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宣风镇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江南逢李龟年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385594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萍乡市宣风镇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江南逢李龟年教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西省萍乡市宣风镇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江南逢李龟年教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萍乡市宣风镇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江南逢李龟年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萍乡市宣风镇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江南逢李龟年教案人教新课标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江西省萍乡市宣风镇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江南逢李龟年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地背诵读诗歌,积累古诗文。 2、 理解诗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引导学生学写简单的古诗,并将自己名字嵌入诗中。二、情感激励:多媒体展示诗歌日暮,要求学生齐读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提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杜甫)它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思乡)诗的色调是什么样的?(冷)多媒体展示: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字子美,自号少

2、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故他的诗被称作“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的一生,可用“忧国忧民、四海为家”来概括(多媒体展示“杜甫的足迹”)。出身官宦之家的杜甫,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唐朝也正值开元盛世,国家强盛,百姓富庶。他当时的远大抱负,我们从这首诗中略见一斑。多媒体展示:望岳提问:哪一句诗最能体现少年杜甫的远大志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老年的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国破家亡,他的心境又是如何呢?导入新课教学。三、达标教学(一)学习诗歌1、多媒体播放朗诵,析题:

3、地点、事件、人物2、生范读,注意生字3、理解:这首诗总共提到了哪些人物?(作者、李龟年、歧王、崔九)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表示过去的:寻常、几度;表示现在的:落花时节)从写法上,属于虚实结合。过去相见和现在相见的感触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欣喜、荣耀;辛酸、伤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国家的盛衰、个人命运的变迁)这种辛酸与伤感浓缩于诗中的哪个词语之中?(落花时节)分析后两句的妙处:用了反衬和双关。“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强烈反衬。“落花时节”,是双关,既是写景,又暗寓社会、朋友和自身的境况如同落花流水,令人忧伤。4、小结:这首诗在表达方式上只是叙事写景,无一字议论抒

4、情,却是意在言外,饱含万端感慨。开头自然,结尾余味无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给人留下了深远的想象空间,让人觉得余味无穷。它深沉地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繁华的怀念和国破家亡之后的无尽忧伤。生齐背。(二)拓展:“落花”是古诗词中常常出现的形象,古人往往用“落花”表示一种伤感、哀婉的情感。请大家赏析下面各句。(多媒体展示)(三)学写诗歌1、多媒体展示教师例作,要求学生赏析:题目、主题、表达方式、嵌入的人名。2、学生学写诗歌,将自己名字嵌入,教师进行辅导。(藏头、落尾、句中皆可;可只用名,也可姓名均用)3、学生上黑板展示自己的诗。4、教师修改学生的作品并进行激励性评价四、课外练习: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落花的古诗词句子呢?将它们工整地摘录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