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制曲车间实习总结报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368048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粉碎制曲车间实习总结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粉碎制曲车间实习总结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粉碎制曲车间实习总结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粉碎制曲车间实习总结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粉碎制曲车间实习总结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粉碎制曲车间实习总结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粉碎制曲车间实习总结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粉碎制曲车间实习总结报告(贾亚伟,技术中心)1 大曲概述大曲一般采用小麦、大麦等为原料,经粉碎拌水后压制成砖块状的曲胚,人工控制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让自然界中的各种微生物在上面生长而制成。1.1 大曲的功能(1)糖化发酵剂大曲是大曲酒酿造中的糖化发酵剂,其中含有多种微生物菌系和各种酿酒酶系。大曲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和少量的放线菌,但在大曲酒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酵母菌和专性厌氧或兼性厌氧的细菌。大曲中与酿酒有关的酶系主要有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和酯化酶等。(2)生香剂大曲制造过程中,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和原料的分解产物,直接或间接的构成了酒的风味物质,使白酒具有各种不同的独特风味,因

2、此,大曲还是生香剂。(3)投料作用大曲中的残余淀粉含量较高,大多在50%以上,这些淀粉在大曲酒的酿造中被糖化发酵成酒。清香型酒的大曲用量为原料的20%左右,浓香型酒为20%25%,酱香型酒达100%以上,因而计算大曲酒的淀粉出酒率时应把大曲中所含的淀粉列入其中。1.2 大曲的制作特征(1)生料制曲原料经适当粉碎、拌水后直接制曲,一方面可保存原料中所含有的水解酶系,如小麦中含有丰富的-淀粉酶,可水解淀粉成可发酵性糖,有利于大曲培养前期微生物的生长;另一方面生料上的微生物菌群适合于大曲制作的需要,如生料上的某些菌可产生酸性羧基蛋白酶,分解原料中的蛋白质为氨基酸,从而有利于大曲培养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

3、和风味前体物质的形成。(2)自然网罗微生物大曲是靠网罗自然界的各种微生物在上面生长而制成的,大曲中的微生物来源于原料、水和周围环境。首先,要求原料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蛋白质及适量的无机盐等,能够提供酿酒有益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其次,培养过程中要控制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使之有利于酿酒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形成大曲特有的微生物群系、酿酒酶系和香味前体物质。(3)季节性强在不同的季节里,自然界中微生物菌群的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般是春秋季酵母菌多,夏季霉菌多,冬季细菌多。在春末夏初至中秋节前后是制曲的合适时间,一方面,在这段时间内,环境中的微生物含量多;另一方面,气温和

4、湿度都比较高,易于控制大曲培养所需的高温高湿条件。(4)堆积培养通过堆积培养和翻曲来调节和控制各阶段的品温,借以控制微生物的种类、代谢和生长繁殖。堆积形式通常有“井”形和“品”形两种,井形易排潮,品形易保温。(5)培养周期长从开始制作到成曲进库一般为4060天,然后还需贮存3个月以上方可投入使用,整个制作周期长达5个月。1.3 大曲的分类按照制曲的温度可将大曲分为高温曲和中温曲两大类。高温曲的最高品温为6065,一般地,酱香型大曲酒都使用高温制曲,也有部分浓香型酒使用高温曲。中温曲的最高品温为4560,用于酿制浓香型酒和清香型酒。一般地,清香型酒的制曲温度比浓香型低,通常控制在4548,最高不

5、超过50。2 大曲制作的工艺不同香型大曲酒的酿制对大曲质量标准的要求不同,因而制作大曲的生产工艺有所不同。下面对制作大曲的一般工艺和典型大曲的工艺作简要介绍。2.1 大曲的一般工艺2.1.1 制曲原料和配料制大曲的原料,主要有小麦、大麦和豌豆,也有使用少量其他豆类和高粱等。这些原料要求颗粒饱满,无霉烂、虫蛀,无杂质,无异味,无农药污染。小麦淀粉含量高,蛋白质、维生素等含量丰富,黏着力也较强,是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酶的天然原料,大曲制造中使用最多。大麦营养丰富,皮多,性质疏松,有利于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但水分和热量也易散失,一般不能单独制曲。我厂一般地采用配比为9:1的小麦和大麦为原料制曲。

6、2.1.2 原料粉碎粉碎后的麦粉,要求“心烂皮不烂”。“心烂”是为了充分释放淀粉,“皮不烂”则可保持一定的通透性。原料的粉碎度与大曲的质量关系较大,过细则黏性大,曲坯内空隙小,通气性差,水分和热量不易散失,易造成窝水、不透或圈老等现象。过粗则黏性小,曲坯内空隙大,水分和热量易散失,易造成曲坯过早干燥和裂口,表面不挂衣,微生物生长不良。2.1.3 曲坯制作(1)拌料和加水比:拌料的目的就是使原料均匀地吃足水分,以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从微生物的生长情况看,细菌易在水分大的环境中生长,霉菌在曲坯水分含量35%时生长最好,酵母菌在水分含量30%35%时生长最佳。一般地,拌料后,曲料水分含量在38%

7、左右,标准是“手捏成团不粘手”。一般纯小麦曲加水比(加水量与原料之比)为37%40%,小麦和大麦混合曲的加水比为40%45%。(2)制曲坯:砖型曲坯的一般尺寸为(3033)cm(1821)cm(67)cm。曲坯太小,不易保温、保湿,操作费工;曲坯太大,则微生物不易长透。曲坯的松紧要适度,曲坯过硬,成曲色泽不正,曲心有异味;曲坯过松,操作不方便,易散曲,不利于保温、保湿。2.1.4 曲室培养与管理(1)曲坯入室曲房:曲房的设计应考虑保温、保潮及通风效果;曲坯入房前,应将曲室打扫干净,并铺上一层稻壳之类的物料,以免曲坯发酵时与地粘连;曲室地面应适量洒一些清水。曲坯安放:曲坯按一字形安放,不能相互倒

8、靠;曲间距一般冬季为1.52cm,夏季为23cm。覆盖:曲坯安放好后,应在曲上面盖上草帘、稻草之类的覆盖物。为了增大环境湿度,还应在覆盖物上适当洒些水。最后,关闭门窗,进入曲坯培菌阶段。(2)培菌管理低温培菌期:一般为35天,在此期间品温控制在3040,相对湿度控制在90%。培菌期的主要目的是让霉菌、酵母菌等大量生长繁殖,为大曲多功能发酵体系的形成打好基础。控制方法有取下覆盖物、关启门窗和翻曲等。高温转化期:一般需57天,在此期间根据制造不同大曲的特点控制曲坯的品温(4565),相对湿度应大于90%。在转化期,一方面菌体生长逐渐停止,产孢菌群以孢子形式休眠下来;另一方面曲坯中各种微生物所形成的

9、丰富酶系开始活跃,利用原料中的养料形成酒体香味的前体物质。在此阶段控制不同的温度将会形成不同香味或香味前体物质,并为大曲酒的香型和风格特点打下基础。转化期的主要控制手段是开门窗排潮。后火生香期:一般需912天,在此期间品温控制一般低于45,相对湿度小于80%。后火期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曲心多余水分的挥发,并使高温转化期形成的大量香味物质呈现出来,否则有可能得而复失,丧失大曲的典型风格。后火期的主要操作有保温、垒堆等。打拢:打拢即将曲块转过来集中而不留距离,并保持常温。在此期间只需注意曲堆尽量不要受外界气温干扰即可,经1530天的存放后,曲块即可入库贮存。2.1.5 贮曲曲块入库前,应将曲库清扫干净

10、,铺上糠壳和草席,并保证曲库阴凉、通风良好。曲块间保持一定距离,以利于通风、散热。如果曲块受潮升温,则会污染青霉菌等有害微生物,使成曲质量下降。新曲不可立即使用,酿酒时必须用陈曲。大曲经过贮存将淘汰大量生酸杂菌,但贮存过程中酿酒酶系的活性及酵母菌等有益菌群也会有所下降,因此曲并不是越陈越好。一般贮存3个月后即可使用,也有的厂贮存6个月以后才使用。2.2典型大曲的工艺流程(1) 酱香型大曲酱香型酒特点:制曲温度高,品温最高可达6568;成品曲糖化力较低,用曲量大;成品曲香气是酱香的主要来源之一。工艺流程:小麦润料磨碎粗麦粉拌料(加入曲母、水)装模踩曲曲胚堆积培养(稻草和稻壳)成品曲出房贮存。(2) 浓香型大曲工艺流程:原料(小麦等)发水翻糙堆积磨碎加水拌和装箱踩曲凉汗 入室安曲保温培菌翻曲打拢出曲入库贮存。(3) 清香型大曲工艺流程:原料配合粉碎加水搅拌踩曲(机械制曲)曲胚入房排列长霉阶段晾霉阶段起潮火阶段起干火阶段挤后火阶段(养曲)出房贮存成曲。3 成品大曲的质量成品大曲的质量标准一般包括感官指标、生化性能和化学成分三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生化性能。感官指标项目:香味、断面、皮厚(火圈)、外表面挂衣。理化指标项目:水份、酸度、淀粉、发酵力、糖化力、酯化力、液化力、酯分解力、酸性蛋白酶活力。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