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性分类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3759875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词性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汉语词性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汉语词性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汉语词性分类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汉语词性分类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词性分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词性分类(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语词性分类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3、表示方位的,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4、表示时间的,如“现在”“去年”“明天”“星期一”“元旦”“上午

2、”等。 (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行为。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等。2、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如增加、减少、扩大、缩小、提高、降低、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3、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爱、恨、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4、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得(

3、di)、应该、应当、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5、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进来、出来、回来、起来、去、上去、进去、回去,开去、过去”,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6、表示使令。如“叫”“让”“派”“请”“使”“要求”“命令”“禁止”。7、“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是判断动词。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单音节动

4、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 想想想试试试 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 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 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2动词“有”“有”只当动词用,

5、不能当副词用。3能愿动词能愿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 暖和了”。4趋向动词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 一本书”、“拿一本书”、“拿一本书”。(三)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例如:1、表示颜色形状。如: 红、黑、圆、粗、细、高、低、长、短、大、小、平坦、整齐、

6、雪白、笔直、绿油油、平缓、崎岖、笔直、魁梧。2、表示性质。如:好、坏、冷、热、酸、甜、软、聪明、朴素、老实、勇敢、正确、伟大、勇敢、优秀、老实、鲁莽、大方。3、表示状态。如:快、慢、忙、急、流利、迅速、轻松、严肃、高兴、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4、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形容词的语法特点:1.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很勇敢”、“非常整齐”、“太死板”、“最清楚”等。有一部分形容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不能再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雪白”、“血红”。还有加重叠词尾的形容词“黑乎乎、黑压压、黑洞洞,黑油油”以及其他形式“黑咕隆冬、黑不溜秋”也是如此。2一部

7、分形容词可以重叠。例如单音节: AA式高高高(的) 大大大(的)红红红(的) 慢慢慢(的)双音节:AABB式老实老老实实 整齐整整齐齐清楚清清楚楚 大方大大方方或A里AB式马虎马里马虎 胡涂胡里胡涂慌张慌里慌张 小气小里小气重叠后一般表示程度加深。用在名词前表示程度适中,兼带有爱称的感情色彩。如“高高的个子”、“红红儿的脸”。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端正、纯洁、坚定、健全、壮大、活跃、严格、丰富”等是形容词又是动词,“端正态度”是使态度端正的意思,“丰富文娱生活”是使文娱生活丰富的意思。这里的“端正、丰富”是动词。“直着身子”、“红着”、“花了眼”中的“直”、“红”、“花”表示事物存在某种状态,

8、也应看作动词。(四)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和次序的词。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零”。表示次序先后的叫序数词。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此外还有倍数、分数、概数、小数、确数。倍数是由数词加量词“倍”构成,如“一倍、五倍、十倍”。分数常用固定词组表示。格式是“几分之几”。概数的表示法有两种;第一,在基数后面分别加上多、把、来、上下、左右”等,如“一百多”、“一千左右”;第二,相邻的两个基数连用,如“三四(个)”、“十七八(个)”、“五六百(个)”。此外,“三两(个)”。“三五(个)”等两个基数连用的习惯用语也表示概数。数词的语法特点:1

9、.数词经常出现在量词前边,例如“一个”、“五本”、“两次”等等。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不直接同名词组合,文言格式或习惯用法中,数词才直接修饰名词。例如“一针一线”“一草一木”“千山万水”“三心两意”等。2.倍数只能用于数目的增加,不能用于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用于数目的增加,也可用于数目的减少。表达数目的增减必须拿原来的数目做基数,不能拿增减后的数目做基数。数量增减有一套习惯用语。 第一,表示数量增加的: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了四倍”,不能说“增加了五倍”。增加到(为);增长到(为)、上升到(为)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

10、总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到五倍”,不能说“增加到四倍”。第二,表示数量减少的: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指差额。例如从十减少到一,应该说“减少了十分之九”,不能说“减少了九倍”减少到(为)、降低到(为)、下降到(为)指减少后的余数。例如从十减到一,以分数计算,应说“减少到十分之一”。(五)量词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可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

11、、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去一次”“念一遍”“哭场”“走一趟”的“次、遍、场、趟”, “看一眼”“砍一刀”“玩一天”的“眼、刀、天”。(六)代词代词能代替人和事物的名称,或起区别指示作用,或用来提问。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您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人家大家彼此大伙 自己(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 哪儿那里(问处所) 几多(问数量) 多多么(问程度) 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 什么怎样什么

12、样(问方式行动)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那(指人或事物) 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 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 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 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 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 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一)副词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如“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

13、、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1、表示程度。如:很、挺、怪、更、最、太、极、非常、十分、特别、尤其、稍微、比较、格外、顶、极其、分外、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2、表示范围。如:都、只、也、光、单、凡、净、一共、仅仅、大半、统统、一概、单单、总共、总、共、一齐、一律。3、表示时间,如:正、刚、才、就、常、便、曾、立刻、刚刚、常常、往往、逐渐、忽然、终于、已、已经、曾、曾经、正、正在、将、将要、就要、马上、时、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赶紧。4、表示重复、连续。如:又、还、再、一连、再三、连续、反复、不断

14、、屡次、重新。5、表示情貌。如:居然、默默、欣然、猛然。6、表示肯定。如:必、准、一定、必定、必然、的确、准保、须、当然。7、表示否定。如:不、没、没有、别、甭、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8、表示估量。如:大概、大约、似乎、也许、恐怕、几乎。9、表示语气。如:却、偏、岂、偏偏、难道、简直、反正、究竟、到底、索性、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10、表示方式。如:悄悄、暗暗、亲自、一齐、相互。1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

15、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这办法好得 。这办法好 了。2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1)单用的:说了又说 吃得下就吃 说清楚再走 下大雨也去(2)前后配合用的:又又 越越 也也 不不 既又 非不(3)和连词配合用的:不但还 只有才 既然就 虽然却 如果就 不论都即使也 除非才3.“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例如: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副)你没有诗经吗?(动)“没有”和“没”是有区别的:“没”不能用在句末,也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没有”就可以。如不能说“他来了没?”“没。”只能说“他来了没有?”“没有。”4.有少数形容词和某些副词,都经常作状语,要细心分辨。例如:雨后青山格外秀丽。这件衣服特别好看。你不能持一概否定的态度。大家一致同意大会的决定。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词的组合来分辨它们的词性。例如:我们可以说“任务特别”,也可以说“(特别)任务”,但“格外”没有这种用法。可见“特别”是形容词,“格外”是副词。又如:可以说“意见一致”,也可以说“(一致)意见”,“一概”没有这种用法。能作谓语、定语、状语,而意义不变的是形容词,不能作谓语、定语的是副词。5.“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合时是形容词,同动词、形容词组合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