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3679446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品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品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品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品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 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5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读以下中国的气温变化(虚线)与挪威雪线高度变化(实线)比较图,完成12题。 1公元1700年以后,中国气温变化趋势为()A逐年上升 B逐年下降C波动下降 D波动上升解析:公元1700年以后,中国气温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是并非一直上升,有一定的波动。答案:D2近3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 B海平面上升C降水量增加 D太阳辐射增强解析:近300年来挪威雪线呈上升趋势,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而海平面上升对雪线影响不大,降水量增加会使雪线下降,太

2、阳辐射强弱一般变化不大。答案:A (2013新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完成34题。3图示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A地 B地 C地 D地解析:地地势平坦,位于台湾山脉夏季风的背风坡,年降水量相对最少。答案:A4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A地 B地 C地 D地解析:樟树适宜分布在海拔较低、坡度较缓、光照条件好的山坡、谷地。答案:B (2013上海卷)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据此完成56题。5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A受夏季盛行风影响 B受沿岸暖流影响C受副热带高

3、压影响 D受沿岸寒流影响解析:根据气温曲线图分析,两地夏季气温有差异,里斯本的夏季气温低于雅典的夏季气温。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两地所处的纬度位置相当,距离海洋都较近。里斯本受附近寒流影响,所以气温较低,夏季凉爽。所以本题选D项。答案:D6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A纬度位置较低 B受西风影响较弱C地势相对较高 D距地中海较近解析:根据降水柱状图判断,里斯本的年降水量大于雅典的年降水量。两地降水量都集中在冬季,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的主要原因是受盛行西风控制,雅典距离大西洋较远,受西风的影响较弱,所以降水较少。所以本题选B项。答案:B

4、“最大可能蒸发量”是指地表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产生的最大蒸发量。下图是某地19611990年间相关统计资料图,完成78题。7该地最可能是()A莫斯科 B北京 C罗马 D悉尼解析:由资料图可知:最冷月出现在7月,均温在0 以下,并且降水量在7、8月份最大,应该为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仅出现在北半球,而悉尼位于南半球,故排除D;莫斯科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罗马是地中海气候,故本题选B。答案:B8从水平衡角度来看,该地缺水最严重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解析:从水平衡角度来看,该地缺水最严重的季节应该是春季,因为此时雨季未到,而气温回升,导致蒸发加强,即图中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且差值最大季节,缺

5、水最严重。答案:A下图中X地为滨海城市,读图,完成910题。9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等温线会发生弯曲。若该图是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的状况,则X地的气候类型为()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解析:据纬度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图中左侧等温线凸向低纬,即该处的温度偏低,该地表示海洋;故X地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答案:D10若该图出现在我国科考队正赴南极考察时,X地濒临世界第一大洋,则X地此时的气候特征为()A高温多雨 B温和湿润C低温少雨 D炎热干燥解析:我国科考队于北半球冬季赴南极考察,故根据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可知,该图的东半

6、部表示海洋(等温线凸向高纬,气温较同纬度大陆高);X地濒临太平洋,即X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此时受冬季风的影响,气候特征为低温少雨。答案:C11读下图某地气候资料图,可知该地()A属温带季风气候 B冬冷夏热,终年少雨C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D适宜大面积种植小麦解析:该地最冷月份气温在0 以下,读图左边降水量值可知各月降水量均较少,应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其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终年少雨;因气候干旱,所以降水量少于蒸发量;因植被为温带荒漠或草原,所以适宜大面积发展畜牧业。故选B。答案:B二、综合题(共56分)12(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20世纪90年代,某国政府在政府间气候变

7、化专业委员会(IPCC)发布的一项报告中指出,使全球气候逐步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在能源利用与森林砍伐中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图甲是“在南极萨布尔基地冰穴测定的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历史数据”,图乙是“19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变化图”。(1)从图甲和图乙可以看出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与全球气温两者基本呈现_(正或负)相关关系。(3分)(2)从图乙看出温度变化的特点是_。这种现象称为二氧化碳的_效应。(6分)(3)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有_、_。(6分)(4)为避免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3点)(9分)解析:第(1)题,二者总体都呈上升趋势,因此是

8、正相关关系。第(2)题,图乙中全球气温并非持续上升,而是在有些年份如18901910年间有下降现象,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因此是波动上升。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引起气温上升的原理是温室效应原理。第(3)题,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分别是燃烧大量化石燃料和毁林。第(4)题,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主要从减少化石燃料燃烧量、植树造林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三大方面思考。答案:(1)正(2)波动上升温室(3)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大量砍伐森林(4)植树造林;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节能技术;使用清洁能源;加强国际合作等。13(32分)阅读某地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该地气候资料表

9、。1月2月3月4月5月6月平均最高气温/29.229.028.126.323.621.2平均最低气温/21.020.919.617.113.911.0降雨量/mm169.0147.8139.9104.197.473.8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平均最高气温/20.621.723.925.627.328.7平均最低气温/9.410.212.715.718.119.9降雨量/mm68.046.233.1104.6109.6131.7材料二该地产业结构图。(1)该地可能为_(气候类型),大致位于_(国家)。并说明判断依据。(14分)(2)该地和其所在半球该气候类型另一分布区分布面积差异较大,为什

10、么?(8分)(3)试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分析该气候形成的原因是什么?(10分)解析:该地6、7、8月温度较低,12、1、2月温度较高,应位于南半球;最低气温大于0 、小于15 ,且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应为南半球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南半球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南美洲潘帕斯草原、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区域。又因为该地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占绝对优势,符合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特征,所以该地最可能是澳大利亚东南沿海。答案:(1)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澳大利亚依据:6、7、8月气温低,12、1、2月气温高,位于南半球;高温季节降水多,低温季节降水少;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占优势,属于发达国家。(2)澳大利亚该气候分布区,受大分水岭的限制,分布面积比较狭小;南美洲该气候分布区以潘帕斯草原、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地区为主,地势相对开阔,分布面积较大。(3)位于亚热带(回归线40纬度)大陆东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海洋上形成随季节变化的高、低气压中心,形成季风环流。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形成雨热同期、季节差异大的季风性气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