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柚子尺蠖的防治 _1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368954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8.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柑橘、柚子尺蠖的防治 _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柑橘、柚子尺蠖的防治 _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柑橘、柚子尺蠖的防治 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柑橘、柚子尺蠖的防治 _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柑橘、柚子尺蠖的防治 分类地位柑橘尺蠖类害虫分类上属鳞翅目、尺蠖蛾科。危害柑橘的尺蠖有7种,其中以油桐尺蠖BuzurasuppressariaGuenee及大造桥虫AscotisselenariaDenisSchir危害*。 寄主及危害特点危害柑橘,油桐和茶,棉等经济作物。以幼虫咬食叶片,大发生时可把叶片吃光,仅余叶脉及秃枝,严峻影响柑橘生长。 形态及习性油桐尺蠖和大造桥虫成虫均为中型偏大的褐色蛾子。其形态及习性分述如下: 油桐尺蠖。雌成虫体长2225毫米,翅展6065毫米,触角丝状;雄虫体略小,触角羽毛状,前、后翅白色,密布灰黑色小点,并有3条黄褐色波状纹

2、。雄成虫中间的1条不明显,老熟幼虫体长约70毫米,体色随环境而变,深褐、灰褐、青绿等色。腹足2对。华南地区年发生3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代成虫于3月中旬消失。成虫昼伏夜出,具趋光性,卵产于柑橘叶背或产于桉树、乌桕树等树皮裂缝处,堆产,卵块复有黄褐色绒毛。幼虫一般6龄,1、2龄幼虫喜食量剧增,老熟幼虫爬至树干四周4560厘米范围的表土化蛹。广东柑橘以柑受害*甚,蕉柑和橙类次之。福建受害品种以温州蜜柑为主。土壤疏松的园圃较之土壤板结的园辅受害重。幼虫天敌有小茧蜂,泥蜂和胡蜂等。 大造桥虫。雌成虫为体长16毫米、翅展45毫米浅灰色中型蛾子,腹部肥大,前后翅各有1个星状斑点,触角鞭状;雄蛾体略小,

3、腹部瘦小而尖,触角羽毛状。老熟幼虫长约40毫米,浅黄绿色。该虫年发生5代(福建),以蛹在土中越冬。第1代至第5代幼虫分别消失在5月上中旬、6月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成虫昼伏夜出,飞行力弱,趋光性强。卵堆产于叶背、枝干分叉处或产在土隙间,屋檐下的稻麦草堆等处,卵块掩盖黄褐色绒毛。初孵幼虫能吐丝随风飘移,幼虫行走如架桥,故名造桥虫,幼虫杂食性。 防治方法对两种尺蠖虫的防治基本相同,应抓好下述环节: (1)松土灭蛹,每年抓住11月至翌年2月、5月中下旬、7月中旬和8月下旬至9月初。共4次,于主干四周60厘米范围内松土挖蛹(土深13百米),尤应抓好第1次和第2次,是削减虫

4、源的好时机。 (2)诱虫比蛹。在老熟幼虫未入土化蛹前,可用塑料薄膜铺设在主干四周(半径约60厘米)上面铺上湿度适中的松土层(69厘米厚),为幼虫蛹制造松湿的土壤环境,然后集中歼灭之。 (3)人工扑杀蛾子。把握各代蛾子羽化出土盛期(3月中旬、6月上中旬、7月下旬和8月初、9月中下旬)、雌蛾未产卵前,于每天早上或下午到柑橘园四周防护林用树枝扑打蛾子。 (4)结合田间管理摘除卵块集中烧毁。成虫多产卵于防护林树皮裂缝或柑橘主干、叶背上,且卵块掩盖有黄褐色绒毛而易于发觉,必要时支配专人查找,集中烧毁。 (5)点灯诱蛾。在成虫盛发期每30亩园圃设40瓦黑光光一支诱蛾。 (6)用雌蛾性外激素诱杀雄蛾。用雌蛾性外激素粗提物(采集羽化后*未交尾的雌蛾,剪下其腹部产卵器,置少量二氯甲烷中浸提1小时即成)诱杀雄蛾。 (7)药剂喷杀幼虫。可选用:生物制剂,如青虫菌(300亿/克)1000!1500倍液,或6号青虫菌1000倍液,或杀螟杆菌(80!100亿/克)750倍液等。菊酯类杀虫剂(如2.5%敌杀死3000倍液等)。有机磷杀虫剂(如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等)。如能抓住幼虫低龄期施药防效更佳。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