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铁一中-201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3827150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长铁一中-201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铁一中-201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铁一中-201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铁一中-201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铁一中-201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长铁一中-201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长铁一中-201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铁一中2010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初二年级语文科试题一、基础知识积累及其运用(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鎏(li)金 沿溯(s ) 两栖(x) 惟妙惟肖(xio)B.蟠(pn)龙繁衍(yn) 蟾蜍(chn) 风雪载途(zi)C镂空(l) 池沼(zho) 嶙峋(lng) 艨艟(chn )D鳌头(o) 藻井(zho)脊(j)椎 百舸(k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推祟 斟酌 藩离 天衣无缝B怆俗 萌发 琉璃 哀草连天C丘壑 蔷薇 次第 消声匿迹D翩然 金銮殿 雄姿 失之毫厘3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

2、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败笔:园林设计的欠缺。 B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具有可供观摩、研究、参考价值的样板。C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驻足:停止脚步。D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寂寞:孤单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 A.姹紫嫣红的月季、芳香四溢的玫瑰,构成了令人陶醉的花的世界。B.他找到了一个补救损失的办法,心情突然渐渐平静下来。C.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D. 每当回忆起向王老师学琴的那段生活,他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5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

3、项是( )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类物候现象反映了气候的变化和季节的推移。 人们可以据以安排农事。所以把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类物候现象称作“太自然的语言”。 好比是大自然传递给人类的信息。研究和懂得“大自然的语言”,对于发展生产有重要意义。A BC D6选出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中国石拱桥是一篇说明文(体裁),作者茅以升,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B苏州园林的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编辑家C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南宋文学家。D. 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我国气象学、地理学家(称谓) 竺可桢。二、阅读说明文,完成文后各题。(共20分) (一)到台湾

4、观光游览,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必不可少的一站。从台北市中心乘出租车,不到三十分钟便可抵达双溪,现在每年到这儿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人数,达二三百万之众。面对斑斓古朴的铜器、温润的玉器、晶莹的瓷器和褪色的字画,人们感慨藏品精致、丰富的同时,也会生出许多好奇,为什么这些明清宫廷收藏,会在台北而不在北京呢?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产生是以故宫文物迁台为根由的。而这批文物迁台之前,还经历了博物馆界的创举“文物万里大迁徙”。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30年代,正当博物院的各项工作走向正常时,因日寇对中国虎视眈眈,国宝安全受到威胁,故宫文物南迁作为权宜之策被提出。威严显赫的紫禁城,经过明清两朝24位皇帝的

5、经营,珍宝秘笈无数,迁运自然以珍品为主。陈列室的展品是经过选择的精品,属必装之列。其次是存于各馆库房中的文物,都是由各馆在各宫殿里选拔集中的。装完这些之后,再到各宫殿去直接选装。装箱也有一定的要求,要经得起长途运输的颠簸。故宫工作人员从琉璃厂的古玩商人那儿学到诀窍,即一要装紧,二要隔离。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以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及秘书处4个单位分别装箱编号,从1932年秋开始办理,到1933年5月最后一批运出,共装文物13491箱。当时有不少人反对故宫文物南迁。胡适担心数量甚巨的古物在移出北平城途中难免丢失或受意外的损坏,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在上海、南京、洛阳等地多设几个博物馆,将故宫同样的物件分地

6、储存。但因政府对文物南迁之事态度坚决,胡适无可奈何,遂以北平图书馆委员长的资格,消极反对该馆储藏的宋元善本书籍的南迁。鲁迅也坚决反对故宫文物南迁。他说倘若“因为古物古得很,有一无二,所以是宝贝,应该赶快搬走也罢,但我们也没有两个北平,而且那地方也比一切现存的古物要古。”面对即将远离皇城的古物,他沉痛地拟诗道:“阔人已乘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此诗发表在1933年2月6日的申报上,而正是这一天,故宫首批南迁的文物起运了。 中国国家地理 7.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1)、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以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及秘书处4个单位分别装箱编号。( )(2分)(2)从

7、1932年秋开始办理,到1933年5月最后一批运出,共装文物13491箱。( ) (2分)8.关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的来源和组成,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台北故宫博物院主要收藏明清两代所有的文物。B.由铜器、玉器、瓷器和字画等组成,藏品精致、丰富。C.陈列室的经过选择的精品;存于各馆库房中的文物;到各宫殿去直接选装的文物。被装箱,经过长途运输的颠簸送到台北。9.以下不属于胡适主张和做法的一项是( )A.数量甚巨的古物在移出北平城途中可能会丢失或受意外的损失。B.最好的办法是上海、南京、洛阳等地多设几个博物馆,将故宫同样的物件分地储存。C.以辞掉北平图书馆委员长的举动来坚决主张反对南迁。

8、反对该馆储藏的宋元善本书籍的南迁。10.对鲁迅的主张和做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物历史很久,有一无二,所以是宝贝,应该赶快搬走。B.站在维护文化传统的立场上,不同意故宫文物南迁。C.北平是存放所有古物的最佳场所。面对即将远离皇城的古物,他沉痛地拟诗对文化的逝去表示哀悼和无比的愤慨。 (二)中国石拱桥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

9、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11.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_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 _。12.文中加点的词“约”“几乎”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13.这段文字说明的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从现象到本质 D.从主要到次要14.下边的说法哪一个符合文章的原意( )A.因为永定河经常发大水,所以卢沟桥采用了联拱石桥。 B. 卢沟桥的桥面是用8米宽的石板铺砌成的,这也是卢沟桥结构坚固的原因之一。C. 每两

10、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10个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D.桥面的两旁有石栏石柱,上面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15.“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A.排比、比喻 B.夸张 C.排比、夸张、拟人 D.排比、拟人三、古诗文默写和综合性学习(共14分)16古诗文默写填空。(共10分)、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辛勤耕种的句子是 , 。游山西村中具有哲理的的诗句是 , 。山随平野尽, 。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色精妙的句子是 , ,盖竹柏影也。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四时俱备。 17.从除例句以外的23个大写英文字母中任选一个

11、,发挥想象,仿写句子。(2分)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在一起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仿句:_18.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水管漏的厉害,院子里已经积满了水,修理工答应马上就来,结果等了大半天才见到他的影子。他懒洋洋的问住户:“现在情况怎么样?”一位主妇说:“还好,在等你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学会了游泳!”问:这位主妇的言外之意是: (2分)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文后各题。(共14分) (一)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9.颔联用“征蓬”“归雁”自喻,暗示了诗人政治生涯的

12、 (2分)20.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2分) (二)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 。”2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属引凄异 22.横线上填上原文。(2分) 2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