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学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3781657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声现象复习教学案班级:姓名:【复习目标】1. 通过复习,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2.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知识梳理】2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而且是一种 波,它具有 。1. 声音的产生:由物体 而发生, 停止,发声停止。3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声音在金属中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它在空气中的要 。响度表示声音的 ,是由声源振动的 决定的。4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表示声音的 ,是由声源振动的 决定的。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音色不同,声波的 也不同。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音色不同,声波的 也不同。5.令人厌烦的噪声

2、(1)噪声和乐音的区别乐音是指通常是指 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 的。噪声是指 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 的。(2)噪声的来源和分类:阅读课本P16页回答问题。(3)噪声的级别和危害:人们用 (符号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4)噪声的控制减小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有: ; ; 。(在图中指出说明是哪一种。次声波可听声超声波20Hz 20000Hz1000Hz 120000Hz150Hz 150000Hz60Hz 65000Hz15Hz 50000Hz1Hz 20000Hz6人耳听不见的声音(1)阅读图并回答问题把频率范围在 Hz至 Hz之间的声波叫做可听声。频率高于 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低

3、于 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2)超声波的应用利用超声波的 、 等特点制成 。 成像。 超声波 测定器 超声波 器超声波 器 利用超声波 的特点粉碎结石(3)次声波及其危害次声波的特点是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严重危害,强大的次声波还会对 等造成破坏。【例题分析】1.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物 质空气氧气铝铁铅物质的密度(kg/m3)1.291.432700790011300声音传播的速度(m/s)330316510050001300 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声

4、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2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节奏不同3声音以 形式传播,声音靠 来传播,而且声音在固体、液体和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填“相同”或“不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在真空中 (填“能”或“不能”)传声。 4用刻度尺设计实验(1)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2)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5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

5、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6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做了以下几个实验:(1)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2)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3)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4)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敲响钟后,把纸在笔尖下迅速拖过,纸上便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请你想一想,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 。图1-1

6、7某课外探究小组做了如图1-1所示的实验:敲响右边的音叉,结果发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靠在它上面的泡沫小球弹起,这是为什么呢?假如在月球上重做此实验,我们能看到什么现象? 8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 中减弱;第三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9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其有可行性

7、,要符合安全原则。( l )实验器材:( 2 )实验步骤:( 3 )实验分析与结论:10打靶时,靶子到打靶人之间的距离是340m,从子弹离开枪口后经过1.5s打靶人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若空气阻力不计,求子弹离开枪口时的速度。【反馈练习】1.小华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后,总结出以下四点,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340m/s D.声具有能量2.小明在观看学校管乐队排练时,听到钢琴和胡琴都发出C调的“1”,小明能区分开是钢琴还是胡琴的声音,这是依据 ( )A.它们的声音的高低不同 B.它们的音调不同 C.它们的响度

8、不同 D.它们的音色不同3.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噪声一定会致人伤害 B.在家里,几位同学旁若无人地引吭高歌不是噪声C.与环境需要不相符合的声音都是噪声 D.控制噪声只能从声源和人耳处减弱4.医用的B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的响度太大 B.声音的音调太低C.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D.声音的频率太高,人不能觉察到5.在物理学里对声音特征的描述有音调、响度、音色等物理量,请在下列各小题中选填相应的物理量:“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 ;“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 ;“脆如银铃”说明声音的 。6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

9、速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两侧立有一定高度的隔声板,这种减弱噪声的措施属于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7夏天人们在购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总是把西瓜拿在手中拍一拍,根据声音判断西瓜的成熟情况。这种选瓜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响度不同 B 音调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回声大小不同8以下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9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

10、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10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_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11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环境保护的是:12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A验钞机 B微波炉 C电视遥控器 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13右图中小明同学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他研究的是A音色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B响度与振幅

11、的关系C音调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D音调与振幅的关系14.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约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1)声音是由物体的_产生的;(2)_。15噪声是当今社会的四大污染之一,人们用_来划分噪声的等级。成语“震耳欲聋”从物理学角度看是形容声音的_大。16在狭窄的空间燃放鞭炮比在野外燃放鞭炮时的响度明显大,这是因为在狭小空间声波经过多次_造成的。17楚天金报消息,4月15日清晨,湖北十堰市竹山县一单位在搞宣传活动时,伴随着激扬的音乐声,飞翔的15只珍稀红嘴相思鸟纷纷落地而亡! 关于珍稀红嘴相思鸟为何会集体自杀,请提出你的猜想。 l 拓展与延伸18为了探究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情况有什么关系,某同学找来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往玻璃瓶里装不同高度的水,并做了仔细的探究,如右图所示。步骤1:当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听到四个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有高有低。请你按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瓶子。步骤2:当他用金属汤勺敲击玻璃瓶时,听到四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