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以人为本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3749374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以人为本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企业以人为本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企业以人为本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企业以人为本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以人为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以人为本(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以人为本,要不断地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 生活环境,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让员工能专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以提高劳动的效 率,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那么如何全面地理解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呢?所谓以人为本的管理,简称人本管理。西方管理思想中的人本主义根植于西方自身的社会 文化环境和价值观念。它源自文艺复兴时期,从人本身出发去研究自然界,社会和人与人的 相互关系,是以人为中心和出发点的哲学理论。但是,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以人为本的思 想并未真正自觉地运用于西方企业管理之中,更未成为其管理的指导思想或理论基础。现代 西方马克思主义等许多流派,都强调了以人为中

2、心,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人本主义思潮。在这 一思潮的影响和作用之下,西方管理思想向人本主义倾斜。真正将人本主义思想自觉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管理之中,并成为企业管理的理论基础,指导 思想和理念,被誉为“人本管理”,乃是现代的事情。它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现代 企业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的革命。(一)人本管理的含义所谓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根本的管理。它是指企业中的人作为管理的首要因 素,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或主导因素;同时,作为管理的本质因素,又是企业管理的 出发点和归宿。一方面,企业一切管理活动围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展开; 另一方面,企业一切管理和经营实践活动,旨

3、在满足人的需要,促使企业人获得全面自由的 发展。应当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把握人本管理的基本含义:1。企业中的人是首要因素,企业是以人为主体而组成的。人本管理强调企业依靠人而存 在,由人进行管理,即一切管理活动由人决定,策划,操纵,运作,人始终是整个管理过程 的主体或主导要素。这就是“人即企业,企业即人”的道理。2。企业为人的需要而存在,为人的需要而生产,为人的需要而管理。人的需要有:第一, 社会的人的需要,企业不断创造顾客,满足社会消费需求。这是企业所担当的社会责任。第 二,企业投资都的需要,即实现利润最大化。第三,企业全体员工的需要,一是获取收入最 大化;二是施展才干,实现抱负,个人获得全面发展

4、。于是,抽调企业人的智力,知识,技 能,锻炼和完善人的意志,品格,发展企业人的整体素质,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任 务和目的。这是人本管理应有的哲学含义,本质和理想境界。3。人本管理不是企业管理的又一项工作,而是现代企业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的一 种理念,指导思想,管理意识。严格来说,人本管理不是一个管理概念,而是一个哲学概念。 它重新认识人性,强调人的重要性和在管理中的主体与核心地位。人本管理要求将这一全新 搬弄是非念贯穿和渗透到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并指导企业工作,使企业的一切工 作纳入人本管理思想体系和基本框架内运行,即让人本管理统领企业的一切工作,取得预期 绩效,实现企业目标

5、。(二)人本管理的原则企业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要求或原则。1。人的管理第一在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中,对人的管理高于对物的管理,居于第一位。首先,人是唯 一能动的资源要素,是第一资源。物质资源是被动的客体要素,需要有思想,有意识,有生 命的人去支配,去管理,去使用;否则,便为无用之物。先有对人的管理,才可能有对物的 管理,只有管理好人,才能管理好物。其次,人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不仅能动地支配, 运用生产资料,生产预期产品,创造价值,而且带来新的价值增值,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 决定性要素。就此意义而言,管理人重于管理物。再次,企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细胞, 在企业经济运行

6、过程中,必然发生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员工与 员工之间的关系,企业内工作群体之间,工作团队之间的关系,企业内非组织群体之间的关 系,企业与企业外的(如客户,原材料供应商等)的关系等。能否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对于企业发展和前途命运而言举足轻重。而对人的管理,实际上是对人与事,人与人关系的 管理,故对人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现代企业的目标之一,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创新。因此, 把对人的管理列为人本管理的第一位,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必然要求和必要保证。2。满足人的需要,实施激励这一原则反映了对人的重视,了解与把握,体现了人本管理的实质内涵。这也是人本管理 与其他“见物不见人”的管

7、理哲学的根本区别。这里所言人的需要,主要是指企业成员的个性需要和个人期望,人本管理对此必须重视和 研究。个性需要,即马斯洛所提出的个人生理,安全,社交,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五层次需 要;还有麦克利兰所述个人有按高标准行事的愿望,或在竞争中取胜的成就感;按弗隆的观 点,个人期望表示为个人对行为的期望,对行为结果所导致的满足感的期望。为了自己需要 和期望的实现,个人会做出努力,从而成为个人行为的内在驱动力。但是,如果不与组织的 需求和企业目标相结合,个人行为则是盲目的,个人需要断然不能实现。因此,组织方面的 因素必不可少。通过组织引导,激励,实现个人需要,是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本应担当的责 任,是人本

8、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准则。激励是指管理者对其下属的需要,采取外部诱因进行刺激,并使之内化为按照管理要求自 觉行动的过程。激励与个人需要密不可分,个人需要是激励的基础,需要引发动机,进而产 生行为;这一激励过程又保证了个人需要的满足,以及随之而来的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与 发挥。可见,激励过程亦即个人需要实现的过程,是个人积极性被调动的过程,真切地表现 了人本管理的裨内涵。满足个人需要,实施激励,必须成为人本管理的要求和准则。3。优化教育培训,完善人,开发人,发展人在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中,企业目标已不再困于追逐利润最大化,而是拓展出新的目标内 容,即必须同时为企业的劳动者及其他有关方面的人的利益服务。

9、企业人自身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始终是人本管理坚持的最高目标,也是人本管理最本质的 核心含义。因此,完善人,开发人,发展人,必然成为人本管理一项甚为重要的核心要求, 原则及衡量标准。企业的不断开发,完善与发展,根本途径在于企业教育培训。优化企业教育培训,意味着 企业要以更高资本投入,更高的效率和质量,对员工进行全面开发,它与完善人,开发人, 发展人互为一体,成为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原则。4。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构建企业的组织形态和机构人本管理通过组织进行,这就是要求组织形态和结构必须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必 须保证人本管理有效实施。为此,应当构建有如下特征的企业组织形态或结构:(1)组

10、织必须为其成员创造利益,并明确组织的宗旨和目标。(2)在组织能为自己创造利益的前提下,员工自愿进入组织,接受组织的职权和权威, 称为“职权接受”。(3)组织及其成员在共同利益,共同目标的基础上相互接纳,协同合作。(4)组织集权和分权的平衡与适宜。(5)组织和地位弹性。(6)管理幅度合理。(7)确立企业员工参与管理的制度与渠道等。当前,西方企业界盛行的组织扁平化和工作团队,多具如上特征,这是在人本管理理念之 下所发生的组织结构创新。5。和谐的人际关系企业人际关系是人本管理的环境,又是人本管理的内容及衡量标准。人际关系好坏,和谐 与否,对企业人本管理顺利运行,对企业及其员工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

11、1)人际关系影响企业的凝聚力。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如果企业中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融洽和谐,人们会由衷地热爱这一工作集体,于是,企业的凝聚力因为具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增强;反之,倘若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紧张,则有着很强的离散力。(2)人际关系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心性舒畅,工作生活欢愉。如 果人际关系紧张,必定使人心情苦闷,烦恼,情绪低沉,特辑是受到他人无端诽谤,打击, 陷害,或者遭遇到不公平对待时,会发生严重的心理失衡,有可能导致疾病发生。(3)人际关系影响个体行为。人的行为,无论是好的行为,还是不良行为,都会不同程 度地受到周围人及其人际关系的影响。若企业内人与人

12、之间诚恳相待,团结协作,互助友爱, 必催人奋进;反之,则相反。(4)人际关系影响企业工作效率和企业发展。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影响员工的士气和干劲,而这正是企业存在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所在。此外,现代 企业发展都有企业文化作支撑,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柱。人际关系作为企业文化的构 成部分,对企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团结广大员工为共 同目标积极工作,企业风气正,形象佳,必然促进企业工作高效率,获取高效益,在市场竞 争中不断发展。反之,不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不良的企业文化,企业员工缺乏统一奋斗目标和 共同认可的价值观,缺少优良的道德风尚,甚至可能

13、正不压邪,受制于这样的不良环境,企 业不可能健康发展。因此,企业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本管理的必然要求。6。员工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组织是人本管理的主体,追逐组织效益和组织发展,以及自我利益最大化,当然是其管理 的宗旨和目标。但是,当今时代,组织发展依赖于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高素质的人才。只 胡企业员工获得发展,组织发展才有可靠保证,没有人的发展,就没有组织的发展。就个人 而言,其发展必须以组织为依托。个人是在完成组织工作任务和目标的过程中求得自我发展 的,离开组织及其工作,无所谓个人发展。由于组织及其个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 互影响的内在联系,组织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相互依托与相互支撑

14、,因此,人本管理不能片面 强调某一方面的发展,必须坚持个人与组织同命运,共发展,双赢的原则。(三)人本管理机制企业人本管理的实施,需要运用诸多方式方法。与此同时,一套相关联的运行机制也是必 不可少的,它是企业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的必要保证。1。动力机制动力机制,亦即激励机制,旨在刺激员工需求,形成员工内在追求的强大动力。激励机制 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类。物质激励是以实际物质利益进行激励,如工资(绩效工资制, 弹性工资制,岗位技能工资制等),奖金,职务和职称的晋升,提高福利待遇(改善居住条 件,度假,疗养)等。而种荣誉,称号,表扬,对员工的尊重,认同,信任等,则为精神激 励。2。约束机制约束机制

15、是以外在力量或因素,如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伦理道德规范等,对人的行为加 以规定,引导和约束,使人的行为有所遵循,知道何对何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规章 制度,法律法规是有形约束,是一种强制约束。伦理道德则为无形约束,是自我约束和社会 舆论约束。人本管理运用这一机制,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使这两种约束转化为内在约束和自 觉行为。3。压力机制压力机制是借助某种外在力量,对人施加影响和压力,迫使人产生变压力为自觉行为的动 力。对企业人来讲,一般有两大压力,即竞争压力和目标责任压力。竞争经常使人面临严峻 挑战,有一种危机感的压迫感,会使人产生一种奋进,拼搏向上的力量。目标责任制使人有 明确的奋斗目标,明

16、确自身承担的责任,并且迫使人必须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因此,这种 压力促使员工发挥积极必,主动性,促进其自我完善与提高,由此也保证了组织任务的顺利 完成。4。保障机制保障机制主要是指法律保障和社会障体系的保障。法律保障,即通过法律来保障人的基本 权利,利益,名誉,人格等不受侵害。例如,劳动法合同法保障企业员工的劳动权 利,以及由此而获得报酬的权利,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工作与休闲等。社会保障体系主 要是保障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员工在病,老,伤,残和失业情况下的正常生活。5。环境优化机制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人的全面发展,亦受环境的重要影响与制约。对于企业没工 而言,主要有两大环境因素:一是工作本身的条件与环境;二是企业中的人际关系环境。工 作条件和环境直接影响人的心境,情绪。优化工作环境,即可提高工作条件和环境质量。6。选择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