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10 推荐作品 篇目五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3856525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10 推荐作品 篇目五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10 推荐作品 篇目五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10 推荐作品 篇目五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10 推荐作品 篇目五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10 推荐作品 篇目五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10 推荐作品 篇目五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10 推荐作品 篇目五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篇目五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一、认字音銮舆(lun)糨来(jing)一彪(bio)觑(q) 拽埧(j) 几斛(h)揪捽住(ji)(zu)二、识词语1但有的差使无推故但有的:凡是、所有的推故:借故推托2索应付 索:必须3今日还乡故 乡故:故乡4畅好是妆么大户 妆么:装模作样5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 引定:引来火:通“伙”,一伙6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 觑:看7你身须姓刘 须:应该8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 根脚:根底,底细9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 耽:嗜好,沉迷10有甚胡突处 胡突:糊涂11明标着册历 册历:账簿12见放着文书 见:通“现”,现成的三、背佳句1见一彪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2明晃晃马枪尖上挑

2、,白雪雪鹅毛扇上铺。3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妆梳。说作者【简历】 睢景臣,字景贤,扬州(今属江苏)人。睢景臣自幼读书刻苦,心性聪明,尤其酷好音律。他同关汉卿等人一样,也是勾栏瓦肆中的常客。对社会下层人民的状况,应当说是深有体会的。他自己生活十分窘困,寄栖庙祠,颇多感慨。这些遭遇和感受对他正确认识当时的社会,并从较高高度反映当时的社会,是有一定影响的【作品】 一生著有杂剧三部,词一卷,均不传世,唯散曲存三首,其中高祖还乡为代表作,也是元散曲套数中的名篇【评价】 元代杂剧、散曲家寻背景在元代,文人的社会地位低下,再加上元代统治者刑罚森严,知识分子虽有不满,却不能直言。因此,他们或创作散曲来抒

3、发在蒙古统治者重压之下的愁苦、郁闷,或把散曲作为逃避现实的工具。汉高祖刘邦是历史上由平民做皇帝的第一人。史载刘邦在平定季布叛乱后,于返回京城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邀请故乡父老饮酒,赋大风歌,抒发自己“威加海内”的得意。睢景臣的高祖还乡便取材于这个历史事件,但立意翻新,虚构情节,对皇帝的尊严进行了无情的嘲讽。链常识元曲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体裁之一。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二者都是当时流行的北曲(散曲分南曲和北曲两种,它们最初都是从词里蜕化出来的)。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如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纪君祥等,因此人们把元曲称为元朝文学作品的代表。散曲起于金元,便于清唱,它包括套数(

4、散套、套曲)和小令两种。小令每一首都能独立成篇,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但可重复,同时,它又能歌唱。它体制短小,句调长短不齐,却有一定的腔格,元人称为“叶儿”。套数(套曲、散套)沿自诸宫调,是由同宫调的两支以上的曲子相连组成,成为有头有尾的一个整套曲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整套必须有两支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互相联缀而成。2.每套作品除了用带过曲作结以外,大多数在结束有一尾声。3.整套作品一般用一、二支小曲开端,中间选用的调数可多可少(少则二三调,多则二三十个曲调)。不管散套多长,采用多少曲子联缀成套,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套数应标明该曲子属于何宫何调。五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

5、。四调: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高祖还乡属“般涉调”,“哨遍”是曲牌名,“高祖还乡”是曲题。知文意本曲以想象、夸张的手法,通过一位乡民的口吻,讲出了他所看到的刘邦返沛的滑稽情景,对那些一阔就变脸的政治暴发户极尽讽刺和嘲笑之能事,揭开了皇帝道貌岸然的外衣,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明文脉赏技巧1构思新奇构思新奇是这篇套曲的最大长处,也是该曲传诵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的新奇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取了一个新奇的视角。这一视角给作者的描写和叙述带来许多方便,从而使作品具有了意想不到的艺术魅力和讽刺效果。假如由作者直接叙述,那么“飞虎旗”怎么能说成“狗生双翅”呢?而改为由乡民这一观察认识角度叙述就可以了。

6、作者以乡民的“无知”为手段,将皇帝的仪仗、銮驾、导驾官等被认为是神圣威严的东西及大人物变成了滑稽可笑的嘲讽对象。二是作者大胆想象,采用童话式的处理方法,将乡民见皇帝时,当众揭皇帝的老底,数说皇帝的种种丑事,并逼皇帝还债这种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情景写在曲中,借助童话式的夸张性和荒诞性扫尽皇帝的威风,把他的劣迹一一抖搂出来。2语言诙谐、幽默(使用口语、俚语)比如用“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鸡学舞”“狗生双翅”“蛇缠葫芦”等一系列幽默诙谐的语言来描写月、日、凤、虎、龙五面旗,这就富有讽刺的意味。元曲最大的特点是使用口语、俚语,读起来明白、流畅、生动,与唐诗宋词用语力求典雅完全不

7、同。由于口语运用得好,人物性格特别鲜明清晰。(建议用时:30分钟)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少妇城南欲断肠海天愁思正茫茫美人帐下犹歌舞身既死兮神以灵征人蓟北空回首A/B/C/ D/解析:选B。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2下列诗句不是以乐写哀的一项是()A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B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C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D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解析:选D。A、B、C三项均为以乐景写哀情;D项以哀景写哀情。3依次把下面几个句子填入横线

8、处,使整段文字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只填序号)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意境,_,是由于客观景物的客观诱发而在人们头脑中产生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意境既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意境”是一个由“意”和“境”相结合的美学范畴其中“意”指人的思想感情,“境”指客观现实环境意境就是人在审美过程中主、客观的高度统一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答:解析:所给六句话层次非常清晰,第句中的“既是”与第句中的“也是”组合在一起;第句中的“美学范畴”正好与第句中的“核心范畴”相对应;第句将“意”和“境”分开说,第句则整合在一起。答案:4根据上下

9、文补写出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连贯。诗歌欣赏可以认为是读者在诗人所启示的范围内重新创造的艺术世界,即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诗的客观世界中去。例如后人读李后主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时,若添加进去若干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可以使得“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愁”不再成为_,而变成了苏轼被贬黄州的失落,_,李清照丧夫之后的凄凉。解析:这道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作答时,要紧扣语境,第处要注意与前后的句式照应。答案:(示例)亡国之君的哀怨陆游报国无门的无奈/辛弃疾被迫隐居的绝望5下面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大师丁聪先生的一幅漫画作品,请用简洁的文字介绍漫画的画面内容,并对漫画中反映的社

10、会现象做精当点评。答:解析:先将画面分为台上和台下,再从台下分出老者和孩子,这样介绍漫画内容就有层次感。点评时,要针对孩子的表现与传统文化艺术之间的矛盾展开。答案:(画面内容:)台上一位戏剧演员正在咿咿呀呀地演唱;台下的老者听得津津有味,而孩子却在打瞌睡。(点评:)年轻一代应该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自觉担负起传承的责任。(或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需要不断革新内容和形式,才能吸引年轻一代的观众,才能永葆艺术青春。)二、阅读提升(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郑侍御谪闽中高适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注】侍御:官名

11、,即侍御史。负弹劾纠举不法之责。郑侍御为高适的朋友。谪:指官吏因过失,被降职调遣到偏远的地方。闽中:现在的福建地区。大都:大概。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贬官一事说起,安慰朋友不要伤怀过度,并且说自己从前也去过闽中。B颔联承上,想象着向朋友介绍那里的荒僻而艰苦的环境。用“秋雁少”表现闽中的偏僻和消息的闭塞,用“夜猿多”表现闽中夜晚的凄清、环境的恶劣。C颈联写一路都是崇山峻岭,云雾缭绕,而且还有山林中的毒气(瘴疠)时刻会侵蚀人身,危及生命。D诗人担心友人郑侍御被贬而心中不平、不安,所以在一开始就提醒郑侍御对被谪放这件事不要产生恨意。解析:选B。B项,是向朋友如实地介绍那里的荒

12、僻而艰苦的环境。7请简要赏析尾联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答: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鉴赏。从全诗来看,“雨露”主要比喻皇帝的恩泽,“风波”则比喻朋友生活的艰难。此外,与前三联相对,还运用了虚实相应的手法。答案:尾联运用了象征(或比喻)和虚写的表现手法。“雨露”象征(或比喻)皇帝的恩泽,“逢雨露”虚写对方肯定会得到赦免,回到京都;“风波”象征(或比喻)朋友生活中的艰难险阻,诗人以“慎风波”告诫友人要小心行事。诗作结尾表意含蓄委婉,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劝勉、告诫、关心之情。(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注】西岩:湖南永州西山。欸乃:摇橹声。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全诗按时间顺序叙述渔翁行踪的同时,展现了一幅幅山水美景。B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C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D“岩上无心云相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化用了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一句的句意。解析:选C。C项,这两句并没有低沉,这只是由夜至日出,色彩由暗至明。9诗人借“渔翁”这一形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