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B卷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3749490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B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B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B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学及人生?期末考试卷开卷 B卷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分值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一、填空题毎空1分,共18分1、本质及现象是既 ,又 的 关系。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说明 。3、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离不开 、 、 。4、 及 构成当代思维方法的主要框架。5、 人生目标确实立与实现必须符合 与社会开展的要求。6、社会开展的根本规律:1 ;2 。7、 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与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8、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 。9、 的矛盾、 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根本矛盾。10、人存在双重进化: 与 。二、单项选择题毎题1分,共20分1、“窥一斑而知

2、全豹是 的例子。A、发散思维 B、联动思维 C、原点思维 D、逆向思维2、关于个人理想错误的选项是 。A、有主观性 B、有个体差异性 C、有实现可能性 D、有超越性3、事物现象及本质的关系是 。A、 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B、相辅相成的关系C、相互排斥的关系D、两都不可分割。4、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虑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与相互作用交织起来的画面。这句话说明哲学道理是 。A、 联系是普遍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B、世界是物质世界C、世界是运动变化开展的D、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开展的根本动力。5、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是 A

3、、主观能动性B、人具有思维能力C、人能够认识世界D、人能够改造世界6、物质及运动的关系以下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的。C、不同的运动形式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7、人生选择的前提与根底是 A、个人的主观条件B、人生的客观实际C、个人的主观愿望D、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8、成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观点是 A、 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B、 C、形而上学D、客观唯心主义9、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新事物是强大的C、事物是不断开展的,

4、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与成长D、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开展的原因10、以下表达了矛盾观点的有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刻舟求剑夜郎自大,目中无人祸兮福之所倚A.B. C.D.11、社会开展最根本的规律是( )A、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C、个人动机及物质手段的矛盾运动D、个人活动及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12、毛泽东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说明了 的重要性。A知识B认识C实践D开展13、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表达了 A

5、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C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D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14、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与,这种说法说明了 A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B物质决定意识C事物是变化开展的 D人际与谐的重要性15、“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B在实践根底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C有时实践比认识重要,有时知识比实践重要 D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1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与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B一切事物总是与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C事物是变化开

6、展的。D意识反作用及物质17、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根底来考察人区别及物的特点是 A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B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C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D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18、以下成语中可以表达从客观实际出发进展人生选择的是 A量力而行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19、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确立目标、开展行动,都需要明确 所在。A、国家利益 B、集体利益 C、自己的利益 D、他人的利益20、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与“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A“现象与“本质B“本质与“现象C“客观与“主观D“主观与“客观

7、三、多项选择题毎题2分,错选不得分,共20分1、历史规律的特点 。A、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B、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表达出来C、主要表现为统计规律 D、具有主观性2、社会理想的特点 。A、有整体性 B、有超越性 C、有阶段性 D、有客观性3、正确发挥主动能动性受制约的因素有 客观因素B、主观因C、客观条件D、思维方式4、人生行动受以下因素的制约 A、体力的制约B、智力的制约C、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D、事物运动规律的制约5、哲学产生后一直存在着两个个根本派别的斗争。这两个根本派别指 A、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 C、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6、“画猫照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A违背了一切从

8、实际出发的原那么B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的原理C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D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7、营造与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要求我们要 。A走出孤独,主动交往B一切以自我为中心C建立真正的友谊D学会及人与谐共处、合作共事8、以下属于“联系的特点的是 。A联系是客观的B联系是普遍的C联系是主观的D联系是复杂多样的9、人的全面开展是指 。A、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开展 B、每个人的自由开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开展的条件C、人的各方面开展条件在相互促进中实现与谐的整体开展 D、包括人的活动尤其是劳动自由展开、人的社会关系全面丰富、人的生活丰富多彩、人的素质全面提高10、同自然规律一样,社会开

9、展规律也具有 。A、创造性 B、客观性 C、重复性 D、普遍性四、判断题毎题1分,共10分 1、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看他为社会、为他人尽到了什么责任,作出了什么奉献。 2、现象包含着本质,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3、人的行动不仅是物质力量的外化过程,也是人的内在精神、道德力量的展示过程。 4、变化就是开展,开展即是变化。 5、个人利益等于个人主义. 6、意志的实质在于执行决定、克制困难、实现目的。 7、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8、现象决定本质。 9、事物的开展是由必然性引起的,因而完全可以无视偶然性。 10、本质是表现在外部的、可以被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五、简答题共16分1、历史必然性及偶然性的关系。8分2、“拔苗助长是不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为什么达不到预期的目的?8分六、论述题:共16分1、两个人各有一杯水,都喝了半杯。一个说:只剩半杯水。另一个人说:我还有半杯水。两种说法,前者好似透出一种无奈与苦涩,后者倒好似满怀希望,流露出一股抚慰。都是半杯水,两人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个是悲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