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附表编制原理详解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3820193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金流量表附表编制原理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现金流量表附表编制原理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现金流量表附表编制原理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现金流量表附表编制原理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现金流量表附表编制原理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金流量表附表编制原理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金流量表附表编制原理详解(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金流量表附表编制原理详解现金流量表附表 (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正如前述,企业应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通过债权债务变动、存货变动、应计及递延项目、投资和筹资现金流量相关的收益或费用项目,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表附表调节项目包括四类: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益、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 调节公式是: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当期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 +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 +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

2、失(减:收益)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财务费用 +投资损失(减:收益) +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其他 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下,还应该加少数股东收益 (2)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 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影响资产或负债但不形成该期现金收支的所有投资和筹资活动的信息。这些投资和筹资活动虽然不涉及现金收支,但对以后各期的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如融资租赁设备,记入“长期应付款”账户,当期并不支付设备款及租金,但以后各期必须为此支付现金,从而在一定期间内形成了一项固定的现金支出。 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

3、资活动主要有:债务转为资本、一年内到期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3)附表主要项目填列 1、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包含“八大减值准备”,分别涉及管理费用、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无论何种情况,均属于已影响净利润但是没有涉及现金这一情况,因此都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以调增。本项目可以根据管理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支出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2、固定资产折旧。对净利润的影响涉及以下三种情况: 借:管理费用贷:累计折旧 借:制造费用贷:累计折旧 借:在建工程贷:累计折旧 显而易见,三种情况中,是一种投资活动产生的累计折旧,与经营活动和净利润均无关,毫无疑问,必须从累计折旧总额中剔除。只有属于管

4、理费用,期末必须结转到本年利润去,而导致净利润的减少,但是其实际上未涉及现金,所以必须加以调整。而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属于经营活动,其中制造费用期末结转分配到生产成本,最后再结转到产成品。然而在销售不确定的情况下,很难准确界定其与净利润存在什么直接的关系,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从理论上说,无法确定其是否属于上述的调整对象。但是副表编制要求规定,只要涉及经营活动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由于其不涉及现金,所以一律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上去。一个问题提出,这样调整的结果不是显然导致副表编制的不准确性吗?事实上这正是现金流量表副表编制的精巧之处。在无法确定经营活动固定资产折旧是否影响净利润的情况下,现金流量表副表编

5、制采用先粗后细,先总后分的基本思路,先假定涉及经营活动的固定资产折旧全部影响净利润,而如果固定资产折旧确实有一部分实际上并没有影响净利润,则这一部分折旧必然表现在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和产成品的期末余额的增加上,请注意,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和产成品正属于存货范畴。因此,现金流量表副表已经设置了严密的编制程序:凡是存货的期末余额增加,则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减,这样。如果固定资产折旧确实存在没有影响净利润的那一部分数额,在副表的固定资产折旧项目多加以调增,随即在存货项目得以调减,这样在净利润基础上对固定资产折旧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调整便告结束。 3、无形资产摊销。管理费用二级科目中凡是涉及无形资产摊销

6、的,属于既非经营活动,又没有涉及现金,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增。 4、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待摊费用减少。一般情况下属于将长期待摊费用和待摊费用摊销到有关经营费用中去,属于涉及经营活动但是没有涉及现金的情况,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以调增。但是必须注意如果待摊费用的摊销涉及到非经营活动的,则必须加以剔除,不在调整之列。 5、预提费用增加。一般表现为借:财务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贷:预提费用。请注意,因为涉及财务费用的预提费用,现金流量表副表有一个专门的财务费用项目进行调整,所以在预提费用的增加这一项目不涉及财务费用的调整。 6、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或者收益)。本项目可以根据营

7、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科目所属的有关明细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首先澄清一点,即本项目的内涵仅仅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和毁损,有关固定资产的报废专门在下一项目反映。上述情况必然表现为营业外收支的增加,而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都不属于经营活动,然而又影响了净利润,因此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调整。 7、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该项目反映本期发生的固定资产盘亏(减盘盈)后的净损失,该项目可以根据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科目所属的有关明细科目中固定资产盘亏减固定资产盘盈后的差额填列。 8、财务费用增加。一般情况下可以表现为借:财务费用、贷:银行存款、预提费用、长期借款一应计利息,除了已经直接减少银行存款不要

8、调整外(利息支出除外),由于预提费用、长期借款一应计利息而增加的财务费用,都属于没有涉及现金而影响了净利润,因此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以调整。一般情况下等于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 9、投资损失(减收益)。投资损失或者收益必然体现在投资收益科目上,因为其属于非经营活动,又影响了净利润,因此,无论是否涉及现金,都必须加以调整。但是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同样体现在投资收益科目上,减值和跌价准备已经在第一个项目调整。因此对投资损失(减收益)项目的调整不能直接从利润表上的投资收益项目获得,必须通过投资收益科目的明细账分析填列。 10、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具体经济活动表现为借:所得税,

9、贷:递延税款、应交税金。递延税款贷项的增加属于经营活动,影响了净利润,但是没有涉及现金,所以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以调增。 有人提出,递延税款贷项影响的是所得税而不是净利润,这里还涉及到税率33的问题,为什么可以把递延税款贷项全部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增?这是一个颇有代表性的观点。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例加以分析: 某企业会计利润总额200万,经纳税调整,应纳税所得额为100万,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66,贷:递延税款33、应交税金33 借:应交税金33,贷:银行存款33 利润总额200-所得税66净利润134 (注意;净利润利润总额200-应纳所得税额33167) 必须注意,净利润134是在所得税为

10、66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所得税66直接影响了净利润,但是涉及现金的仅应交税金33,因此在净利润基础上必须调增33。这里已经不存在税率的问题了。 11、存货的减少(减:增加)。如上所述,该表通过存货项目将上述累计折旧对净利润影响的不确定性问题迎刃而解。但是有人提出、存货自身与净利润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为什么现金流量表副表编制程序规定,存货的减少从现金角度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追加上去呢? 存货是一个大概念,它包括材料、在产品(制造费用、生产成本)、产成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存货的增加一般是指对外的材料采购,存货的减少一般是产品销售而结转产品销售成本,这二者才会实际增减存货。必须注意,不可将存货内部

11、的此增彼减(比如: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认为是存货的增减。 对于存货与净利润的关系,通过以下公式进一步加以分析: 存货计算的基本公式是: 期初存货+本期购入-本期发出=期末存货 所以,本期发出本期购入-(期末存货-期初存货) 我们设定本期发出为100,且设定本期购入全部用现金,之所以可以这样假设,是因为如果实际上并不是全部用现金采购,则副表中的经营性应付项目栏必然会增加,与上述原理一样,先粗后细,先总后分,在那一项目再作调整。 1当期末存货-期初存货0时 本期发出=本期购入-(期末存货-期初存货) 100100-0 表明本期发出存货减少净利润100与本期购入存货减少现金100量一致,所以不

12、必 调整。 2当期末存货-期初存货=1000时 本期发出本期购入-(期末存货-期初存货) 100=200-100 表明本期发出存货减少净利润100,而本期购入存货实际减少现金200,所以必须 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减100。 3当期末存货-期初存货=-1000时 本期发出本期购入-(期末存货-期初存货) 1000-(-100) 即表明本期发出商品结转成本影响净利润为100,都是通过存货的减少来实现的,本期购入存货现金实际支出为0,所以存货减少的数额100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追加上去,才能够正确反映经济活动现金流量。 12、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经营性应收项目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

13、、其他应收款。 在编制现金流量表副表时,为什么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必须从净利润角度调增?兹分析如下: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对应科目一般是经营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已经增加了净利润,但实际上并没有收到现金。所以为了准确反映经营性现金流量,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减,反之亦然。 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已经支出现金,而在净利润上并没有体现,所以其增加同样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减。必须注意,应收项目中如果偶有发生投资或者因而产生的事项,比如转让固定资产收到的应收票据,则必须剔除。 13、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减:减少)。经营性应付项目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

14、交税金等。在编制现金流量表副表时,为什么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必须从净利润角度调增?兹分析如下: 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其本身与净利润没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应付款项对应的科目是材料采购,其经济内涵通常是表明存货增加,但是由于是赊购,所以现金并没有实际支出。如上所述,我们在调整存货项目时已假设购入存货全部用现金,而实际上并不可能如此。如果确实出现赊购,则其必然在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项目中表现出来,从现金角度来看,凡应付项目增加表明现金少支出,如上所述,因此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追加上去。 其他应付款。一般发生在预收包装物押金等经济活动上,对应的一般是现金,而从净利润角度看,其尚未包括

15、这一部分现金流入,所以必须将之追加上去。 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已涉及成本费用,进而影响净利润,但是从现金角度看,实际并没有支出,所以必须在净利润的基础上追加上去。 应交税金中的应交所得税必然涉及净利润,但是没有涉及现金,所以必须调整。而应交税金中的应交增值税,其作为价外税虽然不涉及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不直接影响净利润,但是这一部分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我们在调整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应付账款应付票据时已经全额加以调整,而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期末-期初的实际增减变化还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以调整。 14、其他。主要指筹资活动中的咨询费记入管理费用。但不属于经营活动,所以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增。还有汇兑损益影响净利润但不属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15、副表中第二项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有关数字的填列 之所以要在副表中对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加以反映,是因为目前的投资和筹资活动虽然没有涉及现金,但是投资和筹资活动必然会对将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产生影响,所以必须在补充资料中加以反映。 16、副表中第三项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情况 数字来源于比较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的期末数减去期初数,以及三个月到期的债券的期末数减去期初数,该数字必须与现金流量表主表的数字完全吻合,体现了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之间的钩稽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