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简述犊牛腹泻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26KB
约2页
文档ID:483690859
简述犊牛腹泻_第1页
1/2

犊牛腹泻是新生犊牛的杀手,是引起犊牛生长缓慢、发育不良和死亡的主要 原因,世界范围内的奶牛场犊牛腹泻发病率在20%〜100%不等,部分规模养殖场 发病率高达90%〜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对奶业发展威胁巨大该病一年 四季均可发,尤其以初春、夏末、秋初气候多变季节多发,常见于3周龄以内的 新生犊牛,患牛主要以表现出精神沉郁、废食、腹胀、腹痛、急性腹泻、粪便恶 臭、机体脱水、自体中毒及心力衰竭为主要临床特征犊牛腹泻不仅严重危害犊牛健康,而且犊牛死亡、治疗费用和治愈犊牛长期 生长发育不良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发生过腹泻的犊牛在今后的生长过程中 还易感染呼吸道疾病,产奶性能也会受到大大影响,严重影响着牛场的健康可持 续发展所以,对于奶牛场,犊牛腹泻的防治是犊牛饲养管理的重中之重确定 病因是治疗犊牛腹泻的第一要务,也是预防犊牛腹泻的关键传染性病原微生物 或营养性因素、环境性因素致使犊牛免疫力低下是造成犊牛腹泻的主要原因引 起犊牛腹泻的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有很多,比如隐孢子虫、贾弟鞭毛虫等寄生虫, 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和最为常见的细菌大肠杆菌K99等隐孢子虫病对犊牛来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寄生虫病,发病犊牛多为出生后短 期内感染,腹泻多见于5〜30日龄犊牛,可通过粪便直接检测。

轮状病毒引发的 犊牛腹泻多发于5〜15日龄,轮状病毒进入犊牛肠道后在酶(胃蛋白酶、胰酶)的 作用下被激活,然后侵入小肠绒毛上的柱状上皮细胞,并在胞浆内繁殖,致使细 胞失去功能,最后死亡,严重破坏犊牛的肠道黏膜新生犊牛腹泻的最常见病原 菌为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TEC),ETEC的菌毛抗原可粘附于肠绒毛表面,其黏附 素主要为K99; ETEC引发的新生犊牛腹泻发病迅速,病程短,从表现出虚弱、 腹泻、脱水至死亡常不超过24小时;患犊常在腹泻前表现出严重的脱水症状; 液体疗法可有效降低患犊的死亡率治疗犊牛腹泻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犊牛腹泻的治疗原 则是:清理肠道、促进消化、消炎解毒、防止脱水犊牛腹泻的治疗主要通过3 种途径,即补充体液、应用肠道保护剂或吸附剂和应用全身性抗生素治疗可根 据腹泻的不同程度及不同症状给予相应的措施,轻症者调整胃肠功能,服助消化 药中度腹泻者,可口服收敛止泻剂如次碳酸秘、鞣酸蛋白、木炭末应用肠道 保护剂或吸附剂时值得注意的是,此类药物适用于肠内积粪已基本排净,粪臭味 不大而仍剧泻不止的病畜重症者抗菌消炎并补液解毒,抗菌消炎用磺胺脒或痢 特灵,补液解毒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缓解酸中毒可用5% 碳酸氢钠液50〜100mL静脉注射。

根据犊牛腹泻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病理变化等可作出初步诊断,但由于该 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容易造成误诊,导致误用或滥用抗生素引起耐药菌株产 生,从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大量腹泻犊牛死亡为减少犊牛腹泻对养殖场 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必须对犊牛腹泻的病因进行确诊根据病因确诊后才 能因症治疗,因病管理,因病防疫,做好牧场的犊牛管理工作目前市面上现有 的韩国安捷(BioNote)犊牛腹泻抗原四联(五联)快速检测卡给广大牧场提供 了快捷、准确、方便的栏间现场诊断方法,该检测卡可以在5〜10分钟中内检测 到腹泻犊牛粪便中存在的隐孢子虫、轮状病毒、大肠杆菌399、贾弟鞭毛虫(冠 状病毒)这四(五)种抗原对于部分犊牛腹泻的病原,初乳饲喂管理可有效降低其感染率与犊牛腹泻的 发病率初乳的饲喂,可遵循“3Q”原则,即及时(Quickness)、足量(明皿的)和质 量(Quality),及时指犊牛出生后2小时内饲喂优质初乳、足量指饲喂量达体重10%、 质量指饲喂优质初乳,所谓优质初乳指IgG含量达50毫克/毫升 的初乳(尽量饲 喂“两病”检测合格的经产牛初乳)犊牛腹泻是犊牛饲养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可以通过良好的 饲养管理措施降低其发病率,可通过标准化治疗规程,提高其治愈率,降低死亡 率。

规范化预防措施和标准化治疗规程,是降低犊牛腹泻发病率,减少犊牛死淘 的重要保障,是确保奶牛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