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一课多讲反复评”有效教学的探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3857415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文:一课多讲反复评”有效教学的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论文:一课多讲反复评”有效教学的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论文:一课多讲反复评”有效教学的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论文:一课多讲反复评”有效教学的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论文:一课多讲反复评”有效教学的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一课多讲反复评”有效教学的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一课多讲反复评”有效教学的探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课多讲反复评”有效教学的探究怎样的一节课才是优质课?怎样的教学资源使用才是最有效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优化教学成果的资源进行了 “二次”开发,在科组范围内开展以美国地理为例的“一课多讲反复评”活动,旨在探究教学目标完成的有效性。一、有效教学要求老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说:同一节课,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换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寡味索然,上课简直成了受罪。显然,同一课题,教法不同,课堂效果不同。古人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

2、“亲”的是博学的老师,“信”的是老师传授的有效知识。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资源的拥有者和开发者。今天我们用同一课题,在不同的教师执教下,探究教学目标预设的科学性及教学目标完成的有效性。 二、“一课多讲”关注的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为什么要在科组开展“一课多讲”呢?问题源于对有效教学的探究。在这10多年中,我们一直研究课堂的优化教学,其中 “课堂互动”模式,“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及课题“自主式课堂笔记能力提高”都获得过多个奖项。常言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觅真知”,考虑到我校初高中联体的优势,选取初高中都有的区域-“美国”为专题,把这个课题在不同备课组进行说课探

3、究。周老师首先认为,学生要亲历学习过程,活动是过程的载体,体验式教学最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知识;熊老师认为让学生不断筛选,反复分析对比的比较式教学,最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蔡老师认为让学生不断推导应用,最有利于学生发展能力。在知识-方法能力中各抒己见,最后决定在同一备课组(课堂)对比“一课多讲”的教学效率。1、在体验中掌握知识有学生的参与、互动,进行思维训练是体验教学的基本特征。周老师的美国的农业是这样进行课堂教学的,将全班同学分为四小组,每组自由选择以下一个城市,假设你生活在以下某个城市:A纽约 B. 芝加哥C.旧金山 D.休斯敦 ,请你用不同彩色卡片纸写上有关该城市的信息,做成 “自己生

4、活的城市”卡片,贴在相应的美国空白图上,这样一张别开生面的美国图在同学们的手下诞生了。然后周老师继续引导,让全班同学来看一看,同学们都贴了些什么,一边看一边肯定“卡片”中正确的信息,激励同学们的参与精神;又问同学们有什么办法将这些“卡片”用既醒目又不同于文字的形式来表示呢?那就是地图符号。周老师将有关农业的地形、气候、农业景观留下,其他都揭去,并读出“卡片”中的内容:“这是芝加哥,地形是平原,夏季热冬季冷,降水400-600mm,该城市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农作物是什么?美国的农业生产分布特点是什么?”随着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课堂活动逐步展开,很自然回归到基础知识,即经纬线图定位美国位置,气温降

5、水图说明美国气候分布,等高线图说明美国地形分布、农业分布等等。本节课教学预设目标是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主动积极参与了学习,掌握了知识,这样用活动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挖掘了本堂课程资源,也上“活”了一个国家。2、在探究中掌握方法加强思维的训练与培养,是否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步步探究呢?我们科组的老师一直认为,没有思维度的课是无效的课。新课标也指出,国家地理的介绍不必面面俱到,可突出其中某一重要特征。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一课熊老师是这样教的: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关键是区位因素,优越的区位因素是

6、商品谷物农业地域形成的条件。教学目标是在认识美国农业特点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学会比较,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例如,美国的玉米带位于3 7N45N的平原台地,产量占世界的一半,其优越的区位因素是什么?对比分析找规律,世界农业区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北温带(30N60N)的温带草原区,尤其是大江大河的冲积平原上,因那里气候温暖,降水丰富,地形平坦,灌溉便利;但美国玉米带为什么产量能占世界一半呢?再对比我国东北松辽平原,也位于北温带(42N46N)的平原台地,也是中国的玉米集中生产区,两者的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相似,但社会经济因素相差较远,美国地广人稀机械化与科技水平高,商品率自然高,那么松辽平原是否有进

7、一步提高的潜力呢?通过问题探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步步深入,在对比中找到方法,在探究中学会分析。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规律,还把中国和美国的玉米带也做了对比分析,这样一举两得,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达到了“在过程中掌握比较方法”的目的,从而上“透”了一个国家。3、在过程中提升能力近年的高三教学尤其是专题复习,我们深切感受到对知识的概括是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现之一。农业专题复习一课蔡老师是这样教的:首先做有效知识分类,如商品谷物农业类型、水稻种植业类型、混合农业类型、大牧场放牧业类型、彩色农业类型、生态观光农业类型、郊区蔬菜种植业类型、园林果木业类型等,列表归纳上述农业类型及对应的典型案例,对应的区位因

8、素,对应的基本图式,以及他们对应的不同类型图和变式图。教学目标是在区域地理和案例学习的基础上,提升概括、推演能力。利用等高线图概括地形特点,分析地形土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用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概括气候特点,分析气候对农产品分布的影响;利用景观图概括农业地域类型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等等。其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在二模试卷评析中可见,36题两种不同景观的农业生产,读图描述两种农业景观的特点,农业生产的类型及比较区位差异。二模试题数据:题号满分难度区分度平均分36(1)803602828536(2)404406517536(3)6045044271从以上数据得知,第(1)问描述两种农业景观的特点的概述得

9、分率是最低的,对知识的概括能力是高三学习重中之重,有了概括能力才能分析,有了概括能力才能推演。通过试卷分析找出学生能力差在哪里,如直接指出景观是“山地丘陵”或“梯田”等,不懂得表述 为“梯田,水稻种植,农田面积小,经营规模小,是传统的精耕细作”,问题在于学生对课本基本的知识掌握不足,离开教材的基本内容盲目答题,回归基本知识的辨别理解很重要。蔡老师利用等高线图、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景观图等不断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是有效方法之一,针对学生的问题,我们老师不断找到最优教法,从地图入手反复比较,力争一步到位,以美国地理案例为突破,不断推演,在效果上是上“精”了一个国家。 三、实施“一课多讲”的效果“一课

10、多讲”,回头看一看,反复评一评,师生都得到了很大的收获。一方面,让学生亲身体验了知识的获得过程,学会举一反三,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将知识吸收,内化为能力,这个教法在新课标教育中很重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即新课标中认为的在过程中学习,在过程中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一课多讲”,比较了不同课题下教学目标的预设与完成,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时间的掌控,教学效率的差异等,尤其是高三教学能力提升方法。也让基础年级看到高三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从而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更有利于课堂的有效教学,而高三的基础知识归类,如何找变式图,如何概括知识,只有正确的训练才是重点。通过师师、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师

11、生彼此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从而真正落实了有效教学的目标,达到新课标的要求!2007年度湖南省地理教学优秀论文推荐表个人资料姓 名性别年龄任教年级工作单位电子信箱熊智男35高一益阳市第一中学联系电话07374229268 (家)13517377006(手机)论文题目“一课多讲反复评”有效教学的探究摘 要(300字左右)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资源的拥有者和开发者。常言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觅真知”,考虑到我校初高中联体的优势,选取初高中都有的区域-“美国”为专题,把这个课题在不同备课组进行说课探究。周老师首先认为,学生要亲历学习过程,活动是过程的载体,体验式教学最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知识;熊老师认为让学生不断筛选,反复分析对比的比较式教学,最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蔡老师认为让学生不断推导应用,最有利于学生发展能力。在知识-方法能力中各抒己见,最后决定在同一备课组(课堂)对比“一课多讲”的教学效率。1、在体验中掌握知识; 2、在探究中掌握方法; 3、在过程中提升能力.县(区)教研室推荐意见 县(区)教研室章市(州)教科所推荐意见市(州)教科所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