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优秀地理教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3756705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优秀地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一优秀地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一优秀地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一优秀地理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一优秀地理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优秀地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优秀地理教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优秀地理教案高一优秀地理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2.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3.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能通过阅读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相关图分析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及太阳黑子对降水的影响。 2.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 3.能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分析月相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关于太阳辐射的教学建议 太阳辐射这部分内容属于常识性的介绍,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太阳对地

2、球的重要性。除了让学生看教材的两张图,了解太阳常数的概念,以及由于纬度、地形和气象条件的不同,太阳辐射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外,这里介绍一个小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生动的了解太阳辐射。 实验是这样的:拿两个瓶子,一个涂成白色,一个涂成黑色,在瓶口各套一个小气球,气球没有充气。注意密封性要好。放在太阳下照射,观察结果。容易看到,白色瓶子上的气球没有太大变化,而黑色瓶子的气球开始膨胀。通过实验比较清楚地看到:黑色的瓶子更容易吸收太阳辐射。从而让学生明白太阳辐射的能量巨大,对地球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关于月相的教学建议 由于本节主要是要讲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和原教材相比,新的教材将月相这部分内容

3、作为了必讲内容。关于月相,重点有三个: 一、要说明月相的成因。 月相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发生改变。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如果同时考虑两者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学生很容易被弄得摸不着头脑。其实,由于空间两点是决定一条直线,地球虽绕太阳一周,而地球和太阳总是能连成一条直线。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让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不动,而仅仅考虑月球的公转。 我们可以从地球、太阳、月球成直线开始考虑(注意,严格地讲大部分时间它们不在一条直线上,否则,每个月都会发生月食和日食了),月球绕地球一周回到相对位置继续成直线,所需要的时间是一个朔望月的时间(29.53天),而不时恒星月(月球真正

4、的公转周期27.32天)的时间。月相形状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月球是不发光的,只能反射太阳光。月球总是半个球发光,半个球不发光。而观测者的角度不同,发光的部分对于观测者来说就有了不同的形状。 二、观测不同月相的时间 对于几个重要的位置(新月、上弦月、满月、下限月)的月相,应该是什么时候观测呢?关于这个问题,重点在于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对于某一个月相而言,地球上总是只有半个地球的地方才能看到月相。当然,也只有半个地球能看到太阳。初一新月的时候,太阳和月球是一起在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而每隔一天,月球就相对于太阳向东边移动12,这样,整个朔望月周期内,每一天能看到月相的时间和日出日落的时间才有了变

5、化。有一点必需强调,不论太阳还是月亮,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都是东升西落的(因为地球的自转),白天并不是没有月亮,只不过由于太阳光太强,月亮根本显现不出来。 三、关于月相的方位 教材中提到了观察者观测不同月相的时间不同,观看的方位也不一样。既然新月时月球和太阳是同升同落,那么随着月球的东移,月相出现在天空的方位也是逐渐远离太阳落下的方位。教师在介绍这部分内容时,最好能借助多媒体软件。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应该尽量使用教具(如地球仪、三球仪)等。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教学重点】知道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知道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 【教学过程】 (引课)万物生长靠太阳

6、,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板书)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 2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多媒体资料展示,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图1。5)通过资料、地图及同学日常生活经验说明太阳辐射在哪些方面对地球产生影响?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7图1。6)太阳外部大气结构由几部分组成? (板书)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外部大气结构:由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查找资料、阅读教材P78相关图像思考解答)太阳大气各层中,有哪些太阳活动?其表现形式?其活动周期有多长?这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什么? (板书)2.太阳活动及主要类型 太阳活动

7、主要类型 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3对地球的影响: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三、月相及其变化 1月相变化的周期规律 (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资料库和教材中相关图像,思考讨论)为什么有月相的变化?月相变化的周期有多长?不同时间应在天空的什么方位观测到哪种月相?教材P9图1.10和P10图1.11两副图像应该如何判读?月相的变化对地球有什么意义? (教师总结)月相变化是由于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运动关系产生的,教材P9图1.10阅读时应注意观测者是站在图像中心,因此上

8、弦月时,是观测者右边的月面明亮,下弦月时,是观测者左边的月面明亮。教材P10图1.11阅读时,应注意,观测者位于北半球,月球在南部天空,观测时间和方位:上图是以太阳落山时,不同时间的月相和所在天空的方位,此图表现的是上半个月的月相状况;下图是以太阳升起时,不同时间的月相和所在天空的方位,此图表现的时下半个月的月相状况。 (板书)2.月相变化对地球的意义 【设计思想】本节教材主要由两个重点知识,一个是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另一个是太阳活动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对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注意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难点知识是月相的变化,通过多媒体手段的辅助,创建学生的学习过程,完成由形象思维想向抽

9、象思维的过渡。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 2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外部大气结构 由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 2.太阳活动及其主要类型 太阳活动的概念 主要类型 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3对地球的影响 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 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三、月相及其变化 1月相变化的周期规律 2.月相变化对地球的意义 探究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规律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搜集

10、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本内容要求有较高的空间想像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规律有严格的科学数据可参考。对高中学生而言,这种活动有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活动中来。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展示探究成果的能力。 【活动步骤】 (1)布置资料搜集任务:通过因特网或天文爱好者手册,查阅和日食月食相关的资料。 (2)课内成果演示:要求学生掌握了基本原理后,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制作成可演示的多媒体课件(如ppt格式的文件)。注意,应该将学生分组制作。比如日食月食发生的基本原理,日食月食的种类,日食月食出现的规律和周期等。若没有条件,

11、可以让各组派代表上讲台演说。并安排一定时间让听众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演示者回答)。注意:所有这些问题,都应该有比较准确的数字来说明。应尽可能用相关的图片(或者自己画的示意图)来说明问题。 (3)教师总结:总结各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并将日食和月食发生的原理、规律等作个总结。 高一优秀地理教案2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

12、,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引入新课)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联。例如,我们介绍自己家乡在某省某市,去过某风景区旅游等。我们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区域有哪些地理特征? 【板书】一、区域的含义 1、区域的概念: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例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又如漳州市既是福建省的

13、一部分,又可划分为芗城区、龙文区等。 (2)差异性。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简单,区域内同一性大,区域间差异也小。例如我国东部季风区南北跨纬度广,内部差异明显,根据气候等要素的区别,又可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3)整体性。指地表区域内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并经过这种长期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区域的这种整体性是形成区域同一性的原因。 (4)可变性。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模糊性。虽然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其次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 (过渡)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会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首先学习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让学生做完学案知识点一:区域。 答案:地理差异指标区位特征地理条件C 【板书】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具体包括: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