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四年级数学人教版教学随笔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3827375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四年级数学人教版教学随笔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四年级数学人教版教学随笔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四年级数学人教版教学随笔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四年级数学人教版教学随笔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四年级数学人教版教学随笔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四年级数学人教版教学随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四年级数学人教版教学随笔(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四年级数学人教版教学随笔四年级时一个过渡阶段,学生在不断地成长,懂得多知识越来越多,心理也在不断地成熟,老师们再交给他们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心里的变化。那么关于教学随笔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给你带来的四年级数学人教版教学随笔,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数学人教版教学随笔1 小学四年级,正是过渡时期。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对于优生有的聪明男生很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有吸引力的。我班的贾国荣,他就非常聪明。我经常出题留给他们做,由

2、于他的不细心,很少全做对。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他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所以对于优生上课也应该多关注些。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讲哪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并且要想他们成功就得在课下时间多帮助他们。本身他们基础不好很容易坚持不住所以多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

3、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四年级数学人教版教学随笔2 在教学中,我长期又细心地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 义务教育的普及,他们一帆风顺进入初中。优越感使他们养成怕麻烦-急于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败,不敢面对失败的心理。但学习处处有困难,在多次面对失败之后心中的天平失衡,学习的热情、学习的

4、积极性降低,在学心上就不见进步。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 小学三四年级,正是过渡时期。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对于优生有的聪明男生很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有个学生非常聪明。就经常在中午出题留给他们做。就用专题来教育他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

5、习。如果打击他一次上课就能好几天。所以对于优生上课也应该多关注一些。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讲什么。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并且要想他们成功就得在课下时间多帮助他们。本身他们基础不好很容易坚持不住所以多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

6、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要对症下药,针对他们的优点展开各式各样的活动。 但是,教学中,我明显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课堂开放过度,合作流于形式等。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四年级数学人教版教学随笔3 教数学这么多年,我一直有个困惑:不管带哪届孩子,我都是花

7、更多的心思去关注并帮助看似弱势的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机会让给他们,课堂作业时巡视的时间挤给他们,批改作业的大部分精力投给他们,甚至因为他们可能再听一次就会懂,不惜占用课堂时间反复地讲给他们听。可不管怎样努力,结果总是令我大失所望,知识掌握仍是含含糊糊,作业仍是错误百出,成绩自然一塌糊涂。 我百思不得其解,逐渐以为班容量的不断扩大、家长素质客观偏低(本班家长96%无稳定职业,多数以打工为生,普遍知识水平偏低)而新课程所安排的课时又没有辅差时间,这是班内不断出现学困生的主要原因,出现学困生不足为奇,但一次体育课中孩子们的表现却深深触动了我: 一次体育课,突然获知体育老师请假不在,孩子们个个像霜打的

8、茄子焉了。看着他们失望的神情,我索性自荐当一回体育老师,带着孩子们做准备活动、游戏、练武术在朝气蓬勃的快乐气氛中我发现竟没有一个孩子掉队。游戏中他们是那么团结努力,做动作时虽然参差不齐,却看得出他们每一个都在力求做得标准为什么所有的孩子在体育课中表现得那么优秀?在百思不得其解中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给了我启发。书中的“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一节,苏氏的观点令我茅塞顿开。苏氏认为“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他告诫我们要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

9、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需要个别对待。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他能力范围之内得到限度的发展。想要做到这点,就要做到: 1、看到差异。 差异存在我们的身边,学生间的差异并没有随着分到一个班级智力、体力、脑力、思维、心理、思想等代表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要素而同一到一个水平线上,相反,坐在一个班级里的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差异,“一个学生对教材感知、理解、识记的快,在记忆中保持的长久而牢固;而另一个学生-对教材的感知很慢,知识在记忆中保持的不久而且不牢固。”作为教师必须首先承认这种差异,承认个体之间的巨大差距,把学生都看成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待进步的人,这是做好教育的起点。 2、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10、课堂中教师的讲授一般适合普通学生学习的需要,既没有充分考虑“吃不饱”的,又没有体现到“吃不了”的,最后照顾到只是教室里那几个默默不得语的普通学生。打破“一视同仁”做法做好的办法就是因材施教,个别辅导。帕夫雷什中学教师阿?格?阿里辛柯和姆?阿?雷萨克数学课的分组辅导的教学,不但充分尊重了个体间的差异,而且还充分发挥了个体中所蕴涵的巨大的学习潜力和人格力量。 3、做到有效激励。 课堂中学习方面的激励方法很多,苏氏提到的这种分组辅导让每个学生都看到学习曙光的激励,更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潜质和力量。 “在学习中取得成就,-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对学生人格

11、的关注,对人格方面的激励成为获得有效激励效果的捷径,特别对那些试图捣乱破坏课堂纪律的学生来说。“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啊!这些学生在紧张的劳动中显示他们那积极活动的精神,他们变得跟以前完全两样了,因为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完成作业上。”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是把学生看作活的、有血有肉的有生命的个体,教师应充分尊重这样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并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因这些差异而实现因材施教的理念,作为激励学生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尊重感的实现。教师就应该

12、在课堂中尽量发掘学生进步的起点并及时给予满足,特别是在脑力劳动方面获得进步。 领会到这里我也更能清晰地认识到学生在数学课堂和体育课堂迥然不同表现的原因了: 1、体育课与数学课课堂形式不同,体育课更多是用形象直观的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而数学课要在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上来探究发现新的数学知识,而学生数学基础的差异我也关注在课堂的设计中力求做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但在更多时候却被我“想当然”地设计在同一起跑线上,统一提出要求。对于这些挂在统一高度的“苹果”,有的孩子踮起脚张嘴就能咬到,而有的孩子却使劲跳也够不着。长此以往,这些“够不着”的孩子不掉队倒不正常了。体育课中孩子们的表现启发我

13、:设计起点低一点,要求具体一点,孩子们的收获就会多一点。 2、学科教学目标不同决定着教师完成课程教学所承载的压力不同,而压力的不同直接影响教师的心态不同。相对于只是考察课的体育课来说,数学课却要面临一次又一次的统一考试。考试的结果不仅是学生学期学习的总结,更是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教师的价值很多时候就在这个依据中被认可或否定。所以,过重的思想压力让更多的老师缺乏了更多的耐心。殊不知正是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使我们的后进生越“补”越糟。 一个走在探索路中的学习者,只有多给自己阅读的时间,多让自己博览众长,我们才能少走一些弯路,多做一些改进和创新,用我们的智慧使教育更具有魅力! 四年级数学人教版教学随笔

14、4 灵活课堂:课堂生成也可以是教师的灵机一动 教师教学需要精心备课,既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尽管有时已经在备课上花了一些功夫,可是课堂中还是不断有问题产生。我们通常情况下把它称为课堂生成。动态生成是课堂预设的补充和提升。准确处理课堂生成,会使课堂更精彩。 今天我们讲的是圆锥的体积。原来的每次实验,都是采用细沙,可是最近搬办公室,原来的细沙没有及时搬过来,因此,这次我用的是有颜色的水。 先让学生观察要想求圆锥的体积,怎么办?猜想可以转化成圆柱体。为了方便研究,我们采用等底等高的的圆柱和圆锥来研究。并出示探究活动要求。在探究的过程中,当学生看到第一次将圆锥中的水倒入到圆柱中,恰好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

15、一的时候(圆柱体上面标出了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处),都感到很惊奇,第三次倒入之后,看到圆柱体内装满水,竟自发的鼓起掌来。学生是喜欢做实验,让事实说话,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结论和老师告诉的是不一样的。这时候已经总结出来了,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让学生叙述出实验的结论之后,我设计的是进行相关的练习,可是学生意犹未尽,希望把水一次一次的再倒回去。看到学生的情绪高涨,我开始操作。把圆柱体内的水倒入到圆锥体中,圆柱体内的水恰好少了三分之一,还剩下三分之二。当我看到圆柱体内水占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二的时候,我灵机一动,突然想到这样的一个题目: 把一个圆柱体削成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下列哪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A削去的部分是原来体积的1/3; B削去的部分是剩下体积的1/2; C剩下的体积是原来圆柱体积的2/3; D剩下的体积是削去体积的1/3。 这样的题目经常考察,这里有三部分:原来的圆柱,削好的圆锥和剩下的材料。这个问题学生经常出错,总是找不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个情景正好能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学生看到圆锥体中的水和剩下的圆柱体内的水,一目了然。 在备课的时候,不是这样安排的,但是当课堂的情景出现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情景改变自己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