本县实际,以现有奶牛养殖专业村为基础,通过技术指导,资金扶持,壮大养殖规模,形成示范效应,辐射带动周边村、组,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形成*、丁家、昭仁、地掌、彭公、相公、芋元7个乡镇的中北部地区奶源基地,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达到10个。 *奶牛小区作为*县目前最大的养殖小区,基础设施较差,给水

7、、道路和交通设施差,牛舍面积较小,距国家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仍有很大的差距。本次项目申请国家资金进行小区改建,做到粪污集中处理及综合利用,改善水、电、路条件,配套必要的兽医和人工授精设备,达到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的水平。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该项目可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促进*县经济发展加快发展奶牛养殖业,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需要。*县饲草资源十分丰富,有各类草地20多万亩,其中天然草场14万亩,人工种草保留面积6万多亩。同时,每年还有20万亩左右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秸秆可作为饲料用于奶牛产业发展。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可以充分利用农区秸秆资源,大幅度提高牛、羊肉和鲜奶产量;可以大大节约

8、饲料用粮,缓解粮食需求增长的压力;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促进粮食增产;还可以减少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基本实现了“秸秆多牛多肥多粮多”的良性循环,形成节粮型畜牧业生产结构,充分显现出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最大化、污染排放最小化和可持续消费等主要特征。加快发展奶牛养殖业,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前提,增加农民收入是根本,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鲜奶及乳制品的需求呈加快增长的趋势,加快奶牛养殖业发展,可满足奶业市场的需求,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新的契机,必将推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发展奶牛养殖

9、业,是建设绿色有机苹果基本的需要。*县苹果种植规模大,总面积已达到21万亩,加大绿色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全面提高果品质量,增加市场竞争力,必须有充足的有机肥料作保证,加快奶牛养殖业发展,可提供充足的优质有机肥,满足绿色有机苹果基地建设需要,达到以畜促果、以果带畜的目的,实现苹果生产的有机化、绿色化。二、建设奶牛养殖小区,提高牛奶生产安全性近年来,国内外市场上出现了各种不安全、甚至有毒有害的食品。而对于乳制品安全性的控制第一环节就是要做好牛奶生产的安全性。随着畜牧产业的大力发展,国家及地方政策的支持,我国不仅大规模养牛存栏量大幅度增加,而且农户散养奶牛数量也有较高水平的提高。但我国较多农户饲养奶牛

10、生产水平低,饲养管理不科学,技术跟不上,使得牛奶生产过程达不到食品安全卫生的要求。提高牛奶质量,保证食品安全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奶牛集中、进区饲养成为必然。近几年我国奶牛养殖小区的建设也非常迅速,养殖小区除了有利于规模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外,还具有统一管理,集中防疫和改善村庄环境等多种优势。所以发展奶牛养殖小区,已成为各级畜牧管理部门、技术推广部门和广大奶牛养殖户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奶牛养殖小区,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建立标准化奶牛小区,把散养的农户集约化管理,不但可以提高奶牛生产水平,提高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用统一管理,控制牛奶生产的安全性。同时,小区化标准养殖,有利于采用防疫措施

11、。这样,形成以牛奶质量求生存,谋发展的小品牌效应,良性促进奶牛养殖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针对*奶牛业的现状和发展的需要,发展小区是解决奶牛业发展的关键,奶牛小区饲养可以做到集中管理,统一防疫,这可大大减少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风险,大大提高公共环境卫生的安全性。三、改善养殖小区基础设施,达到国家奶牛养殖小区标准目前陕西省和*县养殖小区的建设中仍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统一配种工作不到位,配种工作漏洞多,统一饲料供应难以做到。不能统一制作、供应青贮,消毒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防疫工作不统一,水、电、路基础设施不完善,尤其是污水和粪便的处理。*奶牛小区作为*县目前最大的养殖小区,基础设施较差,缺少污水排放及处理设

12、施,污水排入渗坑,对周围农田造成一定污染;没有自己的水源,仍从附近村庄取水;入区的道路及园区内道路均为土路,雨雪天交通极为不便;牛舍面积较小,仍有100头牛不能入驻,距国家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仍有很大的差距。基于以上原因,申请国家资金进行小区改建,做到粪污集中处理及综合利用,改善水、电、路条件,配套必要的兽医和人工授精设备,使养殖小区真正达到 “五统一(统一防疫、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配种)”,“五提供(提供水电、提供住宿、提供牛舍、提供技术指导、提供优良饲料)”的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水平。第三节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一、政策优势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农业产业化政策,顺应西部大开

13、发形势和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方向。节粮型畜牧业是我国大力扶持和加强的产业,是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需,涉及到人们饮食结构调整和全民族身体素质的提高。2007年9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提出对奶业发展采取八条政策措施:加大奶牛良种补贴力度;实施后备母牛补贴政策;国家对奶牛养殖农户购置牧业机械和挤奶机械给予补贴;加强对奶牛养殖农户的信贷支持等。为了进一步优化奶牛养殖结构,标准化生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农经司、农业部计划司出台关于申报2009年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用中央财政支持标准化奶牛小区建设。*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以奶牛、生猪为重点畜牧产业

14、的意见、关于加快我县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中提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生产化经营为纽带,以提升奶牛养殖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按照“龙头带动、政策激励、业主建设、市场运作”的发展思路,培育发展起点高、规模化的龙头企业和奶源基地,把奶牛产业培育成为布局合理、效益最佳的优势产业,走出一条农民增收、生态建设与现代奶牛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路子。为了推进畜牧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近年来,*县从资金方向加大了扶持力度,县扶贫办、信用联社简化办事手续,加大了对养殖户的资金投放力度,目前,一个具有一定养殖基础的农户最多能贷款3万元,并能享受年息0.5%的贴息。2007年,*县累计发放畜牧贷款137户400多万元,其中在小东庄现场发放20户46万元。通过资金扶持,全县规模养殖户由2002年的2100多户发展到6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