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老人现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3691862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空巢老人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村空巢老人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村空巢老人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村空巢老人现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村空巢老人现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空巢老人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空巢老人现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现象的调查报告班级:外语与经管学院英教一班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引起了许多问题。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2012年10月29日,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介绍,空巢老人比例很大,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再次引发关注。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空巢老人;养老保障一调查背景1. 问题的提出社会的变迁改变了家庭的各种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

2、中青年进城务工,造成许多农村老人留守家中无人照顾,这样就导致了空巢家庭的出现。外面的世界使中青年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时间越来越长。人口的老龄化和计划生育政策,使过去几代同堂的情况越来越少。目前,同村生育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少生优生的观念逐步形成。现代价值观念的冲击加剧。在社会现实面前。年轻一代更加看重经济关系。“万事孝为先”等传统文化遭到了冲击。影响了空巢老人所生存的伦理环境,使得空巢老人弱上加弱。最后一点就是一些老年人的长期养成的观念难以改变。进城务工的子女在城市买房子,但老人难以适应城市生活,对于住在人际关系单薄的套房。老人们更倾向于住在农村。2. 调查时间2013年5月1号2013年5

3、月20号3.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目前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统计调查结果,分析成因,力图寻其根源,以便对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有一定的了解,深化此次调查的目的与宗旨4. 调查方法调查本次调查采用的主要的方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访问法、文献法。5. 调查对象空巢老人、妇女、村干部、养老院:、调查过程(一)运用问卷调查法,发现空巢老人问题的认识我主要调查了农村留守老人,我的问卷发出张,在问卷中设计了如下选题:1. 您之前了解什么是“空巢”老人吗?2. 您现在是否和儿女生活在一起3. 您家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是2 个体经济4. 现在您的生活是否有保障200 张,收回有效问卷1641

4、了解 2 不了解3 点点了解1 是 2 否1 农耕自给自足3 劳务输出 4 其他1 有 2 没有 3 基本保障5. 您现在的健康状况如何体弱多病1 非常健康2 还好31.1. 生病后会采取什么治疗方式正规治疗 4 放弃治疗7. 生病了,就医是否方便便 3 一般 4 不太方便1 简单治疗2 间歇性治疗 31 方便2 比较方8. 看病有无医疗保障或优惠政策1 有 2 没有3 很少9. 不能和儿女一起生活的原因是4 其他1 经济原因 处理 3 生活习惯2 家庭成员的关系10. 您现在对儿女最大的心愿是1 保证父母小孩的经济来源2 与父母多联系,多进行心灵沟通3 尽量选择离家近的工 作,方便照顾父母4

5、 其他问卷主要涉及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保障措施 ,健康状况及他们的心愿。老 人们对我们的问卷作了非常认真的回答,从对问卷的统计来看, 75% 的老人没有健康保障制度, 87% 的老人没有和子女住在一起,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 当问到对儿女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时,老人们都说希望子女能多回家看看。他们身体不是很好,因为年纪大了,胃口变得很差,希望能通过一些渠道学习有关健康的知识,最好是针对内分泌的。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一些老人的心愿,在年轻人看来似乎很小、很不可思议,但这却都是老人们眼下最想实现的心愿。根据以上问卷,分析空巢老人出现的原因:(一)社会的变迁改变了家庭的各种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6、大M的中青年进城务工,造成许多农村老人留守家中无人照顾,这样就导致了空巢家庭的出现。外面的世界使中青年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时间越来越长。(二)人口的老龄化和计划生育政策,使过去几代同堂的情况越来越少。目前,填坤村生育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少生优生的观念逐步形成,使填坤村出现大批的少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家庭规模缩小,也使得代际重心发生倾斜,“爱幼厌老”的现象有所抬头。(三)现代价值观念的冲击加剧。在经济的转型期,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对传统家庭文化的冲击很大,有“万事孝为先”的传统受到了挑战。在社会现实面前,年轻一代更看重经济关系,家庭成员的地位不再是依靠年龄和经验,而是获取经济的能力。而所有这些

7、,正好是填洋村空巢老人相对缺乏或日益减少的资源。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村空巢老人所生存的社会伦理环境。村庄舆论与道德压力日趋减弱,农村家庭中老人的家长地位正在消失甚至已经消失。地位的缺失又更加导致处境的恶化,使这些空巢老人“弱上加弱”。(四)老人长期养成的生活观念难于改变。一些进城务工的年轻人,在城市里买了房子,也乐意把父母接到身边一起照顾。但是城市生活是一种与乡士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很多农村老人很难适应城市的生活。城市高层的单元套房、相对淡薄的人际关系,使得一部分老人对久居的农村生活充满怀念。为避免共同居住与子女产生冲突而选择返回农村居住。总之,对于大多数农村老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留在农

8、村。所以,除了那些进城务工尚无多少发展的大M青壮年的父母而外,即便是那些在城里站住了脚的少数青壮年的父母,也一样多半会不得不自守农村的“空巢”。(二)运用实地调查法,了解空巢老人农村老人的子女常年外出打工,一般过年时才回来几天。也就是老人们一年到头见不到儿女几次。并且儿女们由于忙于狰钱很少打电话回来。日常生活都由老人亲自打理。而且还要帮忙照顾子女的孩子。这也大大加重了老人们的负担。许多乡亲长年外出打工,父亲单独外出打工的占有很大的比例,(三)运用访问调查法,和村干部交流通过调查,发现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如下:1. 过度操劳。大多的青壮年都离开了农村,所以留守老人还要承担经营土地的重任,劳动量过大

9、。尤其是那些男性老人,不得不承担起繁重的农活和家务。2. 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填垟村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随着年龄慢慢变高,老人的身体机能衰退,健康状况明显下降,患病率也随之上升。加上没有体检的意识、钱和机会,很多空巢老人积劳成疾,小病不治托成大病现象极其严重。他们一方面抱怨医院收费太高,每次生病的时候就吃一些廉价的药,他们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子女找麻烦;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节约,舍不得花钱看病。3. 生活水平低。子女在外务工的收入不高,没有多余的钱给父母。老人主要是靠自己的劳动所得维持生存,收入很低,生活贫苦。4. 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由于没有什么娱乐休闲场所,孤独、抑郁、悲观、痴呆等精神疾

10、病或心理疾病常见。5. 照料服务供求矛盾突出。目前,填垟村空巢老人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完全不能自理的占20%5%勺老人需要照料,在留守老人中,无人照料、无配偶照料占了相当高的比重。空巢家庭老人一旦患病,既没有儿女在身边照料起居,也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请保姆。导致缺乏幸福感,造成孤独无助。调查结论1. 中国尊老爱老的优秀传统文化遭到了严重冲击。在经济飞速发展下,农村青年迫于生活压力向城市转移。他们更看重经济关系。年轻一代认为只要保证老人们的物质需求就好而忽略了老人们的精神需求。2. 农村老人缺少一些可供老人专门娱乐的场所。像一些围棋社,老年舞蹈团等等。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了老年人的心理空虚。而子女又远在

11、他乡更加增加了老人的孤独感。3. 农村老人的守旧思想。农村老人一般不喜欢参加许多娱乐活动。不喜欢走动,认为人老了走不动了老老实实呆在家里。所以大多数老人不愿意走出去。4. 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当今社会,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够完善,没能因地制宜使空巢老人存在不安全感。四、调查建议(一)加强人文关怀,深入农村社区教育,改善家庭功能1、对农村社区“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进行教育,提倡“孝”道,巩固家庭养老的地位。重视家庭赡养,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传统养老模式,今后在农村仍占主要地位。各级政府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

12、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的理念深人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不能简单地将“居家养老”看作是家庭养老,或将“敬老院养老”看作是社会养老。在子女格尽赡养义务的前提下,提倡“分而不离”的家庭养老模式,要教育分住的子女“常回家看看”,帮助父母做点家务,沟通情感,照料生活2、 积极进行社会养老教育,协助农民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的观念,使其了解社会养老,协助其了解通过缴纳社会养老金等方式来防范养老风险、改善老年生活。3、 介入农村家庭,采用个案辅导等工作方法,帮助老年案主了解自身权利,并采取相关措施提高案主的自决能力,采用家庭治疗模式等个案工作方式,来减少“

13、虐老”等不良行为。(二)加强社会支持网络系统建设,做好老年社会工作。1、要协助老人进行自我探索,协调好与子女、朋友、邻里的关系,扩展社会支持网络。社区工作人员要在农村社区积极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如开展“一帮一小组”“心理辅导小组”“疾病护理”“临终关怀”等,对老人给予身心关怀和精神上的慰藉。2、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扩充他们的社交领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空巢家庭老人闲暇寂寞的时间较多,可以鼓励他们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社会活动,增设适合老人的活动场所和设施,还可以大力组织青年人群体和低龄老人群体为高龄老人群体服务以实现互动,这对于保持不同年龄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愉快有着积极作用。(三)

14、完善社会政策,推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减小农民收入差距,在工作方法上应因地制宜,在社会政策影响上推动农村养老保障,可以针对不同的农民群体采取不同的社会政策建议。如在经济较好的村首先推广社会养老保障,逐步扩展;对于失地农民这一群体应鼓励其利用征地补偿安置费来缴纳养老保险等。(四)开展辅导帮助活动,关注弱势群体中的弱势。对于弱势群体中的弱势即农村空巢老人中的高龄、残疾、特困、五保户等,对其给与更多的辅导和帮助。广泛组织、推动义工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使其能够结合老人的需求和实际生活状况开展活动,从身体和心理等多个层面上帮助老人。(五)加强农村社区引导,发挥社区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作用

15、。在农村,邻里交往频繁,人际关系比较亲密,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社区具有较强的凝聚力。社区成员能较好地被动员起来实行养老互助,实现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可以在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上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例如,为不能(不愿)出门的老人提供钟点工、保洁、送饭、洗澡等日常生活照顾和生活护理方面的服务;建立社区家政服务站,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维护身心健康,摆脱空巢综合症的阴影;可以安排人员为不能自食其力的、身体患病的空巢家庭老人干农活,给他们提供饮食、住宿方面的照料;组织社区卫生保健服务部门,定期深人空巢家庭内部,进行健康检查,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提供医疗保健护理,定期为老人进行健康指导、护理、上门巡诊、设立家庭病床,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锻炼等服务,减少到医院就诊给其生活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可以米取大众传媒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