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技术方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385646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勘技术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地勘技术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地勘技术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地勘技术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地勘技术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勘技术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勘技术方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勘察方案1. 勘察的条件与技术要求1.1建筑物性质及勘察的条件置地城项目位于资阳市雁江区外环路南段。项目业主为四川三地房地 产开发有限公司。项目为多层及高层建筑物群组成。我公司受四川三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承担该工程岩土工程勘 察任务,现编制本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技术大纲及方案,现场施工中我 公司将严格按照勘察技术大纲及方案进行勘察工作。1.2勘察技术要求根据拟建物特征和场地条件实际情况,确定岩土勘察等级为乙级。本 次勘察的目的是对拟建场地地基的岩土工程性质作出评价,为地基基础设 计、基础施工、地基处理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其技 术要求主要是:1)查明场地内及其附近有无不良

2、地质作用,其类型、成因、分布范围、 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建议。2)查明建筑物范围内各岩土层的类别、深度、分布及工程特性,分析和 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3)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对场地进行地震效应评价,对饱和 砂土及粉土进行液化判别。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出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对 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对可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 案建议;提供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 和施工应注意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建议。6) 提供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论证 其对周围已有建

3、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7) 必要时提供基坑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勘察工作按照现行有关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规定的技术原则进行,并达到与设计阶段相应的技术要求。1.3勘察标准及技术依据本勘察方案依据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建设单位提供的技术文 件,以及已收集到的上述场地附近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进行编制,其 主要的依据为: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2)(2012年版);3)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4)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5) 建筑边坡工程

4、技术规范(GB503302002);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7)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8) 建筑基坑支护规程(JGJ120-99);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10)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11)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GBJ89-92);12)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13) 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98);14)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15岩土工程勘察制图标准(SY/T00512003)O2. 勘察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

5、地貌及地质构造场地原地形高差起伏较大,多为耕种地,现已进行场平,地貌上属四 川盆地浅丘地貌,场地微地貌单元为浅丘斜坡沟谷地貌。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第三纪末新构造运动较强烈,四川全境产生了广 泛褶皱降升,至晚第三纪中新世,四川处于上升夷平。在大地构造位置上, 勘察场地区域,处于四川盆地中部,位于新构造缓慢均衡抬升区,拟建场 地内新构造活动微弱,受龙泉断裂及威远旋扭构造影响小,无深大断裂通 过,周边无明显的构造活动痕迹,岩层产状平缓,倾角13,根据区图2.1场地位置图域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统计资料,区内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较微弱, 场地及周边无不良地质作用,场地为5.12大地震波及区,震感明显,但震 害

6、后果较小,拟建场地区域上处于较稳定的地段。2.2气象水文资阳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属亚热带气候,具有气温高,雨量充沛,无 霜期长的气候特点,多年最高气温37.539.8C,最低气温-1.5。-3C,年 平均气温14C17C,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3%。风向多为北北向,最大风 速25m/s,风压力值为0.4KN/m2。2.3场地地震基本烈度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年版),中国地震动 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 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g为重力加速度值)。按建筑抗 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

7、008),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2.4场地岩土构成简述场地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全新统坡-洪积层(Q4di+pi)、侏罗系蓬菜镇组基岩(J3p)组成。预计各岩土层构成如下:填土 (Q4ml):灰黄、灰褐色,松散,稍湿,主要由粘性土、建筑及人工 垃圾组成,厚度一般为1.0015.00m,分布于部分场地。根据填土的性质可 分为杂填土与素填土。粉质粘土 (Q4dl+pl):褐黄色,很湿湿,软-可塑,含少量钙质及铁锰质氧 化物,厚度一般为1.005.00m,分布于部分场地。粉质粘土 (Q4el+dl):褐红色,湿-稍湿,可-硬塑,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 厚度一般为1.002.0

8、0m,分布于部分场地。砂质泥岩(J ):紫红色、灰白色,泥质结构(含粉细粒),薄中厚 3P层状构造,部分地段夹有薄层状泥质砂岩,部分地段达1.00m。岩层产状近 于水平,倾角1-3,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及少量长石、石英矿物为主, 泥质胶结,按其风化程度可分为强风化砂质泥岩和中等风化砂质泥岩二个 亚层。2.5场地地下水由于拟建场地地势较高,起伏较大,大气降水时,地表水大多顺坡或 由排水沟向坡下排泄,仅有少量下渗进入地下,向下游渗透排泄或排泄于 沱江河中。场地内存在两种类型的地下水:赋存于填土中的上层滞水,靠大气降 水补给,水量小,水量受大气降水控制,无统一水位,一般情况下在大气 降水期方存在该

9、类型地下水,主要以蒸发形式或向坡外及下游渗透排泄; 赋存于基岩中的裂隙水,水量受大气降水、裂隙发育程度、地势状况控制, 因此裂隙水在基岩中的水量分布均匀性差,在地表下一定深度范围内总体 而言,水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靠大气降水和上游地下水补给,向下游 渗透排泄。3. 勘察工作内容及工作量的规划3.1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的确定根据该工程的建筑规模、重要性、破坏后果,其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 级;根据拟建场地的复杂程度,确定场地等级为二级;根据场地地基的复 杂程度,确定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据此综合确定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 级为乙级。3.2勘察工作内容根据拟建物的性质、规模、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勘察工作的原

10、则、 方法和工作量应当全面满足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基础型式与技术经 济比较、地基基础设计的需要。勘察工作的任务及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工作 原则与方法是:1)通过搜集与研究地震地质背景资料,结合场地的钻探取样,分析、 论证和评价场地的稳定性与建筑适宜性。2)通过对场地岩土的钻探、取样和室内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查明 地基岩土的工程分类、空间分布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并评价其工程性 质。为各种类型基础的选择及其技术经济比较、地基基础设计计算提供全 面完整的岩土工程资料,准确评价地基岩土的承载力与变形特征和地震效 应,推荐适宜的、经济的基础形式和地基处理方案。3) 通过钻探取样与试验等资料成果,论述

11、与评价地下室开挖形成的边 坡的稳定性及由此而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推荐场地因地下室开挖形 成的边坡支护方案与相应的设计计算指标以及整治措施。4) 通过场地勘探与测试,研究与评价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建筑 物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因地下水引起的有关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并推荐整治 措施。3.3工作量的规划3.3.1勘探点的平面布设由于现阶段未提供建筑平面布置设计,本次勘察工作勘探点的数量及 位置未具体确定,因此勘察以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详细勘察阶段关 于勘探线及勘探点间距的要求为标准,一般孔间距在15-30m

12、之间,并根据 规范布置取样及现场原位试验钻孔,取水孔。钻探施工时,如果现场地质 条件变化较大,现有钻孔间距不能控制地层变化时,经请示业主同意,有 针对性地增加钻孔。3.3.2勘探点深度的确定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2009)、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 察规程(JGJ72-2004)的技术要求,结合拟建物性质、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建筑物可能采用的基础形式,一般性钻孔深度应满足基础下进入稳定持力 层,控制性钻孔深度应满足基础下进入稳定持力层5.00-8.00m,现场钻探过 程中,勘探深度应根据现场地质实际状况及钻探结果进行适当调整。3.4勘探工作方法1) 工程地质调查:对拟建场地进行踏勘并

13、搜集拟建场地及周边的地质资料及区域地质资料、工程条件、气象、地震资料以及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 工的技术资料与经验。2)勘探点测放:由我公司根据建筑红线或控制点坐标和各勘探点的设计钻探位置,采用Switzerland TC-2000全站仪对各勘探点进行测放。3) 钻探:对场地上覆人工填土和粘性土钻机冲击钻进,以划分 土层和采取土试样进行室内试验。对基岩采用XY-100型工程钻机,合金 或金刚石钻头回旋钻进,进行全断面取芯,以划分各类地层。4)标准贯入试验:对粘性土进行标准贯入试验以评价其均匀性及承载 力。5)动力触探试验:采用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对应进行动 力触探试验的每层地基土进行连

14、续、系统测试,定量评价地基土的物理力 学性质指标。6)波速测试波速测试包括地基岩土层的剪切波速测试和岩体、岩块的压缩波测试。地基岩土层的剪切波速测试:测定和计算地基土层的剪切波速、动泊 松比、动剪切模量、动弹性模量等,确定和划分场地土类型、建筑场地类 别、场地地基土的卓越周期等,评价场地抗震效应。岩体、岩块的压缩波 测试:了解岩石风化程度,计算完整性指数,确定岩体完整程度和岩体基 本质量等级等。7)室内土工试验:对建筑场地内分布的粘性土、岩石按相关规范规定 采取原状试样,进行常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和腐蚀性试验,对所取岩石进 行单轴抗压试验,定量评价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性质。8)室内水分析试

15、验:采取天然条件下的地下水试样2-3件,进行水质 简分析试验,以评价场地地下水的腐蚀性。4. 勘察成果资料工程成果资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文字部分和附件部分组成,其内容 如下:A文字部分第一章工程概况及勘察技术要求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与任务。第二章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内容包括: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依据,勘察技术方案,勘察技术方法以 及实际完成的工作量等。第三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内容包括:拟建场地地理位置,场地地形、地貌,场地岩土构成及其 特征,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等。第四章 土的测试成果分析及评价内容包括:对场地地基土的测试成果、物理力学性质、地基土承载力 与变形特征以及地基土的均匀性进行分析、评价等。第五章岩土工程分析内容包括:对场地稳定性、场地的地震效应进行分析。根据场地工程 地质条件及对地基岩土的分析、评价,结合建筑物的设计要求,推荐经济 合理、技术可行的基础形式,并对基础设计、基坑开挖、基坑支护、施工 降水、基础施工及建筑物施工提出有关的合理化建议。第六章结论和建议内容包括:对报告中的主要技术参数、结论和施工注意事项进行归纳、 综合,并提出必要的施工建议。B附件部分本部分主要为图件、表格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