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3753856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成就伟大事业须有伟大力量。如果搞不清楚“依靠谁”, 就找不到依靠的力量,再美好的社会理想也只能成为空想。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 量。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才是真正的英 雄。我们党来自群众,始终以人民为靠山。回顾历史,每当 党的事业面临重大挑战,每当中国的前途命运面临向何处去 的重大关头,总是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历史车轮前进。充 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紧密团结群众,这是党的事业 成功的根本保证。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来说,无论是作为观 念形态的思想理论、价值体系、道德规范,还是作为艺术形 式的音乐舞蹈、书法绘画、诗词歌赋,无不源自

2、人民群众的 实践创造。可以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根基在群众、智慧在 群众、力量在群众。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关键是在思想上牢固确立人 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的根本方法。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 富的创造者。凡属正确的决策必然是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 来、化为系统的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使之成为群众的行 动。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 体作用,激发群众创造,集中群众智慧,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1. 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 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 激发人们的创造

3、热情,我们的工作就能获得最广泛的支持, 就有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全党全 社会的文化自觉程度日益提高,广大群众对文化建设的热情 空前高涨。能不能更加广泛地动员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创造, 已成为宣传思想文化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要适应社会生活 的新变化,进一步完善政策、拓展渠道、丰富载体,充分挖 掘运用各方面的文化资源,畅通人们投身文化建设的途径, 使群众真正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角,使文化成为广大群众 共建共享的文化。群众自己的创造、自己的演绎最鲜活、最 生动,也最容易得到广泛的认同。要积极鼓励群众的创新创 造,支持群众自我教育、自办文化,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 群众性文化活动。要大

4、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千方百计保护 好、发挥好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 力,让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2. 汲取群众智慧营养,从人民群众实践中获取宣传思 想文化工作的不竭动力。生活最深刻,群众最智慧。群众处 在实践第一线,对事物的观察、对情况的了解更细致、更透 彻、更深刻。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向前发展,必须把人民 群众的实践创造作为源头活水,从群众中汲取智慧,不断开 阔工作视野、完善工作思路。谋划工作、制定规划、出台政 策,都要尽可能地扩大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范围,都要发扬 民主、集思广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闭门 造车”、“唱独角戏”,就难以作出科学

5、决策,更难以在群 众中得到落实。要深深植根于群众的实践土壤,深入到群众 中获取“第一手材料”,从老百姓朴素的话语中提炼闪光的 思想,从民间鲜活的艺术中萃取创造的元素,从基层的生动 实践中探寻打开工作思路的钥匙,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 断推陈出新、有所突破。3. 坚持由群众评判,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宣传思 想文化工作的第一标准。标准体现工作导向,反映价值取向。 以什么为标准、用什么来衡量,实质上是一个对谁负责、让 谁满意的问题。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一切 工作的成败得失必然要由人民群众来检验。群众意见是一把 最好的尺子,最能衡量我们工作的长短优劣。无论是制定政 策、出台规范,还是评选评比、考核表彰,都要注重群众评 价,增加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不能关起门来搞自我评价、 自我认可。坚持群众标准、由群众来评判,不能走过场,必 须具有约束力,群众赞成什么就鼓励什么,群众期盼什么就 做好什么,群众反对的就坚决纠正。要经常看一看我们的工 作是不是按照群众的要求在展开,看一看有哪些措施和办法 还需要改进,让群众真满意、而不是“被满意”,使宣传思 想文化工作始终体现群众意愿,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 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