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3858216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公共艺术课程是以学生参与艺术学习、赏析艺术作品、实践艺术活动为主要方法和手段,融合多种艺术门类和专业艺术特色的综合性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公共艺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二、课程教学目标1

2、 使学生了解不同艺术类型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兴趣。2 使学生掌握欣赏艺术作品和创作艺术作品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有关的基本知识、技能与原理,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3 增强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与分析评判的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提高生活品质的意识。三、教学内容结构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刘五华主编的公共艺术,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组成。4 基础模块是所有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20学时。拓展模块是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学习或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而设置的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为16学时。5 美术教学通

3、过不同美术类型(绘画、书法、雕塑、工艺、建筑、摄影等)的表现形式与发展演变进程,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知识、技能与原理,熟悉基本审美特征,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与人文内涵,感受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提高审美能力。通过选择具有经典性、代表性和时代性的各种美术佳作,指导学生从自然、社会、文化和艺术等角度进行比较欣赏,更好地理解各民族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并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审美视野,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观。6 组织、引导学生参加艺术第二课堂和社团实践活动,通过学习观摩、比较分析、感受体验、创作表现,熟悉不同艺术类型,学会欣赏、理解形式美与内涵美的统一,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尊重不同的审美价值取

4、向,发掘学生表现潜能,体验创造乐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分析、评价和判断能力。四、教学实施教学实施过程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1. 遵循艺术规律,注重感知体验。遵循艺术感知规律与学生认知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其情感体验。同时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浓郁的艺术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实践,开展合作学习,感受艺术魅力,愉悦身心。2. 加强课程建设,注重衔接融合。在把握课程要求前提下,按照模块化的教学思路选择课程内容,组织教学。指导与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关注艺术与自然、社会、文化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注重不同模块间、不同艺术门类间的交叉融合,加强艺

5、术课与产业文化、职业文化的衔接,突出职业教育特色。3. 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收集数字化教学资源,合理应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我校配备的数字化教学设施,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形式展开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4. 充分利用资源,拓展教学领域。密切关注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现代艺术发展的新动态,利用青岛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优势和艺术资源,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创设具有研究性、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激发学习热情。教学计划进度表:单元课题名称计划教学时数预计完成周次第一单元第一

6、节美术的意义与人生21第二节美术与生活22第二单元第一节平面表现23第二节空间表现24第三单元第一节绘画25第二节书法26第二节雕塑与建筑27第四单元第一节绘画28第二节雕塑29第二节建筑210第五单元第一节设计的范畴、第一节设计的发展211第六单元第一节平面构成212第二节色彩构成213第三节立体构成214第七单元第一节图形设计215第二节比例与尺度第、第三节光线与色彩、第四节材质与肌理216第八单元第一节标志设计217第二节广告设计218五、考核与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1 评价原则与内容。对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考核的同时,注重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及合作能力;注重考察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评价能力等综合素养。同时关注学生整体水平,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形成富有个性的欣赏感受与表达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2 评价方式与方法。通过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采用简便有效的评价方法,注意评价的客观性与可操作性。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进步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做出积极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信和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