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导学案答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3856345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9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导学案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导学案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导学案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导学案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导学案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导学案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导学案答案(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导学案参考答案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课堂检测:1、BCD 2、C 3、ACEF 4、ABD 5、D 6、分析:题中所描述的三人分别以各自所乘的电梯为参照物所看到的现象。而本题要求讨论以地面为参照物时三人所乘电梯的运动情况。所以,分析和判断参照物的选择是本题的关键,同时要注意理解运动的相对性。由题意可知,小红看见地面匀速上升,那么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所乘的的电梯是处于匀速下降的。小华看见小红所乘的电梯是匀速上升的,说明以地面为参照物则小华乘的电梯比小红乘的电梯匀速下降的速度还要快。小明看见小华乘的电梯匀速下降,说明若以地

2、面为参照物,小明所乘的电梯可能是静止,可能是匀速上升,也可能以比小华小的速度匀速下降。课后练习:1.D 2.BC 3.B 4.CD5.D 6.ABD 7.AC 8.C 9.CD 10.D 11.D 12.B13.至少选择了三个参照物,两辆车和地球。“实际上汽车并没有动”是以地球为参照物2、时间和位移课堂检测:1(1)中的“2003年10月15 日上午9时0分50秒”指的是时刻;“历经21个小时”指的是时间;“2003年10月16日凌晨6时23分” 指的是时刻。(2)中的“1997年7月1日零时”指的是时刻。(3)中的“19时”指的是时刻。2这指的是路程的大小。3记录的是路程的大小;按行驶的路程

3、的大小付费。4硬币直径为2.5cm;(1)都是2.5cm (2)相同5如下图所示,图中红色有向线段所示,就是物体的位移。大小为:xx2 x1x/m0x1x26.ADE图-1s/m课后练习:1.BD 2.D 3.B 4.BC5.BC 6.D 7.BD 8.B 9.B 10.B 11.CD 12.C13.解析: 如图-1 根据图象可知,用纵坐标表示位移s,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根据上述石块运动的数据,在图中描点连线,得到石块的位移图象如图-1所示由图象看出:石块的位移图象是条曲线,可见石块做变速直线运动越大,说明速度越来越大,可见物体下落是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x/m 2 t/s 8 12 16 20

4、 2 4 6 10 图-214. (1) 如图-2 (2) 6 m、6 m (3) 4 m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课堂检测:1D 2A、C 3D4大白鲨在水中的速度43km/h11.94m/s;运动员在男子50m自由泳比赛中的速度为50/21.81m/s=2.29m/s。因而,鲨鱼的速度快。5汽车的速度为瞬时速度;火车的速度为平均速度。火车速度330km/h91.7m/s,所以火车运动的快。课后练习:1.A 2.A 3.C 4.D 5.C 6.D 7.B 8.450m,/s 瞬时 9. 5m/s 4.5m/s 4.5m/s 10.12m/s 11.D 12.25km/h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

5、度课堂检测: 1、略2、略 3、D 4、AB 5、C 6、B课后练习:1.B 2.AB 3.D 4.C 5.C 6.C 7.C 8.BCD9(1)如下表位置12345v/ (ms-1)1.21.00.80.60.40.6v/(ms-1)t/s图-31.20.040.10.160.2(2)如图-3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课堂检测:1B2取初速方向为正向,由得。将数值带入可得加速度,式中的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方向相反。3取初速方向为正向,由得,方向与初速方向相同。4取初速方向为正,由得,5汽车的初速度为15m/s6加速度为3103m/s2,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反。课后练习:1B2D3B4C5

6、B6D7D8C9D10(1)2000 ms2(2)0.5 ms2(3)30 ms211 (1)高级轿车的加速度1.2 ms2(2)4吨载重汽车的加速度0.2 ms2(3)8吨载重汽车的加速度:0.17 ms2121.2 ms2 134105ms2第一单元 复习与测试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 2 D 3 A、C 4.B 5 C 6 B 7 B、C 8 C 9A、B、D 10 A、B、D二填空题11 3m/s2;1/6m 12 1m/s2;4.5m/s 131:2 14 7s;26m/s15 计时;0.02s;大于 16 0.1s;3.02。三计算题17大白鲨在水中的速度43km/h11.94m/

7、s;运动员在男子50m自由泳比赛中的速度为50/21.81m/s=2.29m/s。因而,鲨鱼的速度快。18汽车的速度为瞬时速度;火车的速度为平均速度。火车速度330km/h91.7m/s,所以火车运动的快。19刹车用时t=v/a3s,所以6s内位移svt/222.5m静止前1s时汽车速度v=5m/s,所以静止前1s内汽车滑行的距离svt/22.5m20由以上公式可得(1)前4s内的位移为:所以,平均速度v=8.8/4m/s=2.2m/s。 (2)第4s初的速度v(20.13)m/s=2.3m/s,将其与t=1s带入位移公式,可得第4s内通过的位移为2.35m。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

8、化课堂检测:1、解析:A对。打点计时器每隔0.02秒打一次点,所以从纸带上可直接得到时间间隔。B对。根据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痕,可以得到某段时间物体运动的位移。C错。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一般要通过计算,而不能直接得到。D错。平均速度要通过计算才能得到。2、解析:A错。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低压交流电源的仪器,如用直流电源,它就不能打点。B对。套在定位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上面,当运动物体拖着纸带运动时,打点计时器便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复写纸片反置、纸带上不会留下点痕。C对。振针松动,不能与纸带接触,就不能在纸带上打出点子。D错。纸带上有点,只是比较密集。3、ABC

9、DE4、CD课后练习:1.A 2.D 3.A 4.C .C .AC .C .C .BD .D .BC .D 1.C分析:方法A偶然误差较大。方法D实际上也仅由始末两个速度决定,偶然误差也比较大,只有利用实验数据画出对应的vt图,才可充分利用各次测量数据,减少偶然误差。由于在物理图象中,两坐标轴的分度大小往往是不相等的,根据同一组数据,可以画出倾角不同的许多图线,方法B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根据图线找出不同时刻所对应的速度值,然后利用公式算出加速度,即方法 C。 .0.82、0.958、1.12、1.28、1.44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课堂检测:1、B 2、AC 3、ABD 4、

10、C 5、AC6、040s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0120s做匀速直线运动;120200s做匀减速直线运动。7、答案:9s末关闭发动机,此时速度最大;25s末速度减为零,此时探测器离行星表面最高;45s末落地速度为80m/s 8、解析:依据题意知,课后练习:1.AD 2.D 3.C 4.CD .B .A .A .D .C .D .BD .B 1.CD 2.5m/s . 5m/s2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课堂检测:1C 2.A 3.B 4.C 5.A 6.C 7.A 8.A 课后练习:1、解析:加速度和速度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加速度只与速度的变化率有关。答案:D2、解析:加速度和速度之间没

11、有直接的关系,加速度只与速度的变化率有关。答案:D3、解析: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图线的相交点表示两物体处于同一位置,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答案:A4、解析:加速度的含义表示速度的变化率的大小。答案:D5、解析:,很显然答案:AB6、答案:6m,3m/s,0,07、答案:6m,3m/s2,18m,0,3m,-6m/s28、解析:画出运动草图。设经时间t1速度减为零。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1=v0+at则有0=10-5t解得t=2s由于汽车在2S时就停下来,所以有:9、解析:本题的v-t图象是匀加速和匀减速相互对称的,如图所示,图线下围出的“面积”代表运动的位移,故可简单

12、地算出。显然,本题用图象处理要比用公式计算简捷得多,还可附加下题让学生进行练习:矿井里的升降机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经过3s,它的速度达到3ms,然后作匀速运动,经过6s后,作匀减速运动,3s停止,求升降机上升的高度。10、解析:汽车开始超车后做初速度0 =20m/s、加速度a=0.5m/s2的匀加速运动,货车仍以速度0 =20m/s做匀速运动,设超车时间为t,在时间t内汽车位移为S1,货车位移为S2,所以就有: S1=25+20+S2+30+6 又,S2=0t 代入已知量解得:t=18s,S1=441m,超车后汽车的速度t=0+at=29m/s. 若以货车为参照物,汽车相对货车的位移 相对

13、货车的速度=at 将a=0.5 m/s2 代入上式得: t=18s,=9m/s 故汽车超车过程位移和速度分别为 S1=0t+S=2018+81=441(m) t=0+=29 m/s11、解析:(1)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可求得a=-2 m/s2,再由s=v0t+at2,可求得s=16 ,也可由直接求得s=16 .(2)由s=v0tat可得9=10t-t,解得,t,将t代入vtat得vtm/s,即汽车刹车后又反向运动到位移是9 处,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刹车后前进9 所用时间为1 .(3)设汽车刹车所用的最长时间为t,则经时间t汽车速度变为零.由vt0at可得t=5 s,可见汽车刹车仅用了5 ,在8 的时间内,汽车有3 静止未动,因此,s=vat=25 ,或s= m.12、解析:这是求瞬时速度问题,所以应用公式以vt=v0+at但此式适用条件是:在时间t内必须是连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速度减为零时,就不再运动,处于静止状态在以后的任何时刻,汽车的速度始终为零,不能再用公式从vt=v0+at来求解,所以解题之前必须先求出汽车从刹车至停止所需时间规定初始方向为正方向,则v0=8m/s,a=-2m/s2,从刹车到停止所用时间t=(S) 刹车后3S末的速度刹车后5S汽车早已停止.车速为0 .20m 1.6 m/s2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