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3870567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彷徨()()赫然()踌躇()()2、“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分)3、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中写到了众多著名作家,请写出他们的代表作。(4分)福楼拜:歌德:屠格涅夫:左拉:4、莫泊桑是作家,被称为,代表作有、等。(2分)5、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的史事。司马光,政治家、史学家。(2分)6、翻译下列句子:(3分)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7、孙权劝学中有些语句演化

2、为成语,至今仍有生命力,请摘出两例并加以解释。(2分)8、对“踏花归来马蹄香”进行美术构思,然后用一组句子,表达画面的内容。(不超过40字)(2分)9、下面一则轶事,诗人的回答表现了什么()(1分)一位著名的诗人在只容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与一个怀有敌意的批评家相遇,那个批评家蛮横地说:“我从不给疯子让路!”诗人退到路边,说:“我恰恰相反。”、表现了诗人的宽宏大量。、表现了诗人的高雅风度。、表现了诗人的反击艺术。、表现了诗人的自命清高。10、读下列语句,写出你的理解:(2分)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值就愈小。

3、”第二部分:(一)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

4、,请传观。”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11、选文一、二两段起什么作用?(

5、1分)12、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每件不超过8个字)(3分)13、“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句话表明了闻一多先生的精神。(有一成语填写)(1分)14、课文善于用典型的语言和神态表现人物性格,请从选文中选出相应的语句。(2分)语言:神态:15、选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分)16、这部分是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这部分中的“说”和“做”揭示了闻先生的什么精神?(2分)17、最后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二)那一种感动依然是那座坟茔。呜咽的山风渗过繁密的枫树枝,轻拂着坟头一簇簇赭黄的杂草,草尖上斑驳的碎树影微微地晃

6、动着,好像一件闪沉的迷彩衣披在坟头上。依然是那个老头。一身灰白的中山装透着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沧桑。在21世纪的这个秋日里显得特别冷峻和沉重。岁月的刀痕布满一张不太对称的脸庞右眼深深地隐了下去,颧骨很高,似乎比头上的灰旧帽沿还要突出,左手拄着拐杖,上面油漆已大半驳落,看不到右手,空空的右袖管在徐徐的山风中轻微地摆动着。依然是我,只是身上穿着军装。往事飘然而至。去年秋游,也是上这座山。为了抄近道,我和几个同学从山腰这几座没有墓碑的坟茔旁越过。一个老头突然冒了出来,发出含糊不清的咆哮声,挥动着拐杖,一瘸一拐地朝我们奔来,我们吓得赶紧跑出了坟地。秋游的兴致被他搅和了,老头那让人恐惧的身影伴着一声声咒骂

7、被刻在我的记忆中。后来,我听说老头就住在山脚下的市干休所里。据说他当年是刘邓大军中的一名连长,在一次战略转移中被子弹击中头部和右臂,从此有些神志不清,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古怪。但是每天都要到山上这块坟地转一转,这里埋着的是当年牺牲的无名战士,这件事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今天,我是穿着军装与同学到山顶的望江亭聚会。当老头再一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时,人群一哄而散,我也惊得转身便跑。然而身后静悄悄的。我惊异地转过身去,发现老人怔怔地盯着我,眼神里透着惊喜的光芒。在我不知所措的目光中,老人左手中的拐杖轻轻滑落了,那苍白、瘦长、微微颤抖的手指缓缓地抬到胸前,缓缓地越上肩头,又缓缓移至眉际,最后定格在帽沿下。

8、一个标准的左手军礼!一瞬间我感觉胸口被一团东西堵住,呼吸变得艰难,只任凭血液在身上无绪地奔涌,最后直奔上脑际,我怔在了当处。良久,我才反应过来,整了整军装,面对着眼前这尊神圣的雕像,敬了我参军以来一个最缓慢也最沉重的军礼!热泪顺着脸颊悄然而落。18、文章首先描绘了坟茔、老头和“我”三个独立的画面,请回答:(3分)坟茔的画面显得,其中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老头的画面显得,其中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我”的画面显得,与去年秋游不同的是。19、请说说“往事飘然而至”这句话在文中的具体作用。(2分)20、在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相照应的词语或句子。(2分)与“这里埋着的是当年牺牲的无名战士”相照应的词语是第二段的

9、。与“空空的右袖管在徐徐的山风中轻轻地摆动着”相照应的句子是。21、文中称老军人先是“老头”后为“老人”,这是写法,虽只一字之差,却表明了。(2分)22、标题是因为什么而感动?(2分)(三)阿庆丰子恺我的故乡石门湾虽然是一个人口不满一万的小镇,但是附近村落甚多,每日上午,农民出街做买卖,非常热闹,两条大街上肩摩踵接,推一步走一步,真是一个商贾辐辏的市场。我家住在后河,是农民出入的大道之一。多数农民都是乘航船来的,只有卖柴的人,不便乘船,挑着一担柴步行人市。卖柴,要称斤两,要找买主。农民自己不带秤,又不熟悉哪家要买柴。于是必须有一个“柴主人”。他肩上扛着一支大秤,给每担柴称好分量,然后介绍他去卖

10、给哪一家。柴主人熟悉情况,知道哪家要硬柴,哪家要软柴,分配各得其所。卖得的钱,农民九五扣到手,其余百分之五是柴主人的佣钱。农民情愿九五扣到手,因为方便得多,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人市去买物或喝酒了。我家一带的柴主人,名叫阿庆。此人姓什么,一向不传,人都叫他阿庆。阿庆是一个独身汉,住在大井头的一间小屋里,上午忙着称柴,所得佣钱,足够一人衣食,下午空下来,就拉胡琴。他不喝酒,不吸烟,惟一的嗜好是拉胡琴。他拉胡琴手法纯熟,各种京戏他都会拉,当时留声机还不普遍流行,就有一种人背一架有喇叭的留声机来卖唱,听二出戏,收几个钱。商店里的人下午空闲,出几个钱买些精神享受,都不吝惜。这是不能独享的,许多人旁听

11、,在出钱的人并无损失。阿庆便是旁听者之一。但他的旁听,不仅是享受,竟是学习。他听了几遍之后,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足见他在音乐方面,天赋独厚。夏天晚上,许多人坐在河沿上乘凉。皓月当空,万籁无声。阿庆就在此时大显身手。琴声宛转悠扬,引人人胜。浔阳江头的琵琶,恐怕不及阿庆的胡琴。因为琵琶是弹弦乐器,胡琴是摩擦弦乐器。摩擦弦乐器接近于肉声,容易动人。钢琴不及小提琴好听,就是为此。中国的胡琴,构造比小提琴简单得多。但阿庆演奏起来,效果不亚于小提琴,这完全是心灵手巧之故。有一个青年羡慕阿庆的演奏,请他教授。阿庆只能把内外两弦上的字眼上尺工凡六五乙上教给他。此人按字眼拉奏乐曲,生硬怪异,不成腔调。他怪怨胡琴

12、不好,拿阿庆的胡琴来拉奏,依旧不成腔调,只得废然而罢。记得西洋音乐史上有一段插话:有一个非常高明的小提琴家,在一只皮鞋底上装四根弦线,照样会奏出美妙的音乐。阿庆的胡琴并非特制,他的心手是特制的。笔者曰:阿庆孑然一身,无家庭之乐。他的生活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可见音乐感人之深,又可见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感悟佛法而出家为僧者,亦犹是也。(选自缘缘堂随笔集)23、根据上下文,解释第段“其余百分之五是柴主人的佣钱”一句中“佣钱”的意思。(2分)24第段描写了许多人旁听留声机卖唱的场景,阿庆与一般旁听者不同的地方是什么?(2分)25“浔阳江头的琵琶”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琵琶行中琵琶女弹奏的美

13、妙乐曲,作者为什么说“浔阳江头的琵琶,恐怕不及阿庆的胡琴”?(2分)26第段写“有一个青年羡慕阿庆的演奏,请他教授”的故事,用意何在?(2分)27第段写西洋音乐史上“一个非常高明的小提琴家”的“一段插话”有何作用?(2分)28在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哪个更重要?谈谈你的看法。(2分)第三部分:写作(40分)爱,是一种崇高深挚的感情;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会有许多爱的情感,从中你会有许多爱的感悟。请以“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北京市宣武区)第三单元检测题答案1、略2、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

14、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3、略4、法国;短篇小说巨匠;项链、羊脂球5、编年;战国;五代;北宋6、略7、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释略8、略9、10、略11、起过渡或引出下文的作用。12、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13、视死如归14、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昂首挺胸,长须飘飘15、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16、文章先写他的“说”,写他“说”的事实,写他“说”的内容与目的。再用三件事叙述他的“做”。用他的“说”和“做”揭示其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大无畏精神。17、总结全文。18、严肃、凄凉;比

15、喻苍老、冷峻;对比简洁、单一;穿着军装19、引出去年秋游与老人相遇情景的回忆和老人身世的插叙。20、迷彩衣在一次战略转移中被子弹击中头部和右臂。21、先抑后扬;表明了“我”对老军人可怜可怕到可敬可爱感觉的变化22、因这位老军人对无名烈士坟茔的神圣守望而感动,因这位老军人对军装的特殊感情而感动,一位青年对长者、前辈的沉重军礼而感动。23、买卖中付给出力的中介人的报酬(意思对即可)24、他的旁听,不仅是享受,竟是学习。25、因为琵琶是弹弦乐器,胡琴是摩擦弦乐器。摩擦弦乐器接近于肉声,琴声宛转悠扬,引人入胜,容易打动听琴的人(意思对即可)。26、反衬阿庆的心灵手巧,身心全在胡琴上(意思对即可)。27、阿庆的胡琴并非特制,他的心手是特制的(意思对即可)。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