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启发引导教学设计冀教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3714069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启发引导教学设计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启发引导教学设计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启发引导教学设计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启发引导教学设计冀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启发引导教学设计冀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启发引导教学设计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启发引导教学设计冀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启发引导教学设计冀教版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3、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4、了解按一定顺序阅读的方法。5、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课前准备:搜集有关石钟乳、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可以做成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揭示课题,初识课文。你喜欢旅游吗?都游览过哪些地方?你到过浙江金华吗?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溶洞,叫双龙洞。读读课文,今天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光游览。听朗读录音。说说

2、跟着作者游了一趟双龙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二、引导细读,了解游览顺序。1、导语:“就听一遍,大家肯定觉得不过瘾,现在我们来细细学习。”学生自读,要注意读准生字、理解新词,并用横线画出提示作者游览顺序的有关词句。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2、指名回答,师生共同讨论。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并随机让学生读读这一段,注意正音,指导读顺,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如:仰卧、臀部、水程等词语。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板书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3、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按游览顺序

3、可分六段。(分别请6名学生来读对应的段落,注意不多读也不少读)三、课堂作业。1、认读生字、生词并书写,遇到疑问随时发问。2、随机利用搜集的资料介绍双龙洞的石灰质岩石及其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默写生字词。2、读课文。这节课我们按照游览路程来欣赏景点、品读文章。二、阅读,体会路上景色。1、引导学生读中感受。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这位同学读出作者的心情了吗?”2、学生自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当时的心情。再让学生个别展示朗读,点评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放映课件,辅助感受。配音: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

4、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这是映山红,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色彩多明艳啊。3、感悟课文写溪流的匠心。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作者对溪流的描写很有情趣,对吗?你从哪里感觉到的?(品味“时而时而”一句,体会几对反义词的妙用)三、讨论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1、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春光美”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怎么来概括呢?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洞口可用“宽”“高”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在简图上补板书:宽、高、大)2、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

5、什么感觉?理解“突兀”:高耸,指山势高耸。“森郁”:树木茂盛繁密。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高山之上,树木繁密,很有气势,不禁使人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3、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高高的石顶,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4、这里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下一句也是,读一读,你有什么想法?(它仿佛是向导,作者顺着溪流游览。现在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四、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1、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齐读。2、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

6、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看课件外洞由近及远的镜头,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3、默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乘船通过孔隙是怎样的情形、怎样的心情?谁来读读,读出作者的感觉、心情。你觉得哪些语句真切地写出了作者这种紧张的心情,能把它背出来吗?复述或者背诵这一自然段。第三课时一、联系上文引入新课。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二、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1、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画出描写洞中双龙的句子。“蜿蜒”是怎样

7、的?据字形释义,再观看课件,让学生作描述。2、结合课件(或图片),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除了课文写到的,你还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1)学生小组内交流评议,互相启发,开阔思路。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洞内景物的描写,也是有顺序的,文中用了“首先、其次”来表明观看顺序,读一读,感觉这样写条理就比较清楚了。(2)指名看着图像,试着给图配音,描述洞内景象。三、小结。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

8、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有感情地分组读课文。四、推荐课外阅读。像这样的课文,记录了作者游览过的地方,你读了,仿佛跟着作者在游览观光,这就是游记,你喜欢读吗?都读过哪些游记?你摘记了精彩语段吗?能背记这些精彩语段吗?五、课堂作业。1、背诵、摘录精彩语句。2、指导造句:时而时而(引导体会在描写景物、事物的形态变化时可以运用,举例提示:“大海时而”,“舞蹈动作时而”,“我的心情”等)即使也(读课文范句,体会分句间转折的意思,然后教师或学生示范造句,指导仿造)。附送:2022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朗读指导教学设计冀教版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并掌握

9、“盘曲、蜿蜒、突兀森郁、颜色各异、变化多端”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教学难点: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山河处处美,不要说浩瀚的大海、险峻的高山、辽阔的草原、广袤的田野,就是一花一石一丘一洞都美不胜收,今天我们随叶圣陶先生去游金华的双龙洞,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光,我想你们一定会有许多收获的。教师范读。说说跟着作者游了一趟双龙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对于金华的双龙洞,通

10、过预习你都了解些什么情况?二、检查预习。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理解字义。(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2)课堂反馈自学情况:指名读生字:抽读11张生字卡和7个词语。正音: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聚:下面部分要注意写正确。郁:左边是“有”,右边是“右耳旁”,不能写颠倒。理解词语:(可用查字典法、近义词理解法、反义词理解法)映山红:本名杜鹃,常绿或落叶灌木,叶子呈圆形,花多为红色,供观赏。文中映山红是指这种植物的花。油桐:落叶乔木,叶卵形,花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果实绿色,近球形,顶端尖。种子榨的油叫桐油。明艳:本课指明亮而鲜艳的色彩

11、。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高峻,树木茂盛。突兀:高耸的样子。森郁:森林茂盛。孔隙:本课指极低矮窄小的洞。蜿蜒:原指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中指洞顶上的石龙弯弯曲曲的样子。石钟乳:本名钟乳石。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体,常与石笋上下相对。由含有碳酸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石笋:石灰岩洞中直立的像笋一样的物体,常与钟乳石上下相对,是由洞顶滴下的水中含有碳酸钙沉淀堆积而成的。进:课文中作量词。平房的一宅之内分为前后两排,每一排称为一进。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带着问题读课文:默读课文,标序号,再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3、了解写作顺序:过渡:

12、作者游览了双龙洞,他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自读思考,用笔画下来。(1)自读思考。(2)小组交流。(3)班级交流。全文是按游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出洞。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三、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画一张游览路线图,再说一说作者游览了哪些景点。第二课时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齐读课题。过渡:我们一同随着叶圣陶老先生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就渐渐入山。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眼前一片明艳,耳边溪流潺潺,迎着溪水抬头望去,看!双龙洞到了!二、学习课文。过渡:请大家打开书,朗读课文的四、五、六自然

13、段,看看我们都随叶老游览了哪些地方,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洞口、外洞、孔隙、内洞)过渡:这高大的溶洞,景象奇特,我们一起来到洞口,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请你用笔划下来,再读一读。1、洞口宽,像桥洞。(1)指读,读出宽大的感受。(2)明确学法:洞口这部分我们是先找出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再把体会读出来。过渡: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继续学习。经过宽大的洞口,就来到了外洞。这里又是怎样的景观呢?2、自学外洞,把自己的收获汇报给大家。高、大 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谁能把这种奇特的感受读出来?过渡: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经让我们感到很奇特,更令人惊叹的是,那正

14、流出溪水的孔隙。快来看看吧!3、出示资料:内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仅通水道,长10余米,宽3米多。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如欲观赏,唯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抬头,有惊而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1)看图片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孔隙给你什么感受?(窄小、低矮)(2)自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自以为、没有一处、挤压、稍微、准会)(3)感情朗读。(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过渡:这样的水石奇观,游览后真令人拍案叫绝。下面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4)有感情朗读全段。过

15、渡:我们乘船从孔隙经过,大约走了八、九米就来到了内洞。这里又有什么样奇特的景观呢?4、默读第六自然段,用我们上面的学习方法进行个人学习。再分小组讨论。思考:在内洞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然后有语气地读出来。(1)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2)洞顶的双龙;(3)石钟乳和石笋名目有四十多种。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4)看图片加深体会。(5)出示资料:洞内钟乳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编幅”、“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过渡: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像神仙、像动物、像宫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内洞这部分。(6)感情朗读。指读。过渡:就这样,我们随叶老又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