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第2单元语文测试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379009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2单元语文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2单元语文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2单元语文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2单元语文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2单元语文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2单元语文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第2单元语文测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语文下第二单元测试题 姓名 班别 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面的词注音。嗥鸣( ) 扑朔( ) 污秽( )2、根据拼音写汉字。Qdo( ) 山din( ) 怪dn( )3、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造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 , ;爱心是 , 。4、填空。(1)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 。(2)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 , 。(3)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 。二、文言文阅读。木 兰 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

2、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5、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答: 6、综观全诗,我们可以看出木兰哪些思想性格?答: 7、“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句诗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是以谁的语气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 8、翻译。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暮: 策勋: 郭: 安: 三、现代文阅读。(一)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

4、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

5、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K 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二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了普

6、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10、作者怎样描写习字课上的安静?答: 11、“上习字课”那段文字有三处细节描写,试用自己的话概括,并分别说说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答:细节描写a. ,其作用是烘托 气氛;细节b. ,突出了孩子们对 的热爱;c. ,表现小弗郎士对 的嘲笑。12、在“最后一课”里,师生心心相通的原因是什么?答: 13、作

7、者写钟声和号声有什么作用?答: 14、“他呆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这表明了他怎样的心理状态?答: (二)失根的兰花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一个小的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如在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吧!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样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

8、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来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落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那城,是我从来没有看过的,我只感觉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中拣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我也曾在蜀中看到与太庙中同样老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过家;虽然那些时候,我曾穷苦得像个乞丐,而胸中却总是有嚼采根用以

9、自励的精神。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到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均不可以为家了。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八岁时肩起小镰刀跟着叔父下地去割金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在沁冰如水的夏夜中,看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壑中

10、,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拙重的老牛,才显得纯朴可爱。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歌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是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肃墓庐,把它点缀美丽了。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流可藉;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深觉出个中的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亡。”15、从文章内容看,题目中的“根”和“兰花”分别比喻什么?整个题目应如何理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