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学反思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3693730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母亲》教学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母亲教学反思我的母亲是苏教版第三单元的其中一篇文章。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至爱亲情,血浓于水。虽然本单元主题与学生比较贴近,但因为本单元五篇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生活的现代相隔较远,学生不太容易了解,所以,怎样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是很关键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够使教学拓展和水平迁移得到有效落实的情境,协助学生深刻感悟这种“至爱亲情”。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从人物身上、多个角度和侧面,去领略那种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从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一定的升华作用,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 在设计本课时,我主要以情感为主线,先让学生品读语言,体味文中母亲对“我

2、”的疼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然后再联系自己的母亲,回忆生活中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的场景,从内心深处感激母亲,并学会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从文本延伸到课外,借助问题的层层的深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在上课之前,我的设想是学生对于自己的母亲是非常熟悉的,在平时的周记、作文训练中学生也写过自己的母亲,有的同学在刻画自己母亲时文笔细腻,情感真挚,令人很感动。讲生活中母亲关爱自己的事情应该是得心应手的,没有什么困难。在课堂上,同学们应该是积极地,踊跃的举手发言,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的交流中。整堂课师生的内心是感动的,班级氛围是活跃的。但是,整堂课的交流,还是不尽人意。课上学生虽然表现

3、的很认真,展示规范到位,但是主动性积极性却较弱。特别是当交流到关于自己母亲的故事时,本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学生却羞于表达,难以言说,课堂气氛沉闷。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与自己的设想相差较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课后我与同组的老师实行了交流,自己也认真的实行了思考。归结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作为教师,课堂上对学生脱稿的习惯没有着重实行培养。在以前的课堂上,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拿着前置作业去读,并没有脱稿的习惯,我也没有做过太多的要求,在这节课上我要求学生脱稿,这样临时突然地变动,再加上有听课的老师在场,学生一方面不适合,另一方面怕出错,所以不能够自如的交流,积极的举手发言。其次,学生对于生活注

4、重的太少。关于自己的母亲的事情,应该讲不尽,说不完,就算是学习水准弱的学生应该也能说上几句,但是学生却不知道如何讲起,没有头绪,可见,个别学生平时并不注重自己身边的事情。最后,在平时的课堂上,对于学习好的学生和弱势学生自己注重的不够,要求不严厉。平时的课堂,基本上仅仅以小组的展示为主,对于个别学生的自主参与班级交流的主动性,特别是语文水准好的学生,并没有实行要求和激励,所以现在课上学生自主参与的自觉性也越来越低,很多好学生也开始变得沉默寡言。还有对弱势学生要求太低,只要能够参与小组的展示就能够,导致了这些学生没有明显的进步。所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自己应该强化对学生交流展示的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多鼓励、激励学生,协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环境,不同场合,自信大方的畅所欲言。对于水准好的学生要严要求,重点培养,使他们成为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在班里发挥出带头作用,在课堂上积极踊跃的发言,参与班级交流,带动整个班里的学生认真主动积极地学习,使生本课堂“活”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