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作品美学分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3789395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作品美学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设计作品美学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设计作品美学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设计作品美学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设计作品美学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作品美学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作品美学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勒柯布西耶与阿诺雅各布森设计作品的美学分析09工艺2班张伟209建筑设计作品美学分析一一现代建筑的旗手: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勒柯布西耶(Le : 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和作家。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 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 )、 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原名 MariaLudwig Michael)、 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1927年柯布西耶在瑞士拉萨拉兹发起现代建筑国际会议,成为国际风

2、格现代建筑的中 心组织。勒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可分为两个阶段:50年代以前是合理主义、功能主义和 国家样式的主要领袖,以1929年的萨我伊别墅和1945年的马赛公寓位代表,许多建筑结构 承重墙被钢筋水泥取代,而且建筑往往腾空于地面之上;50年代以后勒柯布西耶转向表 现主义、后现代,朗香小教堂以其富有表现力的雕塑感和它独特的形式使建筑界为之震惊, 完全背离了早期古典的语汇,这是现代人所建造的最令人难忘的建筑之一。在家具设计中, 勒柯布西耶则以豪华而舒适的钢管构架躺椅著称于世,几乎成为20年代优雅生活的象征。他丰富多变的作品和充满激情的建筑哲学深刻地影响了 20世纪的城市面貌和当代人的 生活方式,从

3、早年的白色系列的别墅建筑、马赛公寓到朗香教堂,从巴黎改建规划到昌加尔 新城,从走向新建筑到模度,他不断变化的建筑与城市思想,始终将他的追随者远 远的抛在身后。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一个取之不尽的建筑思想的源泉。勒柯布西耶还对城市规划提出许多设想,他一反当时反对大城市的思潮,主张全新的 城市规划,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既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形成安静卫生的城市 环境,首先提出高层建筑和立体交叉的设想,是极有远见卓识的。他在20和30年代始终站 在建筑发展潮流的前列,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现代化起了推动作用。下面是对勒柯布西耶的设计作品马赛公寓,进行美学分析为缓解二战后欧洲房

4、屋紧缺的状况而设计的新型密集型住宅,充分地体现了勒柯布西耶 战前要把住宅群和城市联合在一起的想法。1945年反法西斯联军迫近柏林,勒柯布西耶 应当时任法国战后重建部长之邀,设计一座大型的居住公寓,该项目直接由政府拨款,并且 没有固定建造地点的限制,4个放置在马赛风景中心带的地点都可考虑。当然,设计与建造 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如Andre Wogenscky,柯布西耶的一位关系密切的合伙人所说冗 长的会议和讨论、刻板的工作方式、政府官员愚蠢的想法,批评和攻击几乎摧跨了这个项目。马赛公寓,1946-1957建于马赛市郊的一座大型公寓住宅。被设计者称之为“居住单元盒子”, 按当时的尺度标准是巨大

5、的,165米长,56米高,24米宽,通过支柱层支撑在 英亩面积 的花园,这种做法是受一种古代瑞士住宅一小棚屋通过支柱落在水上的启发,主要立面朝东 和西向,架空层用来停车和通风,还设有入口、电梯厅和管理员房间。大楼共有18层, 有23种不同的居住单元,共337户,可供1500-1700名居民居住,提高了居民选择的自由 度,突破了承重结构的限制,从单身住户到8个孩子的家庭,室内楼梯将两层空间连成一 体,起居厅两层通高,达到米高,米大块玻璃窗满足了观景的开阔视野,在第7、8层布 置了各式商店,如鱼店、奶店、水果店、蔬菜店、洗衣店、饮料店等,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幼儿园和托儿所设在顶层,通过坡道可到达

6、屋顶花园。在设计马赛公寓的过程中,勒-柯布西耶运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人文主义思想,演 变出一套“模数”系列,这套“模数”以男子身体的各部分尺寸为基础形成一系列接近黄金 分割的定比数列,他套用“模数”来确定建筑物的所有尺寸。整体骨架现浇,墙板等钢筋混凝土构件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的“啤酒箱”式结构模式。这 是令俺最赞服的地方,大师对相应于新材料的新技术的大胆尝试。建筑亦为柯布在大工业背景下对集体住宅面临建筑及城市双重尺度问题的探索。柯布机敏地洞察到了钢筋混凝土这一全新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广阔前景,并快人一步基本做足 了文章,著名的“柯五点”的提出充分地体现了其不凡之处。底层的柱墩:据说的底层架空模式

7、的灵感,来源于其在西非贝宁湖中所见吊脚楼的启示。 马赛公寓的出现进一步体现了柯布西耶的“新建筑的五个特征”,建筑被巨大的支柱支撑着, 看上去像大象的四条腿,它们都是未经加工的混凝土做的,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粗面混凝土, 它是柯布西耶在那个时代所使用的最主要的技术手段,立面材料形成的粗野外观与战后流行 的全白色的外观形式形成鲜明对比,引起当时评论界的争论,一些瑞士、荷兰和瑞典的造访 者甚至认为表面的痕迹是材料本身缺点和施工技术差所致,但这是柯布西耶刻意要产生的效 果,他试图将这些“粗鲁的”、“自发的”、“看似随意的”的处理与室内精细的细部及现 代建造技术并置起来,在美学上产生强烈对比的感受。事实上

8、,这些被称为“皱折”、“胎 记”的特定词汇,是一段历史阶段的沉积,是历史的痕迹,也是人类发展过程的缩影,描述 了时间的流逝和时光的短暂。公用服务层的走廊这个“ module originale ”保留了原初设施、家具陈设及颜色配置在这里柯布尊重了传统,将厨房视同传统住宅中壁炉一样的核心地位,所以厨房与起居之间 仅以一道类似吧台的半隔断(cuisine-bar)分界,厨房不必再隐蔽在住宅的某一角落,而要 充分与起居交流。设计暗示着Corbusier “居住机器”的理念卫生间、阳台、夜观屋顶上设有小游泳池、儿童游戏场地、一个200米长的跑道,健身房、日光浴室,还有一 些服务设施一一被勒-柯布西耶称

9、为“室外家具”,如混凝土桌子、人造小山、花架、通 风井、室外楼梯、开放的剧院和电影院,所有一切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他把屋 顶花园想象成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的甲板,供游人欣赏天际线下美丽的景色,并从户外游戏 和活动中获得乐趣。“户内生活像一次海上旅行”,这种思想贯穿于马赛公寓设计的始终。 确实,生活与旅行有着一些共同点,都有开始与结束,它们没有拘泥在明确的事实和具象的 事物上,而是叙述一首诗,讲述一个故事或一幕话剧,塑造和架构着人类生活的发展和延续。 勒-柯布西耶采撷、继承前人留下来的经验,加以重组、重新定义、改装,农庄里的水渠、 小棚屋,甲板等都成为新的设计母体,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室

10、内重复着立面的风格,略为凸起的卵石饰面,拉毛材料的顶棚,粗面混凝土饰面的立柱、 色彩大胆强烈的家具,在一层门厅处墙上挂着柯布西耶的几幅设计作品,包括著名的萨伏伊 别墅等,现在的马赛公寓不仅是一个密集型住宅,还是一个缅怀、纪念大师的场所。(见图 12、13、14、15 )它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观念上的更新,它把人们从战后乏味的生活 中唤醒,远离枯燥乏味的工作,闲暇时的孤独,体会到社区的亲和力,创造出一种与战后生 活相适应的生活状态。艺术中国网此后的第二个“单位”建在南特(Nantes ),是为一个 私人公司而建的(1953瑾1955),第三个建在柏林,是受公民行政管理局(Ci

11、tizen Administration) 的委托为1957年的建筑博览会建造的。马赛公寓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建筑,在欧洲它立刻就被年轻的建筑师所仿效,对我国的建筑师 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位于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北部的“雕塑家园”,它由深圳雕塑院和一栋 31层的高层公寓组成,总建筑面积40315平方米,住户共有380户,户型全部是全复式, 分上复和下复两种,米通高的落地窗,两种对称排列(南北向)70平米小户型户型单位互 为上下,即一个单位是卧房在上,厨房在下,而对面一套单位则是厨房在上,卧室在下,这 种厨房放在复式单位的上层在深圳市住宅中是个创举。发展商将这种开放式厨房理解为改变 厨房在整个家庭功能布

12、局中一直处于后台的传统定位,实现对家务劳动价值的重新确认,由 此创造一种新的价值理念。当然,新的设计思想某些方面与传统的生活方式必然发生着一些 冲突,如进门就是像鞋柜一样排列在一侧的厨房,开放式厨房的适用性等等,这种家居生活 方式只适用于某些特定人群。屋顶:这个在书本中让人无限遐想的屋顶游泳池滑轮冲浪者的甲级场地视野:雕塑家园创造了一个开放住宅模式,以街区平台代替围墙是对外部世界的开放,屋顶的公共 运动场是雕塑家园住户之间的开放,没有一个个隔离起来的“小笼子”,大家共享一片蓝天, 一池碧水,这多少与马赛公寓有着几分相似。马赛公寓代表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于住宅和公共住居问题研究的

13、高潮点,结合了他 对于现代建筑的各种思想,尤其是关于个人与集会之间的关系的思考。那里的居民都已经形 成一个集体性社会,就像一个小村庄,共同过着祸福与共的生活。没有任何个人的牺牲,因 为每一公寓单元都是隔音的,与周围的山光水色的环境保持直接的接触,拥有雕刻般的雄浑 力量。更重要的是:他把公寓的底层架空与地面上的城市绿化及公共活动场所相融,让居民尽可能 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增进居民之间的相互交往。他还把住宅小区中的公共设施引进公寓内 部,如:商业街、游休憩绿地、娱乐设施等,使公寓成为满足居民心理需求的小社会,这些 都值得当代的建筑师学习和借鉴。家具设计作品分析Arne Jacobsen (阿诺雅各

14、布森)Arne Jacobsen(19021971 )生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他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北欧建筑师暨 工业设计大师,丹麦国宝级设计大师,北欧的现代主义之父,是丹麦功能主义的倡导人, 后与Le Corbusier、Mies van der Rohe及Gunnar Asplund等其它欧洲设计巨擘共同主张简约 设计风格。他不只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同时在家俱、灯饰、衣料以及各式各样的应用艺 术上皆有深切琢磨与成就,并成为享誉国际的传奇人物。自从Arne Jacobsen和Peter Holmblad在1967年共同架构出Cylinda-Line不锈钢系列 后,即于同年得到ID-P

15、RIZE奖项,而1968年更获得国际设计大奖(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 的殊荣,另外美国室内设计学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Interior Designers)也颁发荣誉国际设计 奖项给这位由建筑转为商业创作的奇葩。他将自身对建筑的独特见解延伸家饰品,并为一手绘制的建筑结构装点添色,因而摧生 出如长着三只细腿的蚂蚁椅(Ant Chair)、蛋椅(Egg Chair)、天鹅椅(Swan Chair)、The Oxford chair等旷世之作,以及雅宅、工厂、展示间、织品、时钟、壁灯与门把等无计可数的多元 创作Arne Jacobsen的设计

16、是经过精密计算的,和另一位同以建筑为本业的设计师Alvar Aalto不同,Alvar Aalto崇尚自然美景与作品的结合,但Arne Jacobsen除了美感以外,还必 须兼顾实用与耐用,另外,精心设计的作品里面,种种便利性的巧思,也总让人非常期待!Jacobsen的设计至今依然清新无比、深具吸引力,将自由流畅的雕刻式塑形,以及北欧 斯堪的那维亚设计的传统特质加以结合,使其作品兼具质感非凡与结构完整特色。下面是对其设计作品,蚁椅的设计美学分析其形状酷似蚂蚁而得名,虽然现在为了更稳定做成了四条腿,但最开始时是设计成三条 腿。材料使用的是胶合板,塑钢材,格钢,蚂蚁椅造型简约实用,造型十分优雅,放在一旁 就犹如一只静止活动的小昆虫,被丹麦设计界选为20世纪3件最有代表性的家具之一。整 体尺寸76x53x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